飞云浦
集句词
星期六 十月 04, 2014 1:08 pm
集句词,是集前人的诗句、词句杂缀成词。在宋代出现,这与宋词的繁荣有关。宋人集句词多数是集唐人诗、也有少数是集当代人的词句。名家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等均有集句词。元明清各代续有所作,清代集句词作者更多。
一、集句的基本特点(徐胜利)
所谓“集句”,是指集辑前人的诗文成句以融汇成篇的一种作词方法。用这种方法所作的词叫做集句词,它是一种特殊的词体。由于集句的要求是一首词全部使用前人诗句而不添减一字,所以,虽然有集经、史、文句入词者,但是,因谱调限制,难以做到没有出入,所以大多数是集近体诗句而成新词。
现存最早的完整集句诗始于西晋,傅咸的《七经诗》标志着集句体的初步形成。集句的创作方法则盛行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宋蔡蓧《西清诗话》明确指出:“集句自国初有之,未盛也。至石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著。……至元丰间,王荆公益工于此。人言起荆公,非也。”集句词大约是随着集句诗的盛行而同时出现的,一般把王安石当作集句词的最早作者。宋吴曾《能改斋词话》卷二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云:数间茅屋闲临水……。”然而,苏轼的《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词有序曰:“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做墨竹词。”那么,苏轼作集句词的时间可能不会比王安石迟多少。
集句词出现于宋代的原因很简单:创作集句词的主要词人,就是推演集句诗风者。这也反映了诗坛词坛相互影响,以及宋人“以诗为词”的消息,也足以说明集句的出现是词体向诗歌靠拢的一个表现。
二、集句的主要形式
宋人集句作词主要有两种形式:五七言体与杂言体。一般多用《生查子》、《浣溪沙》、《玉楼春》、《菩萨蛮》、《南乡子》等篇幅短小而且形体整齐的词调,所集多为唐人五、七言诗句。罗忼烈《宋词杂体》指出:“在《全宋词》里,集句词的数量相当多,全用小令。因为集句的来源以唐人五、七言近体诗为主,而小令有些是以五、七言为主的,句式和字声易于将就。但二、三、四、六言句诗中不常有,平仄也不易于合辙。所以,除《生查子》、《浣溪沙》、《玉楼春》、《菩萨蛮》等少数词调外,若用他调,遇着二、三、四、六言句,就要变动原来诗句,或加以割裂,或稍稍增减,或干脆自作一句来弥缝,方能合律。所以宋人的集句词,有些不是全部‘集’来的。”
(一)五七言体
五七言体,是指整首词皆辑取五言近体诗句与七言近体诗句构成,没有其他句式。如王安石的《菩萨蛮》词: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又如黄庭坚“戏效荆公”所作的《菩萨蛮》词: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又如石孝友的《浣溪沙》词:
宿醉离愁慢髻鬟(韩偓)。绿残红豆忆前欢(叔原)。锦江春水寄书难(晏几道)。红袖时笼金鸭暖(少游),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为谁和泪倚阑干(中行)。
(二)杂言体
杂言体是指词中除了五七言句式外,还有二言、三言、四言的句式,如苏轼的《定风波"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又如苏轼的《南乡子》三首,系二、五、七言句式,如“其一”:
寒玉细凝肤(吴融)。清歌一曲倒金壶(郑谷)。冶叶娼条遍相识(李商隐),争如。豆蔻花梢二月初(杜牧)。年少即须臾(白居易)。芳时偷得醉工夫(白居易)。罗帐细垂银烛背(韩偓)。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杜牧)。
至于黄庭坚的《鹧鸪天》(寒雁初来秋影寒、节去蜂愁蝶不知)词,郑少微的《思越人》(欲把长绳系日难)词,通体用三、七言句式;而晁补之的《江神子"集句惜春》词所用为三、四、五、七言句式。五七言句直接来自古人成句,二、三、四言句又取自何处呢?应该说还是辑自他人,只不过方式不同。清沈雄《古今词话"词品》曾用“割切”一语,云:“若内用二字、三字、四字,当割切之于何人,而注为某某句乎?”形象地说明了这些短字句系割截他人之句而成。这里也反映出集句词在形式上是受到限制的,它不能自由地运用所有词调进行创作,但因难见巧,又正是文人慧业的体现。
当词人创作集句词时,是否自注出处?恐怕难以一概而论。今所见通行本王安石词不注出处,苏轼的《南乡子》词三首均注出处,于是有人以为自王安石后作集句词者大都自注出处,这是不确的。苏轼集句词固然有注出处者,然而不注者亦有,如墨竹词;而且,其注出处者未必出自作者之手,如《南乡子》三首,元刻本无出处,傅注本之出处很有可能是傅干所注。另外,黄庭坚、晁补之、郑少微数家同王安石一样,都不注出处。所以似乎可以反过来说:宋人集句词大都不注出处。
宋人集句作词,其所辑多为古人诗句,尤以唐人诗为主,如杜甫、韩愈、白居易、许浑、郑谷、李商隐、杜牧、韩偓等家之诗往往在选。然而,也有集辑同时人的诗词的。如苏轼《书曹希蕴诗》云:“近世有妇人曹希蕴者,颇能诗,虽格韵不高,然时有巧语。尝作《墨竹》诗云:‘记得小轩岑寂夜,月移疏影上东墙。’词语甚工。”而苏轼所作墨竹集句词的末句正是“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即是辑自“近世”人之诗句(其中“月移”、“月和”一字之别,当出于传写之异)。如晁补之的《江神子"集句惜春》除了“桂堂东,又春风”二句来自李商隐的《无题》诗外,其余均为本朝词人张先的《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欧阳修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公)等词中的句子。
但是,也有集经语而成词的。因为集经语句在韵律方面是比较难以合辙的,所以词作较少。如辛弃疾的《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词: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此外,还有一种集曲名的集句词体,是以曲牌名称联串而成的作品。这种方法在词曲中都有应用,最早也是出现在宋代。如哀长吉的《水调歌头"贺人新娶,集曲名》词: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三、集句的艺术要求
从创作艺术上说,因为词体婉转抒情,低回要眇,所以集句为词比集句作诗难度为大。同时,词体为长短句,集句为词往往要割裂原句以求符合句式。所以,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认为集句“必博学强识,融会贯通,如出一手,然后为工。若牵合傅会,意不相贯,则不足以语此矣”。又清沈雄《古今词活"词品》引《柳塘词话》曰:“徐士俊谓集句有六难:属对一也,协韵二也,不失粘三也,切题意四也,情思联续五也,句句精美六也。”沈雄又给它增加一难:“曰打成一片。稼轩俱集经语,尤为不易。”六难之中,前三难属于格律偶对,第六难属于选择句子。总而言之,大致有四个方面。
集句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宋代为什么会经久不衰?这是因为集句能够满足人们的一种特殊的审美需要。用集句方法作词,既是宋人“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和创作特点的体现,也是元祐学术影响于词坛的结果。宋代词人多数兼具学者品格,他们不但自身博览群书,泛滥百家,学富五车,著述丰硕,还非常注重学养对创作的作用,常常于论文谈艺时提倡多读多诵前人作品。集句词的创作与翻书觅句不同,不是临时性地从古人书中左抄右取,而是熟读默诵千万首之后,含英咀华,深叩其意,然后才能在创作时信手拈来,天然凑泊,左右逢源,用古人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似从自家心中、口中流出一般。优秀的集句之作往往是借他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正如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所说:“集句别有机杼,佳处真令才人搁笔。”
因而,我们认为,集句虽然不是一种直接对社会生活进行提炼、升华并加以典型化的艺术创造,不是“即目”“所见”式的文学原创,但是,它作为古代的一种特殊创作方法,其文学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形式美上,是作家通过对已有形式所作的别出心裁的改造,以获得新的美学意蕴,让欣赏者在形式感中获得美的享受,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麝尘莲寸集》是一部典范的以词集词的词集,汪渊集句,其妻程淑校注。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除象填词那样严格遵守词的格律外,还有其“集”的特点:以词集词,同调不集,一人一句,原句完整。书名《麝尘莲寸集》,取“捣麝成尘,芳馨之性不改;拗莲作寸,高洁之致长留”的意思,既标明了这部词集的独特性质,也暗寓了作者的艺术理想。
汪渊《苏幕遮》:柳供愁,花解语,总是销魂,总是销魂处。人自怜春春未去,芳草斜阳路。卧红茵,觞绿醑。几度相思,几度相思苦。明日重来须记取。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
程淑《苏幕遮》:柳阴凉,兰棹举,南北东西,南北东西路。恰是去年今日去,芳草连天,芳草连天暮。似说相思,似说相思苦。梦断采云无觅处,门掩黄昏,门掩黄昏雨。
【汪渊】(1851-1916)近代著名词人。字时甫,号诗圃。绩溪县郎家溪村人。《麝尘莲寸集》所集各词声律谨严,清新自然,组合得天依无缝,在词史上“别开生面”,为古今集词之大成,也是中国词学史上独放异彩的镶嵌艺术精品。汪渊其它特词专集尚有《瑶天笙鹤词》2卷、《藕丝词》4卷、《味菜堂诗集》4卷等。
【程淑】(1858年~1899年),又名文淑,字绣桥,商山人,是晚清女诗人。她所作集句《苏幕遮》,妙语天成,时人谓为堪与易安居士词相媲美。在审校《麝尘莲寸集》时,她倾注了不少心血,逐一详注出处。所著还有《绣桥诗词存》。
定风波 苏轼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阮郎归集句梅花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陇头人,江南日暮春。
南乡子 集句 苏轼
怅望送春杯,(杜牧《惜春》)
渐老逢春能几回。(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四)
花满楚城愁远别,(许浑《竹林寺别友人》))
怀怀。
何况清弦急管催。(刘禹锡《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之三)
吟断望乡台,(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
万里归心独上来。(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归》)
景物登临闲如见,(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四首》之二)
南乡子集句 苏轼
裣改簦ㄎ馊冢?br/> 清歌一曲倒金壶(郑谷)。
冶叶娼条遍相识(李商隐),
争如。
豆蔻花梢二月初(杜牧)。
年少即须臾(白居易)。
芳时偷得醉工夫(白居易)。
罗帐细垂银烛背(韩偓)。
欢娱。
豁得平生俊气无(杜牧)。
南乡子集句 苏轼
何处倚阑干杜枚,
弦管高楼月正圆杜枚。
蝴蝶梦中家万里崔涂,
依然,
老去愁来强自宽杜甫。
明镜借红颜李商隐,
须著人间比梦间韩愈。
蜡烛半笼金翡翠李商隐,
更阑,
绣被焚香独自眠许浑。
玉楼春(集句) 秦观
狂风落尽深红色。春色恼人眠不得。泪沿红粉湿罗巾,怨入青尘愁锦瑟。
岂知一夕秦楼客。烟树重重芳信隔。倚楼无语欲销魂,柳外飞来双羽玉。
菩萨蛮 黄庭坚
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戏效荆公作。(一题作渔父)|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一作木)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南乡子 黄庭坚
黄菊满东篱,与客携壶上翠微。已是有花兼有酒,良期,不用登临上落晖. 满酌不须辞,莫待无花空折枝。寂寞酒醒人散後,堪悲,节去蜂愁蝶不知。
谭锦家《山谷词校注》注此云:
1.东篱:陶潜《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卢照邻《田家诗》:“东篱菊正芳。”
2.有花兼有酒:李商隐《春日寄怀》:“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3.不用登临上落晖: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
4.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牧《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5.节去蜂愁蝶不知:郑谷《十月菊》诗:“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环绕折残枝。”
实则此词亦属集句词,谭注不知,致误注并漏注数句,兹补正如次:
1.黄菊满东篱:司空图《五十》:“漉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
2.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3.满酌不须归:于武陵《劝酒》:“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
4.寂寞酒醒人散後:白居易《偶作》:“阑珊花落後,寂寞酒醒时。”
江城子 集句 惜春 晁补之
双鸳池沼水融融.桂堂东.又东风.今日看花,花胜去年红.把酒问花花不语,携手处,遍芳丛. 留春且住莫匆匆.秉金笼.夜寒浓.沈醉插花,走马月明中.待得醒时君不见,不随水,即随风.
浣溪沙 集句 宋 石孝友
宿醉①离愁慢髻鬟②,绿残红豆③忆前欢。锦江春水寄书难。 红袖时笼金鸭④暖,小楼吹彻玉笙寒。为谁和泪倚阑干?
【注释】
①宿醉:隔夜酒醉。②髻鬟:古代妇女的发髻。 ③红豆: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④金鸭:鸭形铜香炉。
【评解】诗有集前人成句而成者,此词亦然。全词六句,分别从韩偓和晏几道的《浣溪沙》、晏几道《西江月》、秦观《木兰花》、李璟《浣溪沙》和李煜《捣练于》中各取一句,集合而成。读来宛然妙合,毫无拼凑之痕。
鹧鸪天(重九日集句) 黄庭坚
寒雁初来秋影寒。霜林风过叶声乾。龙山落帽千年事,我对西风犹整冠。
兰委佩,菊堪餐。人情时事半悲欢。但将酩酊酬佳节,更把茱萸仔细看。
点绛唇(集句)宋 杨泽民
流水冷冷,闭门时候帘纤雨。菱歌齐举。风暖飘香絮。
一叶扁舟,过尽莺啼处。空凝伫。到头辛苦。暮色闻津鼓。
点绛唇(集句)杨泽民
雨歇方塘,清圆一一风荷举。舣舟南浦。忘却来时路。
醉拍春衫,便欲随君去。犹回顾。阿蛮樊素。更有留人处。
菩萨蛮(集句) 宋 赵彦端
青春背我堂堂去。桃花乱落如红雨。是妾断肠时。芳心空自持。
相思君助取。脉脉如牛女。天远暮江迟。今宵归不归。
卜算子(集句) 宋 赵彦端
脉脉万重心,相望何时见。强半春寒去却来,野水差新燕。
喊淄芬鳎Ш煅毡洹S势桨参奘估矗章渫セㄗW?/DIV>
南乡子(集句)赵彦端
窗户映朝光。花气浑如百和香。即遣花飞深造次,茫茫。曲渚飘成锦一张。
相忆莫相忘。并蒂芙蓉本自双。草色连云人去住,堪伤。海上尖峰似剑钅芒。
忆王孙"集句 辛弃疾
登山临水送将归,(《楚辞"九辩》)
悲莫悲兮生别离。(《楚辞"九歌"少司命》)
不用登临怨落晖。(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昔人非,(苏轼《陌上花》)
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汾阴行》)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辛弃疾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水调歌头 桂林集句 张孝祥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
江南驿使未到,梅蕊破春心。
繁会九衢三市,缥缈层楼杰观,雪片一冬深。
自是清凉国,莫遣瘴烟侵。
江山好,青罗带,碧玉簪。
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
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箫鼓夜沈沈。
莫问骖鸾事,有酒且频斟。
行路难"缚虎手 贺铸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笑嫣然,舞蹁跹,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上片各句皆有所本,分别出自《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世说新语"赏誉》、《后汉书"陈蕃传》、李白《南京别儿童入京》、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曹植《名都篇》等。
词的下片也满缀古语,或采古人原句,或用古人句意,涵括了《离骚》、《史记》和李益、韩琮诗里的词句,化为完整形象,贴切自然地摹写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采桑子"闺怨集句 宋朱希真
王孙去后无芳草,(朱淑真词,失调名)
绿遍香阶。(李秀兰《减字花木兰》)
尘满妆台。(吴淑姬词,失调名)
粉面羞搽泪满腮。(王幼玉词,失调名)
教我甚情怀。(李清照词,失调名)
去时梅蕊全然少,(窦夫人词,失调名)
等到花开,(苏小小《减字花木兰》)
花已成梅。(陶氏《苏幕遮"闺怨》)
梅子青青又待黄,(胡夫人《采桑子》)
兀自未归来。(王娇姿词,失调名)
【忆王孙】九首 元 汪元量
一
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晚秋》)
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今日晴明独上楼,(卢纶《春日登楼有怀》)
恨悠悠, (白居易【长相思】)
白尽梨园子弟头。(赵嘏《冷日过骊山》)
二
吴王此地有楼台,(刘沧《长洲怀古》)
风雨谁知长绿苔。(李远《听话丛台》)
半醉闲吟独自来,(高骈《访隐者不遇》)
小徘徊, (李商隐《蝶》)
惟见江流去不回。(窦巩《南游感兴》)
三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
一自佳人坠玉楼,(胡曾《金谷园》)
莫淹留, (李郢《送人之岭南》)
远别秦城万里游。(李涉《再宿武关》)
四
阵前金甲受降时,(李郢《上裴晋公》)
园客争偷御果枝。(刘禹锡《题于家公主旧宅》)
白发宫娃不解悲,(刘得仁《悲老宫人》)
理征衣, (杨巨源《方城驿逢孟侍御》)
一片春帆带雨飞。(法振《送友人之上都》)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5475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集句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