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的比较分析
星期四 七月 10, 2014 7:52 pm
摘 要:《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是中西方非常著名的两部戏剧剧作,其中写作的背景与人物性格之中都存在着一些共通点,本文主要通过对两部剧作的比较分析,研究两部作品的主线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内在异同。
关键词:背景;欲望;情感;悲剧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06-01
首先从两部作品的背景来说,《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1924年创作的一部作品。故事发生在1850年新英格兰乡村的一个农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是1850年的美国。19世纪上半叶,美国是一个新生的国家,距英国承认其正式独立才仅仅五十余年,她的领土逐渐从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此时,西欧移民的大批涌入并向西迁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从历史角度看,这些移民是美国初期发展必不可少的积极因素。奥尼尔的父亲詹姆斯·奥尼尔一家就是在1850年左右经历了马铃薯严重匮乏的饥荒后,离开爱尔兰来到美洲大陆的。当时的詹姆斯一家非常困苦,父母加孩子一共八口,不堪重压的父亲不久就离家返回爱尔兰,重担落到了年仅十岁的詹姆斯身上。大多数的评论都认为奥尼尔的《欲望》因抨击人性的贪婪和占有具有重大社会意义。但这一主题与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相比较有相左之处。剧中的卡伯特刚到新英格兰是身体强壮,十分勤劳。他的宗教背景使其思想人格和生活方式都具有勤俭节约的民族传统。前妻留下的儿子没有一个能让他感到欣慰,是他心目中农场的继承人。
《雷雨》是曹禺先生1933年的剧作,是一部反映现实的悲剧。以本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家族内部的纠葛以及矛盾冲突。这部剧作反映了那个特定时期的封建与恶劣,揭露与抨击了封建资产阶级。主角周朴园是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在优雅的伪装下实则是其庸俗恶劣的精神风貌。
除了社会背景的比较,这两部剧作的女主角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也十分值得一提。《榆树中的欲望》中的艾碧与《雷雨》中的繁漪性格的深处都隐藏了很多相同的因素。在《榆树下的欲望》中,75岁的农场主老卡波特一共有三个妻子,前两个妻子留下了三个儿子,其中伊本对他身怀恨意,因为他觉得是老卡波特抢了他母亲的农场并使他劳累而过早死去,所以他下定决心要夺回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农场,他给了其他两兄弟一些钱财打发了他们,使他们退出竞争。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些时日,父亲竟然在外面领回了年轻貌美的第三任妻子艾碧,任谁都看的出艾碧是因为觊觎农场的继承权而来,而她本身也毫不避讳这一点,这足以让伊本更加气愤。艾碧不择手段想拥有这个农场,甚至想通过怀上伊本的孩子这种龌龊手段。但是最后她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伊本。最后当她有把握实现最初的欲望时,却为了向伊本证明自己的爱,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在这整个的悲剧中,人的物质欲望与情感欲望复杂的纠缠在一起,每个人的性格中都存在着各种矛盾体,自身又没有调节好,导致了最后悲剧的产生。而繁漪与周萍的不伦恋也与艾碧的悲剧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繁漪其实只是个普通的有知识的女人,像所有女人一样,渴望一个幸福的婚姻与家庭,可是老天似乎并没有特别眷顾她,她被迫嫁给了周朴园,他并不爱繁漪,反过来她好像也不怎么爱他,这就奠定了悲剧的开始。她有着正常人的情感和心理需要,而且迫切需要有这样一个人来让她的情绪得以宣泄,几十周萍不是那个合适的人,但是他出现的时间对了,正是繁漪出现心里空洞的时候,她义无反顾的扑向他,也不是没办法想象的事情。
所以艾碧和繁漪的经历有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是在冲动的情感的驱使下造成了不伦之恋的人。但是究其不同之处也很明显。艾碧的动机是得到老卡波特的农场,为了摆脱以前的穷困潦倒的日子,一开始做的一切包括勾引伊本都是为了夺取财产。而繁漪是一个知识女性,她没有经历过别的女人经历的甜蜜与轰轰烈烈的爱情就跨进了婚姻这个殿堂,而且嫁给了大她很多得周朴园,她的心中必定是有缺失与不甘的,在这种时刻,任何的温暖和体贴对于繁漪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然后周萍的出现与殷勤都让她填补了这种缺失,也弥补了她缺乏情感滋润的不甘。
欲望是在每个人身体中深深扎根的东西,没有人没有欲望,但是欲望的无限扩大却会成为人们作恶的源头,导致最后酿成的悲剧。欲望在这两部剧作中的人物身上也展露无遗,艾碧的对财产的欲望与繁漪冲破束缚的欲望都是剧作中的主线。正是由于两人的欲望不断膨胀,最后都以悲剧收场。艾碧为了证明自己对伊本的感情是真心的,不惜采取极端的做法,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最后她对于真情的向往终于打败了对于财产的欲望,可是悲剧已经酿成,无法挽回,最后只得接受法律的制裁。同样的繁漪也是以毁灭为结局收场。
参考文献:
[1]孙庆升.曹禺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乐黛云,陈跃红等.比较文学原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廖可兑编.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5333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的比较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