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继续短评《衣冠风流》
星期六 六月 28, 2014 3:02 pm
很难得听见的一对太后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居然是叔父和侄儿媳妇。
不知道怎的,想起一句红楼名句——叔叔睡到侄儿媳妇房间里去了。
当然,这是说句笑话而已。
不过这种关系毕竟是很奇特的的关系。也说明了东晋岌岌乎危矣。
以前知道谢安,是军事家是文学家,却不料还是这么一位政治家,力挽狂澜的政治家。
其职位还不是丞相,只是部长级别的尚书。
然而,他挺身而出,毕竟推迟了东晋的复没。尽管最后还是被取代了。
整场戏既曲折又通畅。
曲折在于无疑于以卵击石,一个摇摇欲坠的司马皇朝,一个兵临城下的文官班底。然而,幸亏有谢安在,寄托了皇帝临终的期望。
通畅是因为一切都言之有理,都能够顺理成章的铺陈。
整台戏毫无疑问是为扬剧王子度身打造。——这很重要。编剧记取了史料中一切有用的成分,集中到谢安临危不惧见招拆招迎来最终木的的达到。
许多一度梅花的名家,经过多少年的积累,现在正在向更高层次进军。二度梅花的芳香在招收,在力争的人数不少。
李政成的努力已经大见成效。
谢安这个人物的出新,就在于既不是爱情纠葛的陆游,也不是逆伦挣扎的繁漪,更不是司空见惯的陈琳,就是在一系列的清官戏宫廷戏里的忠臣良将戏目里,也没有这样一个突出的杰出的人物。
最新的哭秦庭申包胥七一在春秋二胥中亮相,但看来是男二号还不是男一号。何况这两位忠臣也难以并列。
总之,谢安这个人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整台戏,诚如李政成在访谈中所说,第一场展现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险境,垂死的皇帝把希望寄托在卸安身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谢安,出来不久即便抗旨,把遗诏烧毁——历史上这一举动是王丞相所为。
第二场继续是抗旨,手法戏剧化地巧妙,最后结果那道懿旨等于失效。
不断干饶的结果,太后只得牺牲谢安这位忠臣兼至亲,换取和平移交政权。
如果说第三场最好看,那末第四场最好听——李政成唱做俱佳,到这里更是充分体现。
有一种说法是奇怪桓温怎么就如此轻易地转移了主意。其实不必奇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生死存亡一念间。汤唯的王佳芝还一下子改变抗日锄奸的初衷呢。崔莺莺小姐也临时幡然变计——180度转向。
本来是为男一号度身打造,如果在第四场中不断地对唱来体现桓温的渐进式感动和转化势必冲淡男一号戏份和张力。
要为桓温设想,不如来一个序幕。——仅供参考。
让他提前出场,专门表现大军压境,或许可以特别强调他的部下比如那个侍郎急于拥立,表现出一种黄袍加身的半推半就,为最后的退到原地打一个埋伏。
历史剧可以做如是推测。
正如编剧把烧遗诏安放到谢案头上无可非议。
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申报二度梅花佳作。
从男一号一出场到最后抚琴低吟。始终令人感动不已。
这是一台可以反复观看N遍的好戏。——正如上海的《挑山女人》,都是在不可能的前提下展现了符合生活符合历史的现实性。
预祝李政成江苏出线!!!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5318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继续短评《衣冠风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