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不是剧评家的剧评——观看风车剧社《驴得水》随感之二
星期二 六月 03, 2014 10:39 am
现在来继续谈整体感受中的剧组表演——
在说演员之前,先来再次重复强调导演。
不说影视,当前的戏剧界包括戏曲界越来越强调导演的作用,甚至于到了擎天柱的脚色。
我所要强调的是两条——
1,那么年轻;
2,那么非专业——这不是贬语,详细解释:两位导演一位据我所知 是数学专业,另一位还不清楚,看来也不像 中戏上戏导演专业毕业,听她说是第一次执导。
这就够厉害了!
从导演说到演员组合。
满台好戏,往往会有缺陷和遗憾——指演员,比如最近程派纪念大师演唱会第一晚经典名作锁麟囊,那梅香丫头抢戏有点过。随便举个例子,其余的情况多多,好比人总有缺点,哪怕西施也不例外,只不过人们硬把捧心也作为一种病态美了。
满台好戏,个个出色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我以前盛赞的沪剧大会串版本《雷雨》,茅善玉的成名作《一个明星的遭遇》,连获大奖的《挑山女人》;比如连文化部高部长也赞誉的“八大金刚满台生辉”——黄新德梅花剧目《柯老二入党》 ,以及最近看的评剧《从春唱到秋》等等。
在话剧领域,记忆中有《枫叶红了的时候》和《于无声处》。
《四世同堂》就不行了,显然有几个不咋地。那个《黑咖啡》也是有的脚色明显差强人意。
显然,要达到满堂生辉的难度。
这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
自然,脚色少比较讨巧。可脚色少也增加了戏份和难度。
这些是铺垫,扣到题目上来。
《驴得水》总共上场九位。身份地位各不相同,尤其是性格处境遭遇。
感谢导演选角安排——按照影视惯例,副导演负责选角,导演把关认可。
不知道分工,就打包了。两位导演一男一女,这九个脚色配备的演员非常之棒。
可赞赏的第一点是,不可想像换角——这类情况在正规剧团排戏中常有发生,觉得原先的安排错了,比如上海京剧院就曾在拍电影时把原先的配置颠倒——刘邦韩信对换。
也就是说你不可能把张一曼和孙佳佳对换,也不可能把孙佳佳和铁匠老婆对换。
男性脚色就不用再多罗嗦。
总之,脚色分配非常恰当。
舞台演绎给我的印象他就是他,她就是她!毋庸置疑。
第二点是第一点的扩充。
外形的类似,还只是常用术语里的形似;关键点便是气质。
能把各种脚色的气质有特征演出来,那就活了——人物站得起来!!!
在不容置换的贴切这一点上,对于一个业余剧社来说,和正规剧团动则好几十号人马甚至于上百不难来相比,那就真可以说人才济济。
人才济济,这四个字的引申让我十分感慨。
他们中好多人并不是定型的只适合某类脚色的那种演员——要知道好些大师级别都做不到,比如你不能想像梅兰芳来演绎红娘,也不能想像张火丁来演王熙凤。
这让我也非常欣慰——心目中的某些脚色会有人选。
至于这块豆腐干的最后,对有一个脚色的一个评价我不能苟同。
可以讨论——当然,留待写到这个人物时 再来讲吧。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5279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不是剧评家的剧评——观看风车剧社《驴得水》随感之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