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快乐之快: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星期二 一月 14, 2014 2:50 pm
汉字“快乐”由快速和欢乐组成,大概是说人高兴时心跳比平时要快,抑或指快乐稍纵即逝,大家得赶紧行乐?
不管怎样,这首诗最明显的一个写作特色莫过于话语、感情和诗人全部都在飞快移动----先从一个点发出,到达另一个点后再迅速向四处扩散,最后各自完成点、线、面的全面联结。这种动感使全诗充满了蓬勃朝气,极富生命流动的感染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移动是话语的特质,听者从说者那里得到讯息就叫话语的移动。“剑外”(四川)传出叛军投降,唐军收复“蓟北”(洛阳和郑、汴等州),这件关乎整个国家大事的传递----从消息传播的地方到发生的具体事情再到得知重大新闻,只用了一句七个字,迅捷利索如滚雷。“初闻”紧承“忽传”,中间仅隔三个字,形象逼真地表明了话语移动的快速。由“传”至“闻”,两点成线。当诗人与妻子儿女们再次谈论捷报,进而举家赶回故里一路奔走相告时,话语已被多次重复、移动,“说”和“听”这两个点从首联开始,途径不同的地方,再经历了从“说”到“听”的过程,至终在诗中迅速连线成面。
与此同时,感情的流露也是突然而至,无法压抑。全诗传递了一个“喜”讯,看似每联重复,实际上从小喜到大乐,层层递进,不只是单一的重复。在首联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个人的悲喜交加之情,已融进颔联家人的喜乐之中:一看妻子儿女们的忧愁无影无踪,诗人更是欣喜若狂。从个人到家人,喜悦同样划出了一道鲜艳明快的彩线。喜悦的表达方式是由里至外,从静到动。首联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喜悦。“涕泪满衣裳”,属于静态。颔联增强了身体动作,用“却看妻子”及“漫卷诗 书”来衬托“喜欲狂” ,更充分展示了喜悦在身上的外在表露:不仅放声高歌,还要开怀畅饮。更有甚者,诗人还要携带妻儿赶回家乡,将个人与家人的喜悦汇入到乡亲们的欢乐海洋之中。至此,喜悦也象话语一样,从个人这个点开始,遂伸向家人和朋友们,最后洒满了整首诗歌。
话语在流动,喜乐在流动,诗人更不例外。尾联连用四个地名----“巴峡”、“巫峡”、“襄阳”和“洛阳”。在狂想中,这么漫长的路途在诗人眼里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穿”、“下”、“向”等字贯穿这些地方,使之连成一片;同时也凸显诗人行程迅急,归心似箭。话语之快,欣喜之捷,行程之匆,这一切为全诗奠定了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格调。从一处到另一处,由个人至大众,话语、欣喜、行程一个接一个,相互交错连接,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之感。难怪有后人极力推崇此诗,赞其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Author: 先磨
http://www.tugan.co.uk/topic-2748/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5050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快乐之快: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