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我们离书远了,离阅读更近了

星期一 七月 08, 2013 3:53 pm



出读者的书,让作家们看去吧

  他出过书!介绍一个人,只要有这一个标签,仿佛就胜过一切的履历、头衔与溢美之辞。在苏州,出书已经进入一种个人时代,并不是只有知名学者、著名作家才能出书,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跨越了读者与著者的分界线。对很多人来说,出书是与人分享自己的文学才华,让自己的研究成果留存于世,甚至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与记录。

苏州人人是“作家”

  其实,苏州退休后研究文化、出书的作者不在少数。许雪根表示,苏州有相当一批有文化、有自己研究领域的老者,其中70-80%都有出书的计划,也出了一批好书。比如高昌创作的《趣品红楼》就颇受读者欢迎,这位苏州老人不看任何关于《红楼梦》的评论,只看原著,视角独特。而潘君明的《苏州话寻根》则是质量上乘的吴文化研究书籍,去年12月出版,因为销量好,1月就重印了。因为这样一批热心吴文化的老者,让苏州关于吴文化的著作汗牛充栋,而且在国内传播了苏州文化,特别受图书馆和高校的青睐。

  不过,在出版业界生存艰难的背景下,平民“作家”们的第一本书,几乎无一例外是自费出版的。“除非一出手就让编辑眼前一亮,出版社才会主动出资,不过那在国内都是凤毛麟角。”出版一本印数1000册左右的书,费用大约三四万元,很多苏州家庭觉得,人生中这样一笔投资,值得。于是出书不再是那么遥远的一件事,变得切近和简单。

  苏州究竟有多少“作家”?保守估计,这个数量在四位数。他们中的一些人,人生一部书足矣;另一些人,则最终成为真正的作家。

壹周刊·苏州广播电视报


   本报记者/秦亚乔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977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我们离书远了,离阅读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