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杨继绳: 哈耶克学说在中国的命运
星期一 六月 10, 2013 8:06 am
「哈耶克奖」是美国有影响力的图书奖之一。二○一三年获奖人是中国名着《墓碑:1958-1962大饥荒》作者杨继绳。五月二十九日在纽约举行颁奖酒会。从北京专程而来的杨继绳和二百位嘉宾见面。回答了有关其着作的问题。
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二年,中国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灾难——在没有战争丶没有瘟疫丶气候正常的年景,三丶四千万人因饥饿而死。造成这一灾难的的领导集团,不是恶魔,不是弱智者,而是怀着美好理想丶智力超群的革命者。历史的因缘巧合,他们引领中国走上了苏联式的道路。
中国的革命者本以为这条道路会使中国富强幸福,却带来了惨绝人寰的悲剧。这印证了哈耶克的一句话:「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相反的结果。」(《通向奴役之路》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3页即「引言」的第9自然段後,这本书有导言丶序言丶引言。这句话在引言中。)毛泽东希望把中国引上天堂,实际上把中国引向了地狱。
为什麽伟大的理想造就了「伟大」的悲剧?也可以从哈耶克的着作里找到答案:因为中国的革命者是按照「伟大的乌托邦」(哈耶克语)构建的制度。这个制度是「根据某些有意识构造的『蓝图』对我们的一切活动加以集中管理和组织。」(同上,第40页,即第3章第8自然段)「每一件事都由独一无二的中心加以指导。」(同上,第45页。即第3章第17自然段)这个制度企图「组织整个社会及其资源达到单一目标,而拒绝承认个人目的至高无上的自主领域。」(同上,第59页,即第五章第2自然段)这个「单一目标」就是「伟大的乌托邦」——共产主义。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乌托邦」,就构建了一个无所不包丶无所不能的全能国家。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市场和竞争。国家控制了绝大部分社会资源,生产丶分配全都由国家垄断,每个人需要的一切都仰仗国家分配。地里种什麽庄稼丶秧苗密度多少,都由政府决定。地里收获的粮食被国家拿走,百姓吃的粮食全由国家配给。结果呢?粮食极度短缺,国家没有配给能力,几千万农民束手待毙。
制度设计者期待,按照统一计划组织经济会带来高效率。结果恰恰相反:国家垄断什麽,什麽就短缺。这是因为,垄断挫伤了经济运行的根本动力:个人的积极性丶创造性丶主动性,垄断消灭了个人自由选择的机会和空间。这就使得经济发展的动力枯竭,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极度贫困也就是必然。
由於「每一件事都由独一无二的中心加以指导」,与这种经济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必然是极权制度。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制度设计者期待这个制度会使社会公平,结果是官员对百姓的压迫和剥夺。
权力市场经济下没有和谐稳定
哈耶克是自由主义大师。中国当代自由主义者主要是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和四十五岁以下的中青年,自由主义在中国是隔代遗传。我恰好是被隔掉了一代中的一员,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接触自由主义。直到四十多岁,我还是一位集体主义者。集体主义束缚了我的思想,限制了我的眼光。自从读了哈耶克的书以後,我才从集体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新天地。从此,对经济,对政治,对国家,对社会,都有了全新的看法。哈耶克帮助我认识了中国的灾难,对中国灾难的研究又使我理解了哈耶克。
不管中国当局是否承认,中国放弃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选择了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允许私有经济发展,是得益於哈耶克思想。这一选择造就了中国的繁荣,使中国跃升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中国虽然部分地接受了哈耶克的市场竞争思想,但还继续坚持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过度控制。权力操纵市场丶控制市场。我将这个制度称为「权力市场经济」。权力市场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公正。哈耶克说:「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比只有得势才能致富的世界要好。」(同上,第102页。)在当今中国,恰恰是得势的人致富,社会财富向有权的人那里集中。因而在百姓中弥漫着「仇官」和「仇富」的心理。权力市场经济制度不可能和谐,不可能稳定。
中国要走向和谐丶稳定,必须走出权力市场经济。就要继续听从哈耶克的告诫:少用些政府强制,多尊崇个人自由。给自由主义必要的空间。遗憾的是,自由主义在中国还受到批判,权力市场经济的形成是和批判自由主义并行不悖的。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是悲观的,中国当代自由主义重镇李慎之逝世前两年对我说:「进入新世纪,自由主义者的严冬快到了。」他紧接着说:「然而,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李慎之给杨继绳的信,2001,1,13)
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就是哈耶克学说在中国的命运。哈耶克学说在中国还要经历一个严酷的冬天才能迎接明媚的春天。
来源: 《开放》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892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杨继绳: 哈耶克学说在中国的命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