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周晋:荒谬年代的荒谬人生——读《狂花凋落——一个女知青的克格
星期四 六月 06, 2013 9:29 am
这是一本情节引人入胜、掩卷发人深思的小说,作者东方明以平铺直叙的笔调如实记述了一群早已被历史湮没和被祖国抛弃的人们,他们的离奇经历和悲惨命运至今仍深深牵动着读者的心。
从“革命小将”一夕沦为“叛国投敌者”
1949年6月5日,傅索安出生于天津一个双知识分子家庭。文革爆发时,正读高一的她和千千万万中国人一样,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这场浩劫。1966年底,傅索安结束“革命大串联”回到天津后,发起组织了一个“横空出世造反总部”。该组织壮大后发生内讧,有五人随傅出走,拟成立另一个造反组织“莽昆仑”。为了私刻“莽昆仑”的公章,他们找上了傅的邻居张厚石。张写得一手好字,爱画画善篆刻,曾为津门名士。张曾任职北平国民党市党部,后到“北平军人反省院”掌管档案。张这种身份文革时自然是受严格监管的“牛鬼蛇神”,当然更不敢干几个娃娃私下提出的这一违法勾当。愤怒之下傅等人动手打了张,年已六十七岁的张在挨了一个耳光后,突然栽倒在地昏了过去。
适逢“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康生为揪出抗战前夕从“北平军人反省院”写“悔过书”出狱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授意“文革旗手” 江青从张厚石那里打开缺口。但天津公安局找到张厚石时,他已因被人打伤住进了医院。“阶级斗争的弦”一向绷得很紧的江青得知后马上打了个激灵:我刚要从张厚石嘴里掏材料,他就被人打得神志不清、昏迷不醒,哪有这么巧的事?莫非有人知道此事抢先下手?天津公安在江青的严令下迅速启动调查。傅的 “六人帮”之一陈冬芳之父正是承办此案的民警,陈冬芳偶然得知公安已盯上傅后,六人先惶惶逃往距天津百余里的大沽口,后又匆匆投奔傅索安在大串联时认的干娘处----距中苏界河额尔古纳河不远的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紧邻黑龙江省的奇玛村,成为当时第一批的“插队知青”。
到达奇玛村没多久,傅索安六人又卷入了奇玛村与邻村鲍家庄(属黑龙江省管辖)争夺水源的大规模械斗,且是械斗的始作俑者。械斗双方都纠集了众多邻村人支援自己。当时中苏关系处于一触即发的高危状态,而此地距高度敏感的中苏边境不到二十公里,又是汉、回、满族杂居之地。若爆发大规模民族冲突,不仅影响两个省/区、可能惊动全国,更可能被苏联利用。在北京高层的高度重视下,两省/区组成联合工作组连同一连正规军进驻奇玛村。傅索安六人发现自己有被捕的可能后,灌醉并捆绑了监视他们的工作组成员,逃回天津,在城郊结合部落了脚。陈冬芳回家探听消息时,被父亲扭送公安分局,六人遂悉数被捕并被押送奇玛村。1968年5月8日半夜,傅索安弄开手铐后从窗口逃脱,在瓢泼大雨中一路往北逃。在额尔古纳河边,她狠狠咬了咬牙齿,纵身从高高的河岸上跳入了汹涌澎湃的额尔古纳河,投奔当时与中国不共戴天的苏联。傅索安从最最革命的“小将”到沦为最被国人不齿的“叛国投敌者”仅两个多月!命运真是太不可思议、太捉弄人了。
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傅索安侥幸被苏联边防军救起。一天后,苏联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向勃列日涅夫报告了一个中国红卫兵(傅索安)叛逃苏联事件。在当时中苏不论在意识形态还是军事上都处于严重对立的大环境下,安德罗波夫和勃列日涅夫都想当然地把傅索安看成是中国的“持不同政见者”。加上她的红卫兵身份和叛逃行为,傅索安无疑可以被当作苏联在全世界大肆攻击中国的一件有力武器,于是勃列日涅夫下令将傅索安解送到莫斯科。
克格勃经过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审讯后,终于弄清傅索安不是中国的“持不同政见者”,只是一个闯祸后不得不外逃的文革狂热分子。克格勃最后决定将傅索安培养成特务,为此先强化她的俄语能力兼进一步审查,后对她进行了一系列“考验”和非人折磨与羞辱;用测谎器测谎和在药物催眠下再次审问,甚至对她进行残酷的刑讯和假枪毙考验。最终傅索安被送往克格勃特维尔谍报学校学习。
1970年元旦后,傅索安完成了在特维尔谍报学校一年半的特工训练。她先被作为诱饵派往香港,以获取英国新型潜艇的微缩模型和零件;后被派往日本,成功暗杀苏联叛逃者--勃列日涅夫的前卫士;再后来被派到台湾,成功窃取美国援助台湾的一种新型化学武器的技术资料。在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境外间谍使命后,傅索安被任命为苏联新设在苏蒙边境贝加尔湖附近、位于伊尔库茨克以南的“契他伊斯卡维”特务学校的教官;还紧急赴蒙古林彪坠机现场辨认林彪等人的遗体。不过傅索安一次也没奉派前往中国。
1974年4月13日,长期备受心灵煎熬并因长期酗酒已处于肝癌晚期的傅索安在绝望中上吊自杀,时年仅25岁,正是人生最风华正茂的时候。自杀现场的墙上留有一个鲜红触目的中文大字:悔!这是傅索安在割破自己腕部的静脉后,用手指蘸着鲜血写下的。
殊途同归的“叛国投敌者”们
傅索安在特维尔谍报学校就学和在契他伊斯卡雅特务学校担任教官期间,共认识了四个中国籍学生,他们的经历也颇为传奇。
1.皮勇:上海人皮勇在八兄妹中排行第六,父母均为文化不高的工人。在这个疏于管教、缺衣少食的家庭中长大的皮勇,生性顽劣,不爱念书且经常跷家,六七岁时即无师自通学会了扒窃,且十年未曾失风。1971年3月中旬,皮勇到内蒙古海拉尔河畔距中苏边境不到百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插队落户。一次她无意间吐露欲“重操(扒窃)旧业”,被大队干部训斥,还扬言要把她隔离和调查她过往的扒窃问题。当晚皮勇偷了一匹马,本意想逃回上海,可黑暗中她不辩东南西北,策马乱闯,结果误闯到中苏界河边。马在河边戛然止步,然后返身便走。慌乱中皮勇动手打它,那马却一蹶屁股把她掀了下来,拔腿飞奔而去。马蹄声惊动了在附近巡逻的中国边防军,皮勇这才知道自己奔错了方向,可惜这个“误会”在那个年代根本说不清楚,她心一横跳进了界河游向苏联。
皮勇在经过短短三个月的特务训练后即被派往中国,初出茅庐的她竟一举窃取了中国最高国家机密--新型氢弹试验数据鉴定书,最终惊动了当时负责中国国防科技的最高负责人聂荣臻元帅。受训时间最短、文化层次最低的皮勇反而成为中国叛逃知青间谍中成绩最“佼佼者”,真是“行行出状元”。皮勇后来在上海被捕,1972年底被执行枪决。临刑前她对自己叛逃投苏一事后悔不已,痛哭流涕,她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该这样!”
2.胡国瑛:与傅索安同为天津人的胡国瑛的遭遇也很离奇。她是1968届初中毕业生,其父为劳改期满后留场就业的右派分子。1969年春天,胡国瑛赴内蒙古巴扎地区插队落户,生产队距中苏界河额尔古纳河只有十几公里。她当生产队仓库保管员时,一晚用电炉烧夜宵时因过于疲倦睡着了,不慎失火烧掉了整座仓库和里面存放的一切物资。黑夜中,惶惶然的胡国瑛不辨方向,乱走乱窜,竟来到了额尔古纳河边。那天晚上正好有几个苏联军人奉命潜来中国境内摸哨。“老毛子”不敢对中方军人下手,却撞见了惶惶似漏网之鱼的胡国瑛,遂不由分说先抓了她再说。
傅索安自杀后的两个月零七天,一个黑云密布的夜晚,奉派来华从事谍报活动的胡国瑛被空投到中国境内。一落地胡国瑛就折来一大捆树枝,燃起了一堆大火(以吸引中国边防军的注意--笔者注)。几分钟后几匹骏马载着中国边防军赶到现场,只见胡国瑛站在火堆旁,高举双手大声叫着:“我从苏联来,我向你们投降!”事后审讯人员问胡国瑛“怎么想到这样做(指投降)”时,她朗声回答:“是傅索安留下的血写的‘悔’字叫我这样做的!”
3. 黄一煌:哈尔滨人黄一煌的父母在文革前均已 双双定居苏联。黄1966年高中毕业,虽成绩名列前茅却只能在家闲逛。他为了去苏联和父母团聚,想方设法去了中苏边境地区的军垦农场,并因表现出色被提拔为副连长,后顺利逃往苏联。黄一煌在“契他伊斯卡雅”特务学校学习期间成为傅索安的恋人。
1972年12月22日,黄一煌从乌苏里江的冰面上越境潜入中国后,摇身一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情报部第一局”的翻译。黄一煌把原先与他在同一军垦农场的知识青年张边等七人发展为特务,并组成一个特务小组,向他们传授爆破、投毒、收发报、格斗、暗杀、照相等特务技能。黄一煌让张边等七人利用探亲假、病假、事假的机会,分别赴哈尔滨、大庆、佳木斯、长春、延边等地搜集情报。1973年11月,黄一煌再次潜入中国东北地区后被中国公安机关逮捕,于1974年6月被判处死刑,随即执行。黄一煌所发展的张边特务小组也在1973年底被破获,七名成员悉数落网。
4.钟秀翔:北京人钟秀翔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但文革中受到“历史反革命”继父和“走资派”母亲的牵连。1968年10月14日,钟与恋人双双到达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落脚的连队距中苏界河仅几十里。后钟秀翔因以剧毒的老鼠药毒杀与其发生矛盾的战友(未遂),与恋人双双逃往苏联。在经历了与傅索安相似的遭遇和在特工学校为期一年的学习训练后,钟秀翔被空投到新疆执行散播特种病毒的行动。钟被捕后,在克格勃规定的最后返回日--1971年2月1日当天突发高烧不退,24小时后即不治而亡,很可能是克格勃预先在她体内植入了定时发作的毒药。
掩卷之后想指出本书两个明显有悖常识和历史事实的地方:一是由勃列日涅夫亲自下令将傅索安解送莫斯科,二是傅索安参与了林彪坠机事件的现场调查。前者从常识的角度来看不太可能,后者则从未见诸各方的史料和回忆录。融历史事实与想象虚构为一体的小说,还是应该尊重历史事实。
这本书揭去了蒙在间谍脸上的神秘面纱,间谍尤其是叛国者出身的间谍其实是与你我并无两样的普通人。在克格勃的眼中,外国籍间谍绝大多数都是被利用的过河卒子:克格勃可以给他们苏联国籍,可以发给他们卢布、美金作奖励,但绝不会授予他们苏联军衔;外国籍间谍绝大多数没有好下场:他们或执行任务时被击毙或被捕后被处以死刑,或因忍受不了内心的长期煎熬自杀。即使没有实施犯罪就投降也将被祖国判以重刑,抗命不从的下场不是进劳改营就是被处决。
傅索安、皮勇、胡国瑛、黄一煌和钟秀翔都是在“红旗下长大的一代新人”,是荒谬的年代造就了他们的荒谬人生。如果时光可以穿越,如果历史可以倒流,他们一定会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虽然他们辜负了祖国,但祖国是否也辜负了他们呢?
来自快递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838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周晋:荒谬年代的荒谬人生——读《狂花凋落——一个女知青的克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