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论《相思砚》剧情对《石头记》“宝玉金锁”故事创作的影响

星期二 四月 09, 2013 8:31 am



《相思砚》是明朝末期杭州女才子梁孟昭所撰写的一部传奇剧本。梁孟昭,字夷素;一说名夷素,字孟昭。生卒年均不详,茅九仍之妻。梁孟昭是明末著名的女诗人、画家和剧作家,性格贞静,不苟言笑。诗文自成一家,被誉为“一代作手”、“女士中之表表者”。绘画和书法也驰名一时,雅善山水,尤工花鸟、小楷。当时的大文学家陈眉公称她的画是“天女花云孙锦,非人间所易得”。
据著录,梁孟昭的著作除《相思砚》传奇外,还有《墨绣轩集》一卷以及《山水吟》、《山水忆》、《春湖诗》和《湖晚诗》,均不可考见。《相思砚》传奇稿本早已失传,只有剧情简介尚载于董康的《曲海总目提要》中。明末清初女作家王端淑赞许此剧“深而正,意切而韵”;推崇“夷素才敏英慧,女中元白;每拈一剧,必有卓识。” 当属确评。
《曲海》云:“《相思砚》,钱塘梁孟昭撰。中有于坟祈梦事,又官衔有戎政尚书,乃明世宗时始置,而引小青、胥长公等在内,则更是近时人手笔也。”剧中小青当指明末清初文坛盛行描写的冯小青故事,胥长公乃是大戏剧家袁于令《西楼记》剧中人物。于此可见《曲海》对《相思砚》创作时间的推论不错。
《相思砚》从牛郎织女被贬凡尘降生于尤、卫两家说起。织女幻化之身托生卫家,名唤兰森,姿容绝世,雅嗜诗书。其家尝生五色灵芝,上腾紫气,掘之乃获一宝石。石上有蝌蚪文,时人皆不识。其母邹氏,偶患重疾,有一道姑相救,遂愈。因未知道姑名,呼为异人姊。后来道姑携一女来访,女子美艳异常,托为义女,名唤兰生,系月中仙子也。异人见宝石云:“此乃思砚,为女娲补天石所化,尚有相同者,合为一对。”又识蝌蚪文曰:“惟此宝砚,彼相此思。欲谐凤卜,得相始施。”
牛郎幻化之身托生浙西尤家,名唤瑞生,及弱冠,读闲书,未行婚聘。一日游西湖,适逢卫夫人携二女,亦到湖畔寻梅。瑞生与兰森,一水相望,目交心许,每忆甚苦。婢女孤鸿告之曰:“此须以相砚为聘”,又教其着女装,入兰森闺中,得见思砚。遂独往天台雁荡山以求相砚,其间被小人捉弄,婚姻每生波折。瑞生寻得相砚,砚上也有铭文:“天降灵宝,曰思曰相。于飞之兆,得思始昌。”自雁荡山持砚返回后,殿试中状元,与兰森成婚,相思两砚,始得偶合。
当了解了《相思砚》的故事梗概后,就令人不由得联想起《石头记》中“宝玉金锁”的故事,显然,后者受前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首先,《石头记》中的“通灵宝玉”与《相思砚》中的“相思砚”都是“宝石”,且均为“女娲补天石所化”。其次,二者在婚姻问题上的功用一样,《石头记》中薛宝钗的“金锁”与贾宝玉的“通灵玉”是“天生的一对儿”,癞头和尚告知“金锁”必须与“有玉”的人厮配;《相思砚》中的“相砚”、“思砚”也是天生的一对儿,也有“异人”告知必须与“相同者合为一对儿”才可婚配。
再次,也是最相仿的一点,就是二者上面都有天然的“蝌蚪文”,且文字内容及工仗相仿。《相思砚》中明确交代宝石上面刻的是“蝌蚪文”;《石头记》中虽然没有说“蝌蚪文”,但作者特意用篆文描绘了“蝌蚪文”形象。“相思砚”上镌刻的铭文:“惟此宝砚,彼相此思,欲谐凤卜,得相始施”与 “天降灵宝,曰思曰相,于飞之兆,得思始昌,”同《石头记》中“宝玉”、“金锁”上的铭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不仅工仗相同,且用韵相仿。
当然,《相思砚》描写的是一个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其思想境界与故事内容与《石头记》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两部作品中描写主人公婚姻关系所用的信物方面,出现这些相同之处,不难看出两部作品互相之间的模仿借鉴关系。《相思砚》的创作时间在明末或清初,肯定早于《石头记》,《石头记》作者创作受了《相思砚》的明显影响,或者说,《石头记》作者有意借鉴了《相思砚》的创作手法,应是不言而喻的。
《相思砚》作者梁孟昭乃是明末清初杭州人,梁孟昭的丈夫茅九仍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茅九仍的曾祖父茅坤为明嘉靖年间进士,是个有名的藏书家。其祖父茅瓒曾高中科举状元,父亲茅见沧也有功名,曾任国史修撰。其女茅玉媛,字小素,亦为钱塘著名诗人和画家。自幼受母教,工诗词,善画山水,人赞其“不亚于母”。梁孟昭曾随同茅九仍游历金陵,寓居数年,忽感寒疾,临终前起坐焚香,鼓琴一曲而逝。她的死,同明末清初的诸多才女一样,温雅平静而又凄楚。
梁孟昭的一生是在思乡思亲的凄楚心境中度过的。她存世的六套散曲作品中,就有三首和中秋思乡思亲有关:“钱塘在哪厢,何方是故乡?空叫泪眼成凝望。罗衣怯晚凉,西风送雨狂,砧声韵得人痴想。”明明白白的乡愁,西风泪眼、雨狂砧韵,读来令人不由得不想起《石头记》中林黛玉苦风凄雨中思乡思亲的诗作,口角噙香而又黯然神伤。她的《遐愁赋》是一篇情辞婉丽、言简意赅的作品:“结忧思兮危坐,独凝涕兮登楼。泪欲饮而眼淬,愁欲散而眉留。”可谓极尽愁思之能事。“愁欲散而眉留”恰恰应是林黛玉得号“颦颦”的由来。
梁孟昭的诗学观点、尤其是对闺阁诗的见解,也有其独到之处:“我辈闺阁诗,较风人墨客为难。诗人肆意山水,阅历既多,指斥事情,诵言无忌,故其发之声歌,多奇杰浩博之气;至闺阁则不然,足不逾阃阈,见不出乡邦,纵有所得,亦须有体,辞章放达,则伤大雅。朱淑贞未免以此蒙讥,况下此者乎?即讽咏性情,亦不得恣意直言,必以绵缓蕴藉出之,然此又易流于弱。诗家以李、杜为极,李之轻脱奔放,杜之奇郁悲壮,是岂闺阁所宜耶?(《寄弟》)”这种观点对《石头记》中闺阁诗的影响如何,发人深省。
王端淑评论梁孟昭的诗说:“其长短诗歌,皆清新幽异;大小墨妙,远过前人。可见其诗风自成一格,并不流于纤弱。”可惜他的诗词作品多数失传了,阮元《两浙輶轩录》有梁孟昭《题画》诗一首,颇能见其“清新幽异”的风格和放达无忌的个性:
登楼忽见山头白,冰箸如镂挂瑶碧。
晓窗风急唤垂帘,鹤唳一声天地窄。
雪光骋艳斗梅花,逊色输香各自夸。
终日费人评品事,肠枯频唤煮浓茶。
梁孟昭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女画家,清徐沁所撰《明画录》说:“梁孟昭, 工词翰,雅善山水,深远秀逸,风格不群。前代画品中,如李公择妹、文与可女、管夫人道升,辉映笔墨,始知林下风调,为最胜耳”。本文附录二提供存世的梁孟昭画作和摆件图,从中可见梁孟昭林下风度之一斑。
梁孟昭所处的时代乃是明朝末期,自成明万历之后,江南出现了一个才女辈出,女子文学发达之繁盛局面。桐城方氏,吴江计氏,仪征阮氏,太仓毕氏,武进张氏家族,均为一门风雅,出现了诸多女诗人、词曲家、剧作家、弹词家及小说家。特别是杭州的顾若朴、梁孟昭、王端淑、徐灿、顾之琼等一代才女,根植于江南诗礼之邦书香门第的人文风尚,影响和带动了后来清朝初期的出现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文学团体“蕉园诗社”,形成了女性文学史上仰之弥高的高峰。正是这些女性文人群体的生活,为《石头记》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 土默热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615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论《相思砚》剧情对《石头记》“宝玉金锁”故事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