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看《甄嬛传》,想起了鲁迅的一段话
星期一 三月 18, 2013 1:31 pm
看《甄嬛传》,想起了鲁迅的一段话
·树 玄·
看电视剧《甄嬛传》想起了鲁迅借狂人之口说的一段话: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
人’两个字!”(鲁迅《狂人日记》)
是的,我们从《甄嬛传》所看到的正是“吃人!”皇权制度犹如一架吃人的
机器,不停地在吃人,任何人都不能逃出被吃的命运。在《甄嬛传》中,几十条
鲜活的生命被残忍地吞噬了。
因此,《甄嬛传》就是皇权制度的吃人本性在后宫生活中的表现。“吃人”
就是皇权制度的“秩序”,在那个制度下,不是吃人,就是被吃;你不吃人,就
被吃掉。
后宫的一群如花似玉的少女,她们曾天真地幻想,后宫是天堂,自己如此美
丽,天经地义应该被男人宠爱,应该获得爱情。但是,被选入后宫之后方知,那
是一个“见不得人的去处”(《红楼梦》元春语)。爱情对于后宫妃嫔来说,是
太奢侈,太遥远了。她们的生活表面上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是实际上,
时时有“与无常觌面”(鲁迅语)的危险,时时有被吃掉的危险。她们每个人都
是受害者,每个人也都是加害者。皇帝与后妃的爱情从来只是诗人的幻想(白居
易《长恨歌》),真实的皇帝与后妃,几乎是不需要爱情的。皇帝所需要的只是
性欲的发泄,为的是给他诞下一个半个“龙子”以继承他的“大统”,使他“江
山永固”。爱情对妃嫔来说,只能是幻想。“至多只是在浪漫事迹中,……才有
这样的事情。”(恩格斯语)而且这样的“浪漫事迹”是要冒着杀头的危险的。
甄嬛与果郡王、眉庄与温实初不就是这样的吗?在现实中,她们不敢祈望爱情,
能保住性命就要感谢上天了。
因此,在后宫,谁如果还相信爱情,谁便是傻瓜。天真的少女,在现实的教
育下,一个一个成了善于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的好手。小小年纪便被“锻炼”成
为极具城府之人。爱情是美好的,但是,真正的爱情已经丧失殆尽。爱情对于后
妃来说只是争宠的手段,她们用仿佛是爱情的东西来欺骗皇帝,为的是获得皇帝
的欢心。爱情不仅是争宠的手段,也是吃人的手段,甚至悲惨地成为防止被吃的
手段。其实,人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用作吃人的手段,或是防止被吃的手段。
这是一种异化了的爱,这样的爱已经异化为它的反面——恨,对皇帝的仅有的一
点点爱也变成了恨,这恨最后把皇帝也吃掉了。
因此,在后宫,谁如果还天真地保有真爱,谁便会被无情地吃掉;谁要是天
真地以真情示人,谁便是傻瓜。为了生存,只能“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入宫时候的真情,在现实的教育下,很快便变成虚情假意,在笑的面具下藏起心
中的恨。真情被扼杀,假意被扶上宝座。每个人对他人,都是嘴甜心苦,笑里藏
刀。上自皇后,下至宫女,每个人每天都在温情脉脉中相互倾轧,每个人每天都
为了生存而战斗,一不小心,就可能有性命之虞。后宫里的妃嫔,也包括太监、
宫女等等,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敌人。她们“个个都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
我,我吃了你”(《红楼梦》探春语)。他人的痛苦,成就了自己的“幸福”;
自己的痛苦便可能是他人的大幸,而自己痛苦的原因,也大半能在他人那里找到。
因为敌人众多,妃嫔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极端孤独。朋友极少,或者竟无。即
使暂时的朋友,也极易背叛(安陵容与甄嬛)。为防背叛,她们心中的孤苦不敢
向他人诉说。“情场即战场”,被后宫的妃嫔们做了最好的诠释。其实,那已经
不是“情场”,而是“无情之场”、“虚情之场”、“假情之场”。在虚假的情
场上,她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投入战斗。不言而喻,美人计是她们用得最为纯熟的
一计,各种谄媚、狐媚、献媚……等等手段,被她们使用得出神入化。在这个
“无情之场”上,合纵连横、纵横捭阖等种种手段层出不穷。本是朋友,却顷刻
背叛,本是敌人,却突然联合,这是这个“无情之场”的常态。生活告诉她们,
不必为此大惊小怪。
在后宫,人性中的善是最没用的品质,而恶则是生存唯一需要的品格。善无
济于事,恶却畅通无阻。因为善是懦弱的表现,无能的同义语;恶则是力量的象
征,心狠手辣是生命力强的表现。因此,善是不能战胜恶的。于是这个制度便发
掘出人性中的恶,以便投入战斗。血淋淋的事实教训着甄嬛,也教训着在那种制
度下生存的每一个人。把人的善良的本性一步一步地驱逐殆尽,呼唤出人性中的
恶来投入战场;把甄嬛心中残存的那一点点爱驱逐净尽,把心中的恨呼唤出来。
恶成了生存的必须,爱必须靠边站,恨成了人们心中情感的中心。为了生存,就
必须恨,因为心中若只有爱与善,那便是被吃掉的前奏。
为了防备被吃,就必须时时算计他人;为了生存,就必须吃掉他人。若要不
被吃掉,便必须去吃人。来自四面八方的阴谋诡计,防不胜防。每个人每时每刻
都必须三百六十度地提防着,一不小心,便有杀身之祸。姊妹之情,如果存在,
也只是例外(甄嬛与眉庄),更多的是猜忌与算计,哪怕是骨肉相依的姐妹(甄
嬛与浣碧)。每个人都在生命受到威胁的争斗场上战战兢兢地活着,每天都用尽
手段,思忖着如何算计别人,不动声色地吃掉别人。人的全部智慧都用在如何算
计他人,那是对人性的极大的浪费。在那种环境中,中庸是没有用的,中间道路
是没有的。后宫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所有人是所有人的敌人。谁最会算计
他人,谁最能玩弄阴谋诡计,谁便会胜出;谁的心肠最狠毒,谁便是胜利者。
因此,在后宫,谁最工于心计谁便可以得宠,进而得势,更进而得位。后宫
便是一个竞相玩弄心机的竞技场。口蜜腹剑、两面三刀成了人人必备的生存技能。
表面上温情脉脉,温文尔雅。表演得好的,笑着就把人吃了。在这个竞技场中,
比赛的是谁更能“艺术地”、“技巧地”、“温柔地”吃人。工于心计者,不动
声色就把敌人干掉了;纯真温厚者,被算计了都不知道敌人是谁。
女人的美丽本来是可以获得爱情的,但是在后宫,美也许会成为杀身之祸,
但是美也可能成为一种武器,一种吃人的力量,因为美可以夺宠,要夺宠便要吃
人。因此,美便变成了丑,在美的掩盖下,是一颗丑恶的心。
如何讨得皇帝的欢心是后宫的妃嫔每天生活的唯一内容,而这决不是出于对
皇帝的情爱,而是保存自己的必须。她们拼命打扮自己,使自己看起来更美一些。
但是,她们已不是用美丽换来爱情,美丽已经变了味,她们是用美来交换皇帝的
“临幸”,而那“临幸”也大半失去了性爱的乐趣,只是为了动物般的生殖后代。
因为临幸可能为皇帝产下“龙子”。不过,那“龙子”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小
小的生命刚刚诞生下来,便天然地成为众多妃嫔的敌人。他的存在,威胁了众多
妃嫔的幸福,甚至威胁到她们的生命,因而使刚生下的小生命便处于极端危险之
中,成为各种阴谋的对象。那危险不是如常人般生活中的苦难,更不是生活中的
小磕绊,而是真正威胁到生命的危险,一不小心小命便没了。
在真善美的掩盖下,人性中的假恶丑被呼唤出来,投入战场。这比真刀真枪
更可怕,因为你不知道在美丽的面具下,在温柔贤惠的面具下,是一颗怎样的恶
毒的心。于是,人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走向了反面:爱变成恨,真变成假,美成
为丑,善变成恶。在那种制度下,一切都颠倒了。
皇权制度不仅在战场上吃人和被吃,也在温柔乡中吃人和被吃。但是历史掩
饰着吃人和被吃的残酷事实,需“仔细看”,才能“从字缝里”看出那制度吃人
的本质,而且,“吃人”是在历史上“满本”都写着的。我们看到,在锦衣玉食
中,真正的人的生活不存在了,在温情脉脉的掩盖下是血淋淋的现实。人们只能
苟且地活着,过着苟且的非人的生活。这给了我们一面镜子,也让我们反思,我
们自己的生活是人的生活,还是非人的生活。
剧的最后,新皇帝登基,吃人的历史依然在延续,一批新的少女进宫成为妃
嫔。甄嬛当上了皇太后,似已胜利。但是“战斗正未有穷期,老谱将不断袭用”
(鲁迅语)。新一轮的吃人与被吃的战争又开始了。
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这种宿命谁也逃脱不掉。最后,连皇权制度
的代表——皇帝——也被吃掉了。
2013年2月26日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564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看《甄嬛传》,想起了鲁迅的一段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