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其间的区别---对照韩寒

星期一 一月 28, 2013 10:54 am



其间的区别---对照韩寒和陈凯歌

以下是一段微博对话---

北昆刘剑钧:演员可以凭藉父母一招一式教的东西成名立腕,创作人员怎么就不行?有经验的家人帮着修改一个剧本、扶持着排一出戏,都会使人走向创作能力的提升与成熟。//@博客飞云浦: 回复@北昆刘剑钧:这是一种接力借力拼爹现象。 //@北昆刘剑钧:读罢原文,感觉就算有一半是“真实”的,也不过“嫉妒爹”的状态……

这里来进一步分析---

演员父传子绝活,好比武林。传承成功没话可说。这能从金庸武侠小说中大量情节轻易看出。

师传徒亦然。

问题是最后你必须单打独斗,独立站立在舞台上得到观众认可。

但是,好些行业不是直接地第一线地站立在大庭广众面前。

比如高教界,讲课是没治的,好比单口相声评弹单档,是好是坏立见分晓;但是科研就大大不同。

我曾经写过一块豆腐干,一位师兄弟前后脚同事告诉我,他的硕士论文正式发表时被导师要求按上了一个实质是局外人的第一作者。

理由是这位“第一作者”在这个课题研究中帮他去买了一个实验原料(动用关系),于是关键采购就此成为正式发表铅字堂堂皇皇的第一作者。

白纸黑字,已成定局。导师关照,学生也无可奈何---何况论文发表也要借师傅金钟罩罩着。

同样,看韩寒。

方舟子努力了半天,仍然无法拿到第一手证据,许多迹象汇总起来是一种逻辑判别道义判断。

目前难以把作者---唯一作者--从儿子换成老子。

最能吸引人的事情是后续作品。

彼此彼此,陈凯歌也是同样。

不可否定,前台的陈凯歌会得一张两张在指导在分析的剧照都没有---那就太小儿科了,他又不是刘阿斗---问题是里面的猫腻有多少。

好莱坞对于编剧争端发生时采取全部摊开原稿产生过程的全面书面包括伊妹儿材料,从实际贡献的 文字来判别谁是第一谁是老二谁该排除,即使是奉献创意,那也不是编剧而是创意策划人。

至于霸王别姬早已时过境迁,而且当事人或去世或健在但不会吐露,只是存疑---存疑总是可以的。

这样的说法剖析不是要把陈凯歌从霸王别姬的导演位子上拉下来,而是根据某种迹象让观众感受前后之莫大差异。

有些事是推翻不了变更不了的。

犹如红楼梦之曹雪芹,再怎么证实---并非确定无误的证人证言证物---也无法抹去红楼梦出版时作者曹雪芹这三个字。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后续作品。

中国三大导演,唯有冯小刚这个非科班人员---之所以之前被看不大起---日益进步渐臻佳境。

陈凯歌的每况越下,在混乱不堪的无极中暴露无遗。

在梅兰芳中,没有重用余少群全场也暴露乐他选角的眼光还不如他太太,黎明的失败其实也是陈凯歌的失败。

再一个类比的例子是两张。

张伟平当年财大气粗,两张联手赚了个盆满钵满。

一旦张艺谋拂袖而去,他就没辙了。

这说明张伟平不过是手里有钱,并不是好莱坞意义上的制片人。

他没有那种奥斯卡最佳影片制片人的眼力。

要知道最佳影片颁发给制片人是因为他们的慧眼。

好莱坞的辉煌首先在于这批制片,他们能衡量出是否值得投资有多少艺术含金量。

张伟平式所谓的捆绑张艺谋,只是了解金字招牌,并没有真正的艺术鉴赏能力。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470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其间的区别---对照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