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十年磨一剑——从寒江舟到陈振邦
星期五 一月 18, 2013 9:20 am
这是去年就准备为朱俭写的专题。上海沪剧院两把宝剑——其中一把就是这一把。
题目是老早就想好的,因为回去有事情忙,拖到今天看到了那个青年艺术家的视频就不能再拖,键盘打字把它整出来交卷。
我第一次看到荧屏上的这把宝剑就是嘉年华,粉墨嘉年华。那时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是从此关注起来。
脑海中首先闪过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怎么女演员排在男演员后面了?
要知道戏曲界阴盛阳衰由来已久,比如这次浙江选送本省梅花奖参赛演员,六中选二——就两个名额!上次上海特例增加一名三位全部命中——其中只有一位男性,瓯剧的方汝将。
何况沪剧界也多年来只见金花不见金草,男演员排在女演员之前的例子多少年没见到了——比如袁滨忠韩玉敏邵滨孙筱爱琴,哦,还有这次长宁黄爱忠,所以一开头就很好奇。
从头看到底,反复看了两遍---不计后来又回过去看下半场上半场选择性地看。觉得确实是忽略性别把两位放在同一架天平上掂量,还是有稍稍的一点倾斜的。当然,程臻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比如她曾出演陪院长演出的女二号梅相当棒,这里说宝剑的剑锋,就只好暂时搁过不提。
记得当时,就说了朱俭一条,演老虎连连长金明的气势还不够。特别欣赏的是邵派刁德一,最欣赏的是裂券。
昨天看的视频照样是大雷雨人盼成双月盼圆,男女两位大气多了。到底以前那一次还有点清涩,现在都晋升青年艺术家行列了。
于是追踪,感谢网络。知道了他在毕业进团公演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中分场扮演杨乃武,不算靠前;又知道了起先连得志超读信也背不出准备打退堂鼓,后来奋发图强居然在三对汪志超李玉如中出线和黄丽娅一起拍了实景版本电视剧。
再后来,就追踪到陪院长演出董梅卿。很可能这就是他第一个全新脚色,也是被院长选中第一个陪演男一号的后生小辈。应该还是这一代中第一个一级演员吧。
那个版本还是可圈可点的。不算高要求严标准,毕竟第一次进入这样的组合毕竟无从对照老戏老前辈,唯一的挑剔是从镜头上看来男女两造年龄差距太大。当然,那时候朱俭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小孩子没足够长大似的。难为他难为她了。
或许就是这样的一段经历,锻炼成长,朱俭成为院长男一号的人选之一到了新版雷雨新版董梅卿以及后来替代他师傅的露香女(请网友帮助核准替代了几场)当仁不让地选择他担纲第一男主角。
也是确实,新版上海滩的董梅卿比老版成功得多。不仅是场景的改变更具亲切感而且是朱俭的寒江舟明显的成熟以及舞台上年龄差距的缩小,观感大为改变。
后来又看到青春版生死对话的男主角青春版姐妹俩的小朱——这是个反派。
朱俭的成熟与其说体现在这些方面,不如说更体现在他的新脚色上。
撇开金大班的旧雨,陈振邦就是最突出的例子。
陈振邦和如花美眷一样,要唱两个流派---这还不稀奇,现在唱几种流派甚至于几个剧种的青年演员真不少,而且要从年轻演到年老。
那个戏采用倒叙法——据说要改名为海上梦了,所以一开场陈振邦已经是老年人。
真可以!不惜扮劳难能可贵。主要还是演来神态颇为上乘。
接下去就是恢复大少爷了。
两个流派唱腔还只是唱功,判若两人那就是做功了。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也是剧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时空转换让演员来实践发挥自身的演艺和魅力。
这十年间,不是一帆风顺,朱俭也经历了起伏。
不算不太成功的周萍,最让我失笑的是有一段时间发胖---青年演员大忌。从屏幕看上去上海话讲的后斯颈肉都鼓鼓了。
演员形象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匹配脚色---所以金像奖刚出炉的最佳女配角为了演好悲惨世界中的妓女瘦身搞得骨瘦如柴,孙淳为了袁世凯增肥同样把后斯颈肉搞得鼓起来了。
从这一点来看,朱俭有出息!
现在的朱俭已经绝对不胖了,一个老有劲的光头还频繁出现在电视娱乐节目里也成为继院长之后又一个参与东方台连载节目的常客。
要说朱俭还需要注意些什么---那就是第一创造新脚色第二消除眼袋。
要看到梨园行竞争的残酷,尤其是青年男演员。
方汝将35岁,刚好是中国剧协号召的注意选送梅花奖的对象年龄35以下。杀出重围,知道他挥洒了多少汗水。
沪剧演员是幸运的,不需要长靠不需要水袖不需要倒扎虎不需要打出手。
谁将是沪剧界第一个摘取梅花的男演员,现在还真不好说。
期望!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435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十年磨一剑——从寒江舟到陈振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