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近世当代卷简要说明和短评留言---《赵燮雨剧作新编》另外十八个�
星期六 一月 05, 2013 3:44 pm
江淮情余——黄梅戏
七场戏曲剧本《江淮情余》是一曲唱响安徽人(新上海人)在上海的嘹亮赞歌。剧作者曾多次呼吁上海创立黄梅戏剧团,现在就把这一构思融入剧本搬上舞台。鉴于剧作者定居苏南常熟的祖父临终告知原籍皖南徽州,谨以此剧本对成千上万名安徽籍乡亲们参与建设新上海大上海表达崇高的敬意。
上海成立民营黄梅戏剧团的设想很好啊。
——有小严凤英美誉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陈小芳
天涯追踪——第一部外逃贪官戏
此剧本《天涯追踪》的几个要点是结合官方和民间的力量共同破案并有中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其间巧妙地解决了两国之间并无引渡协议的症结。
你的故事比我的更符合“逻辑”。预祝成功。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为力,畅销书《追逐》、《台湾,你一定要去》等书作者。
奇双会
这出小戏剧本描述了原本一对情敌在美国经济大衰退中巧相逢时的尴尬以及随后困境破解最终和谐携手的故事。
《奇双会》这一出小戏,虽然只有两个出场人物,短短两千余字,却也情节跌宕、峰回路转,传神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其包容的信息,与阐发的主题,不仅道出了海外谋生的艰难,并点出了同胞间往往相煎何急的病根。可喜可庆可信的是,戏剧矛盾乃至人生维谷,终于在落幕前,得以完满解决。
——朱小棣,海外知名双语作家,美国哈佛大学资深高级分析研究员。作品曾获美国“杰出学术图书”称号,并获法国“历史侦探小说奖”提名,《新狄公案》、《闲书闲话》、《地老天荒读书闲》、《闲读近乎勇》等书作者。
新结婚时代——都市言情剧
涉及大款包养二奶姐弟恋处女情结等社会话题的一部都市言情剧。业已搬上舞台的同名话剧择取了原热门电视连续剧中顾小西何建国因城乡差别造成婚姻纠纷悲欢离合的一段主线作为情节发展的过程。而这个戏曲本子《新结婚时代》则选择顾小航和简佳的爱情经历作为主线展开情节。剧作者认为顾小航和简佳之间的情爱从萌芽到冲破阻力最后结合的过程恰恰反映了城市中许多类似的家庭纠纷和现实生活。为此在人物取舍上也作了适当的选择。何建国父子完全退居幕后,刘凯瑞这一类城市人的典型形象占据了他应有的舞台。
由越剧来演会很合适。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文学博士季国平
谢谢你的关注,你可以改成戏曲;如果不是商演,你就改吧,无须合同无须付钱。
——中国婚姻第一写手军旅女作家总政话剧团著名编剧王海鴒
海上申曲——滩簧戏
《海上申曲》描写一位沪剧界青年演员在老前辈关注下茁壮成长并在十年动乱初期惨遭迫害的故事。与越剧《舞台姐妹》剧本相仿,虽然其中出场人物姓名某些情节纯属虚构,但有机地糅合了历史上的有关事件极其富有真实感。
侬倒蛮有心格。——袁派创始人袁滨忠爱妻袁太郑葳娥于淮海中路家好月圆
张君秋与吴励箴
戏曲舞台上描写大师的本子已经不算少数,但是,同时描写师娘这应该还是第一个本子。完全按照公开史实材料编写的这部大戏《张君秋与吴励箴》热情地讴歌了张君秋大师的艺术作品以及他和妻子吴励箴女士相识相知相敬相爱同甘苦共患难的一段生活历程。
从北京回到烟台,收到了你寄来的剧本,谢谢。
——著名张派传人青衣兼大武生,张君秋吴励箴之公子张学浩,即第六场剧中人物襁褓婴儿
我尤为欣赏他(赵燮雨)创作的十场京剧剧本《张君秋与吴励箴》。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作家、文艺评论家吕铭康
枪声响起的时候——谍报剧(为庆祝中以建交二十周年迎接二战结束七十周年而作)
新编二战期间大上海谍报剧《枪声响起的时候》,巧妙地融合进去上海市民在国共合作中美携手下救援旅沪犹太人的故事。三面间谍梅玉娟出卖中统上司何旭仁,又利用面貌一般无二的共产党人康世强设法破解留守人员名单。日本方面既想通过他们来获得潜伏间谍,又奉命困杀在沪犹太人。面对重重困难,康世强最终胜利完成任务。
您的(电影)剧本我看了,非常好;合适的时候,我们来一起运作。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委员,湖北省文学艺术院优秀人才库入选者,武汉作协签约作家,中国杜鸿影视工作室老总杜鸿
钻石项链——都市小戏
讽刺剧《钻石项链》中大都市一对小康夫妻,因为一个偶然机会有幸出席部长府邸派对,为慕虚荣借来名贵首饰前往舞会。结果归途中不幸失落,因此背上了阎王债穷途落魄。十年后高利贷本利回清之时,却发现商借的那条钻石项链其实原本只是假货。
很棒!甚至超乎原文更短小精悍。对应中国也很贴合,语言很富有中国式的年代性。只是创作的“当下意义”,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作为一个年轻的剧场导演,我常常在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剧本更有可操作性和当下排演的价值。这绝对不是指收获利益的价值,而是作为一个剧场人的社会责任,什么样的剧本更能唤起观者的“思考快感”?我想这也是值得每一个编剧思考的吧^ ^您是前辈,晚辈在此班门弄斧了,见笑。一点拙见,望笑纳。
——万千时光戏剧场邓莞千
赵燮雨先生改编的小戏剧本《钻石项链》把莫泊桑经典短篇《项链》中的人物立体化了,给导演和演员提供了丰富的舞台体验和体现的可能性。 既可按传统解读,批判其贪图虚荣,倾家荡产,耗费了青春,亦可离经叛道,颂扬贫贱夫妻不弃不离,同舟共济,诚信还债。台上台下,尽可见仁见智。
——美国华盛顿黄河话剧团导演姚远
别墅旧梦——悬疑剧
眼下影视界翻拍成风。这一部悬疑剧《别墅旧梦》也沿袭了三四十年代戏曲界搬演好莱坞电影的习俗,将奥斯卡名作场景移植到香港九龙。新剧本充分反映了一个寒素女子嫁入豪门后的境遇,从而揭示了上流社会所谓高贵的本来面目。
剧本情节曲折,故事框架清楚,线索明确,情节发展引人入胜,非常忠于原著(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蝴蝶梦》)。人物性格要进一步加强,人物性格变化略感僵硬,特别是男主人公的性格呈跳跃性发展。唱词还有进一步润色的空间。
——上海市宝山区文广局(政府机关印章)
伤逝篇
小戏剧本《伤逝篇》根据剧作者同名短篇评弹脚本改编而成。两位民国青年冲破封建枷锁租房同居遭受房东冷眼,丢掉饭碗后更是陷入困境导致最终分手。
拜读过剧本,感觉眼前一亮:这是一出为沪剧量体裁衣的新剧,无论人物性格的把握或剧中人的投手举足,乃至念白,如搬上舞台,就是一出标准的西装旗袍戏。其次,该剧系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改编。从小说到舞台剧,文艺样式不同。因此从中看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非同一般。如果对何子君这一人物开掘得再深些,剧本也许会更上一层——姑妄言之了!祝贺!
——业余编剧朱妙奇
再造共和——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二次革命一百周年倒袁运动再造共和一百周年而作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倒袁运动题材很广为人知的戏曲本子是蔡锷小凤仙故事。在这部新戏《再造共和》里,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突出了几位民国小人物在倒袁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民国志士革命党基层党员年轻的大学生金志麓投身革命作为主线,他和小凤仙闺中密友小桃红的爱情为副线,同时穿插了蔡将军和他知音心心相印在她帮助下脱身的情节。最后,金志麓小桃红代表小凤仙出席蔡将军追悼会后相偕出国留洋。
三本大作我已拜读。承蒙抬爱,如您要听我这实在是外行愚见的话,假如硬要排出一二三来,那末我觉得我会首选《再造共和》。
——著名电影话剧表演艺术家蒋天流公子费城京剧社蒋青
全部阅读完毕,值得一读,如果能搬上舞台有看头,作者费了很多心血,很有水平。
——资深戏迷frankwyj吴友珏
收到《再造共和》,阅读您的剧本是一种收获。——蕙风芸窗文学网站站长土干
徐老虎后传——新编淮扬戏
扬州著名人士清末盐枭白寡妇徐老虎的历史故事里通常都是把白寡妇白巧珠作为核心人物。戏曲剧本《徐老虎后传》做反面文章,剧中白寡妇要迟至第五场“梦会”里方始出场且仅有一场戏。这样一来,全部情节就此围绕着男主角徐老虎徐宝山而展开。剧本描述了当时收编盐枭惊心动魄的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官场争斗出现的变故,突出强调了徐老虎为白寡妇报仇雪恨的深厚感情。
这短短的八幕剧,高潮迭起,惊心动魄。官场的勾心斗角,江湖的恩怨情仇,缉私营,法华庵,盐枭,青帮,扬州城,上海滩……。徐徐展开了一幅清末江南的民俗画卷。值得称道的还有这部戏的写作手法,徐老虎是正面描写,白巧珠是背后敷粉。从截江开始,救援,梦会,雪恨,一个有情有义,智勇双全的奇女子尽管只在托梦时惊鸿一现,却随着剧情的推进很立体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可谓“寥寥数语,尽得风流”。
——资深戏迷米兰达萧潇
辛酉风云——清宫剧
关于西太后的戏曲剧本多多,但多为反面脚色。直至最近才有了《曙色紫禁城》这样客观地展现她的另一面。新编史剧《辛酉风云》再现了刘晓庆梁家辉张铁林担纲的著名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的相关情景,集中在做翻案文字上着重控诉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迫害。剧本完全删除了争风吃醋的宫闱争斗,摒弃了所谓懿贵妃恃子而骄心怀叵测的陈旧观念,突出了宫廷斗争中女性争取自身应有地位的问题。
有幸拜讀辛酉風雲,非常佩服編劇成熟的筆法,以史實為根據,巧妙點染,營造高度戲劇性,三人輪唱一段尤其精采。期待上演。
——台湾大学教授兼国光剧社艺术总监王安祈
案中案
清朝最大的一桩贪污巨案!并且案子中套着案子,牵连极广尤其复杂。《案中案》剧本通过一小妾的叙述展示了从下而上一大批巨贪勾结搜刮民脂民膏的丑恶行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力主惩治贪官的乾隆皇帝身边最为亲信的和相却是最大最大的大贪官!
佳作,语言精练,情节生动。
——山西戏剧研究会会员北路梆子研究员秀容遗风王培宾
大作已拜读,深感敬佩。此戏案中有案,剧情精彩,戏文丰富。
——业余编剧嘉嘉圣子秦俊标,著有京剧剧本《富连成》、《袁世海》、《马连良》、话剧剧本《天桥》等
曹雪芹议亲——梦不觉评点本
和以往戏曲舞台上出现的年轻男女爱情戏都不同,《曹雪芹议亲》是别具特色的一出男女两造相识相恋却最终无法结合的爱情戏。诚如《红楼梦》中所言,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由此产生婚姻波折。现今独辟蹊径摘取曹雪芹一段终告失败的议亲故事揭示另外一种封建礼仪扼杀了这一对青年的美好姻缘。
【两家喜事一门亲,可算为难曹雪芹。
震爷欲有升官心,乌统亦遮云彩璘。
娟二小姐舍才俊,芹二少爷留余情。
姻缘本是前生定,奈何今日虚此行。】
——梦不觉张逊 农历丁亥年十月一次评过,农历壬辰年正月于东鲁木石道舍二次阅评
80后红学人士张逊,男,东鲁济南人,居木石道舍,笔名梦不觉,系红学文集《一梦到红楼》作者;性情开朗,爱好广泛,思维敏捷,喜好交友。平素专于文史,研红学,其主要观点为——著《红楼梦》者,康熙间江宁织造曹寅之次子曹顒也!顒于康熙五十三年悬崖撒手、离奇蚤亡。后大隐于世,历四十余载,以雪芹之名终成不朽奇传。乾隆间卒于京城之郊,年七十余,寿终。
“可卿”之死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遵照脂砚斋意见,删除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故事。余留下的仅有“遗簪”、“更衣”等足以让读者想像的只言片语。此小戏剧本就此展开,借曹寅舅兄苏州织造府邸内的一件情事来提醒晚节不保不足为训。
此戏写得甚好!改病亡为自尽,并保留清白身,博主已背离《红楼梦》原意只保留扒灰情节。不过,作为大户人家,会出这种不堪之事,博主的戏则做出可信的解释。其实,由“遗簪”“更衣”可知宁国府出这种事并不奇怪,曹雪芹就是要揭露道貌岸然的官宦人家的无耻及道德沦丧,也写出无权无势的弱小女子即使嫁入豪门,也只得忍气吞声,哪有王夫人、凤姐那样的颐指气使。
——资深戏迷隔着玻璃看事丁婷婷
楝亭遗篇——红学探源戏
曹寅和洪升是清初江南两大传奇名家。通过一部《长生殿》,两人结识成为知己。第一部反映他们知遇情节的剧本《楝亭遗篇》从洪升被逐出京都开始到洪升曹寅相继过世结束,穿插了《长生殿》复排重见天日以及《铁冠图》排练的有关情节。并尝试把土默热先生的洪升说结合进去,参与探讨了《红楼梦》前身《金陵十二钗》和《风月宝鉴》的大致创作设想。
我看过了,对你的创作才能十分欣赏。
——吉林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席土默热新红学创始人包秦
一方红丝砚
以给女儿物色陪嫁归曹寅所有的一方珍贵红丝砚作为重要道具和主要线索,展示了即使当时身为天子宠臣,在封建社会条件之下照样有“高处不胜寒”“伴君似伴虎”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在《一方红丝砚》这部大戏中,曹寅这位清初文人和权臣继《楝亭遗篇》之后再次出现在我所写作的戏曲剧本之中。戏里的女主角--因康熙皇帝赐婚而有幸飞上枝头作凤凰的平郡王妃曹静如,这个兼与红楼红学有关的女性人物则是第一次出现在戏曲剧本中。
您好!大作已经拜读,总体感觉是该剧本故事完整,结构条理明晰,语言简洁、唱词也较流畅。不太满足的是故事感太强,使人物淹没在故事中,这个问题也是目前众多上演剧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足为意见,相互磋商交流而已。祝好!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湖北省文联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成员,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编剧唐淑珍;曾获国家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文学奖、中国黄梅戏艺术节金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新作展演编剧一等奖、楚天文华剧本奖及江苏省、苏州市剧目(编剧)大奖等诸多殊荣。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387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近世当代卷简要说明和短评留言---《赵燮雨剧作新编》另外十八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