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全国戏剧文化奖的平民视角

星期五 十一月 23, 2012 11:53 am



国务院批准保留颁发的全国性大奖、文化部评比达标表彰的8个保留奖项之一、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主办的全国戏剧文化奖,从2010年创立之初,就以平民视角在各类国家级奖项中独树一帜。7月18日,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的评选在京全面启动,虽然鉴于三年一届的评奖周期,最终的大奖要到明年才能揭晓,但极具草根性的评奖程序让民营以及地市级院团眼前一亮。

  为基层戏剧事业良性发展注入活力

  全国戏剧文化奖的前身是中国戏剧文学奖,此前已举办了6届,奖励和扶植了一大批舞台剧、影视剧的优秀剧本和剧目,发现了众多优秀戏剧人才。2010年更名后,全国戏剧文化奖经核准重新设置了四大类奖项,即剧本奖、剧目奖、戏剧理论评论奖、出品人和制作人奖。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评委会主任曾献平说:“更名为全国戏剧文化奖后,我们的评奖依旧坚持一贯的民间立场、专业尺度和包容精神,坚持‘惠及大众,还戏于民’的办奖宗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评委会由戏剧文学家、戏剧评论家、著名编剧、著名导演、著名表演艺术家和著名舞台美术家组成,保持着纯专业评奖的品质。”
  据了解,2010年,“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从申报参演的107台剧目中,遴选出12台大型剧目入围并获不同奖项;2011至2013年为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评选周期,迄今已从来自全国各地专业艺术院团、艺术院校、民营院团和机构选送的368台申报剧目中,遴选出15台大戏参加调演,经总评委和现场观众投票,产生了10台大奖剧目;另有36台剧目入围“全国戏剧文化奖•2011小剧场优秀戏剧展演季”并获各类奖项。这些不同题材、风格和样式的优秀戏剧作品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吉林省乾安县吉剧团的吉剧《大布苏》以“君为轻、民为重”的价值取向和“临危抗命、救民于水火”的思想锋芒征服了观众和评委;北京繁星戏剧村的小剧场悬疑戏剧《罗生门》在对戏曲和话剧诸多元素的嫁接与融合方面做出成功尝试;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制作的话剧《突围1978》堪称近年来主旋律题材作品的重要收获,这台剧目相当一部分主创是非专业人员。
  “山东省日照市艺术团本已解散,他们的《毋忘在莒》成为全国戏剧文化奖的第一个获奖剧目之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拨付资金,增设编制,招回人才,使这个濒临绝境的艺术团队起死回生。”曾献平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全国戏剧文化奖在这两年的评奖工作中,最重要的导向就是‘接地气’,把基层单位的戏剧佳作引进北京,推向全国。”

  以全新模式推出有生命力的剧目

  当下,戏剧评奖已形成按行政级别层层筛选、层层推荐的惯例,许多来自基层的好作品难有机会与“大团”平等竞争。为改变这种局面,全国戏剧文化奖评委会采取了大力度的改革措施。
  曾献平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特别强调了两点,第一,参评作品可由版权所有者直接送达评奖办公室,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基层作品能够直达大奖的申报平台;第二,设立观众票箱,改变为评奖而评奖的观念,推动戏剧走近观众、走向市场。湖南省桂阳县湘剧团长年活跃于农村,他们的湘剧昆腔《一天太守》在通常情况下,很难逾越各级行政关卡,而在全国戏剧文化奖的舞台上,就可以直通北京,接受首都专家的严格评审和戏迷观众的热烈掌声。”
  谈到观众投票,曾献平对一件往事津津乐道:“贵州省花灯剧团和贵州省民族乐团的花灯剧《月照枫林渡》历经十年打磨,再度参加评奖成绩如何,不仅为贵州戏剧界所瞩目,更让当地观众牵肠挂肚——真的是让观众现场给剧目投票?当他们走进剧场,拿到那张庄严的选票时,戏剧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还戏于民’的宗旨在这一刻得到完美体现。”
  翻阅全国戏剧文化奖的获奖名单,有几台移植剧目颇受关注,如甘肃省秦剧团的秦腔《锁麟囊》和广东省肇庆市粤剧团的粤剧《钟馗》。曾献平认为:“这些剧目堪称平民戏剧的典范,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艺术上的创作理念和成果同样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评奖的舞台绝不应该把它们置之门外。”

  为艺术本体的回归摇旗呐喊

  “目前,戏剧界的少部分人,好大喜功的倾向十分严重,提倡戏剧回归已成当务之急!”曾献平对当前的某些现象忧心忡忡,并且在评奖过程中努力倡导“回归”,“比如授予秦腔《锁麟囊》所本同名京剧的原作者程砚秋、翁偶虹原创经典纪念大奖,授予越剧《高则诚》南戏文化传承大奖,授予粤剧《风雪夜归人》原著作者吴祖光编剧大师奖,授予京剧《缇萦救父》的艺术指导、荀派表演艺术家宋长荣戏曲流派传承特别贡献奖,授予北路梆子《情悟五台山》主演成凤英非遗项目传承奖……这些举措,在业界引起的反响之大,既在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中。”
  除了以上精神层面的回归,曾献平还谈到在表演和文本两个方面的回归。
  两年多来,在全国戏剧文化奖的舞台上,共有梁桂星、顾卫英、史佳花、邵志庆、冯刚毅、苏春梅等12人先后荣获表演大奖。他们当中既有晋剧《傅山进京》的主演谢涛、粤剧《风雪夜归人》的主演冯刚毅这样声名显赫的戏曲名家,也有粤剧《钟馗》的主演李秋元、蒲剧《祝你幸福》的主演王青丽这样名不见经传的陌生面孔,这样的结果,完全看不到通常的名气和资历因素。曾献平说:“我们最重要的评奖原则,对演员来说也是唯一准则,就是用舞台上的角色说话。希望我们的大奖获得者经得起历史检验。”
  众所周知,剧本是一剧之本,目前,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文本部分)的征稿正在紧张进行,谈到相关情况,曾献平非常欣慰,“前几届的评奖,我们曾推出《金子》、《虎踞钟山》、《夕照祁山》、《拓跋鲜卑》等作品,并通过改稿会为基层编剧的作品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本届文本评奖,从目前的来稿情况和各方面信息反馈看,数量和质量都值得期待。”

作者:嘉纳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269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全国戏剧文化奖的平民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