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大师的磨难

星期二 十一月 20, 2012 5:50 pm



大师的磨难

              ·帅士象·

  1

  芙蓉市是一个地级市,有着六百多万人口,十个县。有芙蓉市的西边,是一
片贫民区,这里住着大量的下岗工人。鲍成武在几千里以外的西藏打工,儿子鲍
名鸣则跟着妈妈,在这里快乐地生活着。

  蛇年春节前,鲍成武打工回来,很想马上把鲍名鸣抱在怀里亲几口。但是天
黑了很久,他还没回家。鲍成武焦急地问妻子:“他怎么还不回来?”

  她说:“最近一两年,经常放学很晚不回家。我开始还去找他回来,现在懒
得找他了。”

  “他在外面干什么?”

  “与那些大人下象棋。”

  也爱好象棋的鲍成武说:“不可能!他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与大人下象棋
呢?”

  “你不信去看,他经常在上三桥那里的滨河路花园与大人下象棋。”

  鲍成武就一路寻了上去。还没走拢,鲍成武就听见了铁板与大人的吵闹声,
说是不准悔棋什么的。他走拢,看见鲍名鸣正抓着一条大人的手说:“不许悔棋,
你是大人,怎么还与小孩悔棋?”

  那头个子大汉说:“我没看清楚,你是高手你让我这一次嘛。”

  “不让!不能悔!”

  鲍成武将争得面红耳赤的鲍名鸣拉起来说:“好了,回家吃饭。”

  吃过晚饭,鲍成武很有兴趣地与儿子下了几盘。他在西藏那边的建筑工地上
帮人工作,空时也下几盘,而且是那里下得最好的。但他与儿子下了三盘,输了
两盘。他没放在心上,心想要是他认真下,儿子肯定不是对手。

  但鲍名鸣对象棋的痴迷,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板着一本正经的脸对儿子说:
“下象棋是玩的,你得在做完所有的作业后才下。因为下棋影响学习,我可要揍
你,让你永远也不准摸象棋。”

  鲍名鸣点点头。

  两年以后,儿子读七年级的时候,鲍成武在西藏突然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妻
子在电话中哭着对他说,鲍名鸣已经失踪快一个月了,让他快回来寻找。

  鲍成武飞快地赶了回来。他四处寻找,哪里找得到?夫妻俩哭得泪人似的。

  一天,一个从市上做生意回来的小老板对他说了一条线索,让他精神一振,
找了过去。

  2

  小老板对他说的是去市上老茶树棋馆看一下,那里聚集着全市最爱下象棋的
人,说不定鲍名鸣碰到那里去了。

  当他走进棋馆的时候,看见一大群人,正围着一桌棋看。那下棋的人,一大
一小。大的举棋不定,半天也没落子。看棋的人们说:“快下,磨蹭什么?你一
个大人,还不如人家小朋友下得快么?”

  大人说:“这棋还下什么?我输了。”

  大家说:“再来几盘!”

  他说:“都八枪哑火,我还下什么?”意思是他下了八盘都输了。然后,大
人掏出钱包,拾元一张的,数了八张出来,推到小孩面前,对他说:“下不过你!
佩服!真的是天才!我输得值。”

  鲍成武知道象棋界有下彩棋的故事。从象棋产生的两千多年来,有许多象棋
界的高手,他们靠下象棋,赢一点钱过日子。而许多爱好下棋的人呢,也愿意掏
一点小钱出来与高手过过招,输了是小钱,学到了高招。至于下棋的人为什么总
要押一点钱在上面,那是增加娱乐性,也可以认真地下象棋。认真地下棋与下着
玩区别很大,因为下着玩的棋,有人下一局才三十步,可他可能会悔棋一百步。

  鲍成武一把拉着正在收钱的小孩的手说:“原来你竟然在这里!你把你妈妈
害惨了!”

  小孩回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来者正是他爸爸鲍成武,他问:“你何时回
来的?”

  鲍成武大声问:“这是谁开的店子?这么害人?孩子这么小,也让他在这里
下棋赌钱?”

  有声音回答:“这是本市棋王张锄把大师的棋馆。”为什么叫张锄把呢,原
来他小时候是超级棋迷,在家务农时,没有象棋,把一根锄把锯成三十二个圆子,
做成象棋,张锄把大师由此而来。

  鲍成武声音宏亮地说:“他在哪里?我要与他讨个说法。”

  正在一人对几人下棋的张锄把丢了棋,上来问他:“你是说,这个孩子是你
的?”

  “嗯。哼!”鲍成武一脸不高兴。

  “太好了。他开始进来下棋的时候,任何人都下不过他。问他从哪来的,他
也不说。只要我白天一开门,他就进来与人下棋。你知道,凡是来我这里下棋的
人,都是市内的高手。有天晚上我回家,发现他就睡在我棋馆旁边的一堆草里。
从那以后,我就让他晚上睡在棋馆里。后来他与人下小彩棋,赢了不少钱,足可
以生活自理,所以他在我这呆了一个多月了。但有一点,问他是哪的,他都不说。
我所以愿意收留他,看见他的确是个下象棋的好苗子,所以我也经常教他下象
棋。”

  鲍成武便把他为什么找到这里的情况说了一下。

  张锄把说:“既然你是他爸爸,我希望你同意,我想收他为徒!”

  “为什么?”鲍成武根本不了解张锄把,所以不解。

  张锄把说:“你可能不知道,我下象棋几十年,得过无数次市内第一,朋友
们送了我本市棋王的称号。我参加过不少全国比赛,得过许多象棋比赛的金奖。
我也代表省象棋队,参加了全国的象棋甲级联赛,胜过国内许多特级象棋大师。
但是,我有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什么遗憾?”

  “我只是省内业余象棋强豪,却没有成为省内的国家象棋大师。”

  “那你为什么不是?”

  “谈何容易?我们这么大个省,新老一共才近十位象棋大师,晋升一个象棋
大师非常难的。也许我有那个实力,但却没有机会得到这个称号。这就是我的遗
憾。所以,我想通过你儿子来消除我这个遗憾。”

  “如何消除?”

  “就是我收为他徒,我有信心通过几年的努力,让他成为全国少年锦标赛的
象棋冠军。全国少年象棋冠军,就可以晋升象棋大师。这个非常难,因为全国只
有一个。”

  鲍成武听了非常高兴:“好呵!谢谢您!”

  张锄把说:“只有一个条件,他肯定在读书,他必须要弃学。”

  鲍成武一听,头就一阵晕眩。弃学学棋,在他想来,那是不可能的。

  3

  鲍成武问:“为什么非要弃学?一边读书,一边学棋,难道不可以成为象棋
大师吗?”

  张锄把说:“那不行,必须要专心致志才行。”

  “我不懂!”

  “在首都,来自全国的许多家长,他们都把孩子送到棋的大师那里专心学棋。
象棋是为了争夺大师,围棋则是为了争夺职业初段的资格。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一
边学习一边学棋取得成功的。而且,他们给老师还要交很昂贵的学费。我教你的
儿子,不收学费。让他跟我学几年,你只付生活费就行了。”

  “你能保证他与你学棋后,就可以成为象棋大师?”

  “不能!”

  “那还不如回家读书。”鲍成武一听,就想拉着鲍名鸣走。

  张锄把一把拦住他们,说:“你听我把话说完,你再考虑。你儿子对象棋的
兴趣,是极罕见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有许多学生,家长硬送他们来学象
棋,但是他们显然不是大师的苗子。有超级兴趣的人,就是偏才;偏才只有通过
严格科学的学习与训练,才能成为天才。如果你今天走了,你孩子永远也不能成
为天才了。”

  鲍成武停了下来:“他真的在象棋方面非常有潜力?”

  张锄把:“那是当然,这十几年来,他是我发现的唯一有大师潜质的孩子,
所以我对你这么耐心。我有一个道理,可以说服你。”

  “什么道理?”

  “他如果放弃象棋,回去读书,以后只能是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普通的打
工仔。但跟我学,有可能成为本市几十年来有数百万之众的唯一的象棋大师。在
我们十数亿之众这么大个国家里,可以有一、二亿普通的大学生;而象棋大师,
则只会有几百位。”

  鲍成武一听,相当震惊。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鲍成武对鲍名鸣说:
“你愿意跟棋王学象棋吗?”

  鲍名鸣:“非常愿意!要是离开这里,哪里都提不起我的兴趣。”

  “那好,给棋王嗑头,拜师学艺。”闯荡江湖这么多年,深感智慧低下生活
在底层的辛酸,所以鲍成武当即就斩钉截铁地做出了决定。

  4

  两年以后的一天,张锄把对从外面打工回来看望他们师徒的鲍成武说,他不
想教鲍名鸣了,他们要到其他地方去学棋。

  鲍成武问:“为什么?”

  张锄把告诉他,他已经教了鲍名鸣他能教的一切,他领悟能力太强了。现在,
棋馆的任何成年人,都下不过这个小孩,都要输点小钱给他。就是他作为老师,
也让不下鲍名鸣三先了。但鲍名鸣参加比赛的成绩不太好,每次虽然进入省级比
赛的前三名,也得过省级比赛的冠军。但是他参加了几次全国性的象棋比赛,都
在二十名以后,差得远。他必须要到其他地方去学棋了。

  鲍成武问:“在哪去学棋?”

  张锄把:“你必须放弃工作,到省城陪他去下棋。那里藏龙卧虎,高手众多。
如果在那里下一两年棋,可以将整个省城的成年人都下赢,实力便可达到全国少
年冠军的水平了。”

  鲍成武有高兴也有忧郁。高兴的是鲍名鸣水平看来真的是很高了。忧郁的是,
他要陪儿子去省城象棋江湖拚杀,那个多难。但他想,事已至此,开弓没有回头
箭,再难也要闯过这一关。于是他辞了工作,带上这些年不多的积蓄,与鲍名鸣
奔往省城。

  鲍成武计划父子俩在省城先生活一年试试。他在一条普通的小街道上租了两
间房子,相当偏僻,就是为了便宜。虽然他们每天的中心工作就是让鲍名鸣去找
人下象棋,但鲍成武还是制定了相当严格的生活计划,这是他来到省城前苦思的
结果。任何小孩没有许多好的习惯,难成大事。

  早晨必须跑步锻炼一个小时。没有好的身体,很难承受下棋的重度脑力劳动。
鲍成武知道,南方有位著名的象棋特级大师,参加任何比赛,每天风雨不动地晨
跑。体力好,脑袋清醒,相当自己的棋盘有六个兵——好体力等于多一兵。

  白天,鲍成武陪儿子去茶馆找人下象棋。谁下得最好,就找谁下。开始,没
人与他这小娃娃下。鲍名鸣也不急,就与普通人下。随着盘盘都是胜,就把低手
扫开了,引来了高手。然后是更高的高手,如此循环下去。

  鲍成武也不让儿子下多了,一天最多三四盘棋。下棋重在于有收获,收获从
总结中来,贪多嚼不烂。

  下午五点,鲍成武就陪儿子散步一小时,主要让儿子聊今天所下的棋。败,
败在哪里;胜,胜在哪里。鲍成武主要让鲍名鸣讲,他自己总结,自己反思,他
只负责听。因为鲍成武知道,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任何思想都应该是自己头脑
中独立产生的,他自己必须要在脑中过一道。有时鲍名鸣败了,他也夸奖他,虽
败犹荣,因为下得精彩,下出了真正的好招数;有时鲍名鸣胜了,他也会批评他,
因为这胜利不是必然,而是太偶然,根本没技术含量。鲍名鸣感觉父亲的这一招
很有用,在每天的散步与父子论棋中,他感觉大脑中的收获比下了许多棋还大。

  晚餐后,8点,鲍成武关了门,父子俩在一张桌子上读书。修身养性的书,
鲍成武准备了《道德经》《论语》之类;谋略书准备了《孙子兵法》《鬼谷子谋
略》《三十六计》等;文学方面准备了唐诗宋词;哲学方面准备了《逻辑学》,
还有一系列的数学书籍。父子俩文化都低,许多字还不认识,只得借助字典,更
别说内容。鲍成武对鲍名鸣说:“这没有关系,我们读一遍不懂,多读几遍,读
几十遍又如何?再高的高山都是细小的土壤堆积起来的。多读一些,棋以外的路
子就会多一些;反过来,棋的思路也许就会多一些。满脑袋都是棋,棋未必真正
下得好呵。”

  一个人的内心是值得珍藏一块温润的美玉的,尽管一时间,我们看着光洁的
美玉,感觉无从下口无法理解他,不知道它要对我们说什么;但我们在心中珍藏
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块珍贵的玉,某一天一定会对我们开口说话,而且一
定会妙语惊人,可能一下会改变我们的一生。

  这种有规律的生活过了大半年,鲍名鸣进步非常神速,早将普通茶馆里的棋
客们杀得人仰马翻。终于在棋客的撮合下,可以与省城一位真正的高手过招了。

  此人是谁?原来是镇七州陈连环马,连环马用得省城无双。

  陈连环马为何叫镇七州呢?意思是他的棋可以征服个省内十几州中的七个州,
近百县,棋力如何可想而知。鲍名鸣听师傅张锄把说过,陈连环马一直是他的克
星,在省内外的象棋比赛中遇见他,总是输多胜少。所以鲍名鸣也想好好会会陈
连环马。但陈连环马架子大,对鲍成武说,他的时间宝贵,哪里可以随便浪费在
一个小孩身上?每盘棋必须相当于一个白领一天的工钱,败方给。

  鲍名鸣跃跃欲试。鲍成武心有些跳,咬咬牙,同意了。

  每天四局,鲍名鸣与陈连环马战斗了整整五天,最后陈连环马摇手说不下了。
因为五天下来,鲍名鸣净胜了两局。

  鲍成武非常高兴,倒不是赢回来一点钱的问题,而是鲍名鸣看来真的进步很
快,连他师傅的克星,都败在了小孩手下。

  鲍名鸣一成名,厉害人物就纷纷来了。

  5

  在体育学院花雄教授的介绍下,鲍名鸣父子俩来到学院最后面的庭院里。这
里修竹簇簇,红柱青墙,十分宁静。花教授说,学院里最值得尊敬的一些人就住
在里面。

  他们在一个小院户门前停下,花教授说:“老师,我们来了。”

  里面说:“请。”

  鲍名鸣父子走进屋,看见一位清瘦的白胡子老者,笑容满面地迎接他们。原
来这就是花教授的老师,省象棋界的元老。现在省队的许多大师,都曾经向他学
过下棋。

  白胡子老者也不多说,对鲍名鸣指指棋盘:“我们下三盘吧。”

  鲍名鸣尊敬地行了礼,坐了下去。

  他们共下了三局。第一局,走到二十一回合的时候,老者说:“下第二局。”
鲍名鸣点点头。第二局,下到十七回合的时候,老者说:“可以来第三局了。”
鲍名鸣点点头。第三局下到九步时,老者说:“好了,你可以回去了。你还需要
作很大的努力,前途也许是有的。”

  花教授与鲍成武看得十分奇怪,这三局棋都没下完,也分不出胜负,怎么就
不走了呢?鲍名鸣说:“不用下完,都是和棋。”

  喜悦与失落一齐涌上鲍成武的心头。他本来以为通过省棋界这位泰斗的推荐,
可以让鲍名鸣得到些什么,最好有个铁饭碗,自己的儿子可是个天才。结果竟然
是些鼓励的话。看来,儿子还任重道远。

  一年半以后,鲍名鸣终于将省城著名的棋手一一杀败,迎来了与省第一业余
强豪斧头斩秦钊的对局。赵大勇将省业余强豪第一从张锄把手里抢过来,最后被
斧头斩抢了,而且斧头斩占据这个位置已经六年。

  全省象棋界的权威,一般是这么排的:省专业队的国家象棋大师、各州(市)
冠军。斧头斩秦钊既然叫省业余强豪第一名,他就是全省十几个州市冠军中的冠
军。但是,他还是排在专业象棋大师之外。有一点需要清楚的是,虽然他不是专
业象棋大师,但他的实力,至少超过一半的象棋大师,毕竟有些象棋大师年龄大
了,很久没参加比赛,大师只成了个招牌。事实上,在多次全省的棋王比赛中,
业余与专业大师混合比赛,秦钊都拿过冠军,是货真价实的省棋王。

  省城很多高手都败在了鲍名鸣的手下,秦钊必须要面对他的挑战,不然大家
就会说一个小孩就踏平了省城,省城真的没人吗?

  斧头斩秦钊的中介早就对鲍成武说了,他不会白与小孩下象棋。他与其他的
挑战者下棋,彩金很多。小孩,就一半吧。意思是鲍名鸣输了,只给一半的钱;
他输了,全给。

  鲍名鸣一听,就气,心想他口气好大!

  然而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三个月时间,鲍名鸣主动与斧头斩下了十多次棋,
除了和了一局外,其他全败给了他。

  鲍成武身上的钱输光了,回去借了两万元回来。

  但鲍名鸣与秦钊交手的结果,还是一局一局地败下去,鲍成武包中的钱消失
得非常可怕。

  鲍名鸣在连续输了三局以后,回到家里,终于大哭起来。他知道,父亲借来
的钱是不应该输的,可是还是一盘一盘地输下去。他一下给父亲跪着说:“爸,
这棋我们不下了,我们回去吧!我永远不摸棋了!”

  “为什么?”

  “我没想到我那么不行,输了那么多钱,而且还是你借的钱,绝对不能输的
钱!我扛不住了!”

  “你现在扛不住,晚了。我们一家人为你下象棋,付出了多少?你现在扛不
住也得扛,而且要扛成功!”

  “我真的不行了,爸。喜欢棋,很快乐;可是要走专业路,原来这么残酷这
么让人痛苦!我以后好好读书,或者做好其他的什么。”

  鲍成武打了他一耳光,说:“绝对不行!我们有回头路吗?我们像是光着脚
走在尖刀上,路是血淋淋的,走了这么远,怎么可以再走回去?那不是更加血淋
淋?越艰难,我们越要走下去——这说明成功者更加稀少,结果更加光荣!”

  鲍名鸣听了,更加大哭不止!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斧头斩秦钊,成了他面前
一座看不见顶峰的大山,他这一辈子看来是无法逾越过他了!

  正在鲍名鸣意志最消沉最没有自信的时候,体育学院的白胡子老者来了。他
说:“你与秦钊的每一次对局,他都拿给我看过。他欣赏你!但他越欣赏你,在
棋盘上越对你无情,这其实也是帮助你,只是你不知道罢了。不让你棋是爱你,
让你才是对你的陷害!你只有具备真正的优秀,才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舞得更
久更精彩。你现在显然不能下棋了,你得回去,好好读些书。”

  “读书?”鲍名鸣不解地看着老者。

  白胡子拿过来几本棋谱,对他说:“这是我珍藏的三本最好的棋谱,可以说
是象棋两千多年历史上最好的棋谱,其中的一本价值连城。你回去花一年甚至更
长时间,好好消化它。”

  “好的。”

  老者说:“你记住八个字,不要宽度,只要高度。”

  “什么意思呢,教授?”鲍名鸣问。

  “如果你水平低下,而且永远处在低级水平,你就是下一百万盘棋,有这样
巨大无比的宽度,对你有什么帮助?没有。下棋百万盘,盘盘是臭棋。这就是不
要宽度。”

  “哦,明白了。什么叫要高度?”

  “最好的棋书里面有象棋的最高境界。你理解了这些高深的象棋境界,达到
了书里的高水平,即使你只下一百局棋,也当下了一千万局棋。这就是高度。比
如古代的大诗人,一生写了上万首诗,却只有几首诗可以流传下来。那能流传下
来的诗歌,就是有真正的高度。要达到这个高度你别无他法,只有一个字:悟!”

  “明白了。”鲍名鸣豁然开朗。

  白胡子老者说:“永远记住,不要宽度,只要高度!”

  6

  鲍名鸣和鲍成武又回到了最先的起点,芙蓉市贫民区的芙蓉溪边。

  鲍名鸣基本不下棋了,而是看一本本棋书。有时,他一个人坐在溪边树下,
从红日东升看到明白西悬,一动不动。有时,他闭目深思。他的外表没有任何动
静,但他的内心,却是千军万马在厮杀的战场。特别是他与斧头斩秦钊下的那一
局局让他必败的棋,成为他内心巨大的痛。他要一一地复盘,拆解,要寻找到反
败为胜的招式!

  有时,他腋下夹着棋谱,嘴上啃着烧土豆,在河边的草地上不停地徘徊,口
中念念有词:“不要宽度,只要高度;不要宽度,只要高度……”在省城每天下
完棋,与父亲散步一小时的反思习惯,让他此时有时间反思这些年的学棋之路,
让他感觉很有收获。

  鲍成武再回西藏打工。他在工地上经常打电话回来,鼓励鲍名鸣。他知道,
鼓励出天才,如果他只埋怨儿子,他们所有的付出可以都会付之东流。

  一年后,棋谱在内心的堆积,和父亲当年带在省城读的那些《道德经》与各
种兵书的内容,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好像突然串连了起来,触类旁通——很多他过
去不明白的道理,现在一下明白了!他感觉内心已经作了很大的跨越,感觉已经
化茧为蝶,猛烈的激情与强大的力量在他内心奔涌澎湃。

  他非常自信地回到师傅张锄把的棋馆,与师傅下了五局,师傅竟然四败一和。
张锄把虽然败了,却高兴得发狂,自己拿出钱来,请市内的高手,陪鲍名鸣好好
地吃了一顿。他坚信,自己这名弟子,一定能成为国家象棋大师。

  鲍名鸣回到省城,与斧头斩秦钊连续下了一个月的棋,创造了23胜2败6和的
战绩,最后秦钊高挂免战牌,在省城神秘消失了。

  不久,张锄把陪着鲍名鸣在首都参加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每届的冠军,都
可以直接晋升国家象棋大师。鲍名鸣最后进入了决赛。但是,他败给了一位已经
两次进入决赛的少年对手。显然,对手比他经历了更多的坎坷与磨难。

  第二年,鲍名鸣在决赛中遇见了一个磨功极强的对手。这些年的磨炼,让他
心静若水,他一点也不急躁,而是展示了比对方更大的耐心,更大的磨功。通常
一盘棋几十回合可结束战斗,他竟然与对手磨了三百七十多个回合,反而把对方
磨出了急躁,出现了致命的败招,一败涂地。

  他获得了全国少年锦标赛冠军,成为国家象棋大师。随后,省象棋专业队直
接招他为队员,成为最年轻的专业象棋大师,代表全省参加各种比赛。

  三年时间下来,在国家几百个象棋大师的比赛中,鲍名鸣的排名迅速进入了
全国前六名。第四年,他竟然坐在全国象棋大师锦标赛的决赛桌上,可惜败了,
不然差点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象棋特级大师!

  鲍名鸣,这条草溪河里非常普通的小孩,走了一条奇特曲折的艰难之路,成
了芙蓉市的骄傲。

  而他的父亲鲍成武,早在他晋升国家象棋大师的第二天,就踏上到西藏的打
工之路——他还有太多债务需要偿还,但他内心天天都甜蜜无比。

来源新语丝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261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大师的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