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在讲述寓言故事时的疏漏

星期二 七月 17, 2012 3:18 pm



以下是一位资深新闻人自己写的网络日志——

这是我在少年新闻学院为学生讲课时讲的一个励志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将军,具有百步穿杨的本领。对此本领,将军颇为沾沾自喜。一次,将军在一个广场上表演百步穿杨,围观者众多。当将军一箭射中百步之外杨柳树枝上悬挂的铜板时,广场上欢声雷动。唯独一路过的卖油男子不以为然,在一旁喃喃自语:“这有什么了不起?” 将军听了面露不悦,遂对卖油郎说:“你来试试?!”只见卖油郎不慌不忙,从杨柳树枝上取下铜板,将铜板放在油瓶口上,随即提起油勺将一勺油拷入瓶中,油一点也没有滴在铜板上……见此结果,将军不由脸红耳赤,终于领悟出一个道理:无论百步穿杨还是滴油入瓶都只是熟能生巧而已。

我把将军与卖油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以此告诫学生,不要盲目崇拜名人,盲目做追星一族,而应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也能够在某一个领域做得最好取得成功。


*****************


其中的疏漏谬误有——


1,应该是一位卖油老者,不是通常认为的卖油郎。尽管老头也是男人,但称作“郎”显然失之偏颇。

2,老翁只是睨(nì)之: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这里指斜着眼看陈尧咨射箭。并没有喃喃自语。

3,欢声雷动,也是发挥出来的,当然这就体现了不必一味崇拜名人——这正好反映了笔者不必以摄影专家自居,不过是熟练罢了。

如此去向少年新闻人讲课,是否有谬种流传之嫌呢。


正确的做法应该先介绍原出处,然后解释展开再行发挥。


以下引自百度——


《卖油翁》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寓言故事,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通过记述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卖油翁雕塑
   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shú)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唯手熟(shú)尔。”康肃笑而遣(qiǎn)之。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也不离开。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了。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130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在讲述寓言故事时的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