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从吴秀波的几部作品谈影视中的美学向度——结局篇

星期日 七月 15, 2012 2:22 pm



在当今中国,影视作品已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种主要的文化载体。影视这种艺术形式之所以别具魅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够更直观的反映更真实的生活,有着更为丰富的意义和味道。好的影视作品或影视人物,更能够提升或改变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



具体到中国内地的电视剧产业,我认为不是缺乏一般意义上的优秀作品,而是缺乏高标准、高质量的经得住大浪淘沙的经典之作。有些电视剧作品有社会效应,但是缺乏艺术效应;有些作品有市场效应,却是商业价值的体现;真正的经典之作在兼顾市场的同时,也要能够使人感受到心灵的震颤。禁得住时间考验的才是真正的经典。那些在经过历史长河洗礼,生命力经久不衰的艺术作品,必定都是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我觉得,目前,除了表述危机,美学气质的缺失也是中国电视剧产业自我弱化的原因。



美学是涉及人类情感和心灵的艺术,美学探讨的是美的创造和鉴赏在人生中的价值和意义。美和美的创造不能脱离社会,就影视作品这种艺术形式而言,当作为审美对象的作品与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互相契合了,情景交融了,美就出现了。



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习惯用“品”或“境”来品评艺术。 演员魅力与角色魅力之间虽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但是演员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力量会自然地流露于作品之中。有网友评论,吴秀波是当今中国能够集角色魅力、人格魅力、思想魅力于一身的难得的好演员。



熟悉吴秀波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吴秀波善良和暖,工作中的他却颇为较真儿,这来较真儿自于他执着的工作状态与认真的创作态度。他是用思想和灵魂演戏的人,改剧本是他的习惯。他说,我经常要改的是角色的一头一尾。我要能控制角色的命运。只要能让角色和戏趋于完善的决定,我都会坚持。我们的工作就是二度创作。



毋庸置疑,何止一头一尾,那些经吴秀波修改过的台词和桥段,往往精彩绝伦,回味无穷。当然,谁都不是万能的,有些时候,吴秀波也未能如己所愿。影视是遗憾的艺术。即便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影视作品,它的主创人员亦能列举出摄制或制作时的诸多遗憾。可实际上常新常在的遗憾蕴含着变革、挑战和生机。从美学的角度看,遗憾本身就是一种美。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凤头豹尾一说。清代艺术评论家李渔曾经形象的把高妙之终篇,比喻为美人“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销魂欲绝者也。既然要谈的是从美学的角度看影视作品的结尾,那就选择吴秀波主演的几部电视剧吧。这几部电视剧分别为《黎明之前》《请你原谅我》《心术》。



【从吴秀波的几部作品谈影视中的美学向度鈥斺斀峋制



来自吴秀波的《黎明之前》的结尾

24-200

地点:海华斯酒吧晨

人物:刘江刘新杰陈昆晖

刘新杰步入酒吧,酒吧里三三两两的坐着客人。一个体型微胖的人独自坐在一张桌前,桌上摆着一副象棋残局。棋盘边摆着一张卷成筒装的报纸。刘新杰走过去把自己手中的报纸筒放在了边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报纸筒上印着的“寻人启示”。



刘:这幅残局你走通了吗?

江:我琢磨了好几天,还是没走通。

刘:我一年前走通过,可时间太久,想不起来了。

江:那就一起研究研究吧! 请坐。

刘:我不喜欢下残局,我们重新摆一盘吧。

江:好。刘新杰坐下,两人对着棋局开始低声交谈。

江:你是031?

刘:对,我叫刘新杰,我该怎么称呼你?

江:我的代号叫“捕快”。

刘新杰愣了一下。

江:水手现在在哪?

刘:他牺牲了。

江:他是怎么死的?

刘:他向八局局长谭忠恕自首,后来在八局的审讯室里服毒自杀了。

江:具体是怎么回事?是叛变行为吗?

刘:不是。他是为了掩护我的安全,具体情况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楚的,这是我写的一份详细的报告,请把它转交给组织。

江:据我们得到的情报,军统已经把第八局解散了,谭忠恕已经被撤职,你被军统内部定性为有争议的人。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刘:军统现已责令原第八局情报处处长齐佩林组建第九局。齐佩林已向我发出邀请让我出任第九局总务处处长,我明天就去报到。

江:第九局的工作方向是什么?

刘:配合正规军做撤离大陆的准备工作。一旦战局到了无法挽回的局面,我们将对工厂,矿山,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做彻底的破坏并派特工潜入共军的基层组织为反攻大陆打下基础。江:你过去在第八局的安全保障来自于你和谭忠恕的关系,这个保护伞没有了,你不觉得你再回去会很危险吗?

刘:我已经习惯站在这个舞台上了,如果现在不让我把这出戏继续演下去,作为一个戏子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第九局的工作急剧破坏性,我会尽我所能,把我能得到的情报交给组织。

江沉吟了一下,随即从衣袋中掏出一份名单。

江:这名单上的人你都认识吗?

刘新杰看了一眼

刘:当然都认识,他们都是水手组织的成员。

江:他们现在的下落你都知道吗?

刘:除了董乾坤叛变以外,其他的全部都牺牲了,你有什么话可以直说。

江:董乾坤叛变以后,水手为了安全起见切断了和组织上的一切联系。对于水手组织的消失有很多细节我们需要查证,但有情报证实毕玉海和边日南的死都和你有关系,你能证明你的清白吗?

刘:不能。……有一位同志叫宋敏仪是我的下线,在水手牺牲之前,她转移到了沪西支部的游击队。她应该可以证明我的忠诚。

江:我知道。…….她和你弟弟是夫妻关系。

刘新杰听明白了话中的意思,沉吟了一下,从衣袋里掏出了一个纸包。

刘:水手在自首之前,我和他发生过很大的争执,当时我也怀疑过他。他为了让我相信他并回到第八局,给我录了这盘磁带。(闪回:刘新杰与水手争执的画面)我本来想留着它做个纪念,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把它转交给组织。

江:在我来上海之前,听说过你很多的战斗事迹。上海地下组织的情报来源有三成都出自你的渠道,我相信你对党的忠诚。031,我向你敬礼。。。这份录音留在你那会威胁到你的安全,我会替你妥善保管。你可以走了,注意安全!刘新杰静静地坐在那看着对方。

江:你还有什么事吗?

刘:我很羡慕你,你们像刀像斧头,可以对着黑暗刀砍斧剁,而我注定要做一颗钉子,烂也要烂死在这块朽木里。等这块朽木劈开的那一天,不管我那时候是死是活,如果有可能的话,把我身上的锈洗干净.....向同志们敬礼!

刘新杰起身走出了酒吧,捕快向边上桌子的人示意了一下,阿辉悄悄地跟了出去。





来自唐峥的《黎明之前》番外的番外--《死巷》
唐峥说:我喜欢吴秀波写的这个番外,可以让人浮想联翩,不过还不够过瘾,因为不够虐,不够催泪。。
刘丹童鞋说:那你要怎样?
唐峥说:如果我根据他的番外来发展一个番外的番外,应该是这个样子——————

阿辉尾随刘新杰走在街上,七拐八拐,来到一条黑暗巷陌的入口。
刘新杰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若无其事的走进黑巷。。。
这是一条死胡同,刘新杰走到尽头,停住脚,轻声说:到头了。。
阿辉在刘背后举枪,对准他,手指搭在扳机上。
刘没有回头,问:消音器装了吗?
阿辉冷冷吐出两个字:装了。
刘点点头,抬头看着天上的繁星,微笑了一下。
流星划过。。。
刘的面孔,没有表情。
他静静地等待着,空气有点凝固,两个人似乎都听到了彼此的呼吸和心跳声。
杀手呼了口气,垂下手,然后重新举枪,瞄准刘新杰。
刘的脸,依然平静,依然带一点惯有的玩世不恭态度,说:打准点。。。
一声微弱的枪声。。。。
刘新杰身子一震,缓缓倒在地上,血从胸口涌出。。。。
寒风吹起,一片落叶飘落在刘新杰面前,刘微微睁开双眼,看着落叶。。
杀手阿辉已经不见踪影,刘新杰躺在死巷的尽头。。。
落叶在寒风中纷纷飞舞,落在地上,落在刘新杰身上。
凄美的小提琴响起。。。
字幕全剧终

《黎明之前》的导演刘江说:拿到剧本时,发现这个本子是没有结局的,我必须也带着悬疑开始拍摄。结尾在临杀青前一个月才出来。此前没有人知道结局到底是怎样的。

编剧黄珂说:我自己确实也是边推理边写,但到后期,结局在我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关键是怎样通向这个结局。所以剧本中分场没有写出来,像是一个无尾文本。

《黎明之前》现在呈献给观众的是一个相对完满的结局。或许是为了在时代更替中弱化个人悲剧;或许是爱惜新杰,因为舍不得;又或许是为了更容易通过审查,031没有牺牲。大概是因为黄珂的舍不得,交代建国后031一直在情报部门工作,想必能逃过一劫。主观地说,031的平安是编剧乃至观众心中所愿,客观地说,这样就难以产生强烈的美学效果,弱化了结尾的冲击力。

吴秀波自己为《黎明之前》设定的结尾没能面世,看完秀波的这个结局,心中不由隐隐作痛。虽说秀波的结尾是点到即止,但是表明了031悲剧性的命运已成必然。或许是秀波的不忍,又或许是为了便于面世。他在031必然的悲剧命运之外还留下无限悬念,悲愤之外仍隐隐留有一丝希望。正是这纠缠在一起的心痛、担忧、希望让人久久思索,寝食难安。尤其是那句不管我那时候是死是活,如果有可能的话,把我身上的锈洗干净.....令人泪下。

再看唐峥为吴秀波的结尾之后续写的结尾。老实说,那天看过之后,不由得痛哭失声,哽咽难言。毫不夸张的说,那天我疼得差点得了心脏病。我那个超爱新杰的儿子如果知道新杰还有这个命运,一定会抓狂。如果说,秀波的结尾令人心悸。那么唐峥延伸的的结尾却是用最安静的惨烈,给了人最致命的一击。是我太过脆弱?还是这个结局太过残酷?

问唐峥。唐峥说:嗯,不是我残酷,而是世界比我们想象中残忍....如果让我自己来总结,我所写的结局是美丽静好的,因为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延续,有时候也在于如何终结。另外,我写的结局也可能是他下一个生命篇章的开始。唉!唐峥也依然是不忍。黄珂不忍,秀波不忍,你,也是不忍。

虽然愿望上我们排斥悲剧,但悲剧带给我们感官的冲击和心里的感伤都会让我们刻骨铭心。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增加了欣赏者审美感受的曲折性和丰富性,所以莎士比亚的悲剧永远比他的喜剧更有名。

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眼睁睁看着美好的有价值的生命在眼前毁灭,悲剧感就愈加壮烈,对心灵的冲击就愈加深刻。唯有死亡,才能让悲剧的美学更震撼人心。角色有义务展现的不是一个人的真实,而是人性本身的真实。当你因为某个不得已的原因而要毁灭掉自己的战友、亲人,这就是一个悲剧。死亡带来强烈的缺撼、伤痛与冲击,这个缺撼、伤痛与冲击的复杂情感就形成了美感。
悲剧让人痛断肝肠却永远常青的根本原因,是它让人因痛心而震撼,因震撼而感动,因感动而思考,因思考而更坚强更智慧。

海明威说:一个故事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只有死亡是最好的结尾。而以死亡结尾的方式,最能体现传统的悲剧美学的原则。我流着眼泪写下海明威的话,我,亦是不忍。




【从吴秀波的几部作品谈影视中的美学向度鈥斺斀峋制


剧本《请你原谅我》的结尾

这个我没有原稿,不过,吴秀波曾经描述过。他说,

徐兵的结局徐天并没有和何佳在一起,就是说,他到最后也没有明白。最早的结局是在陆秦生的坟边,徐天看到梅果从远处走过来。

吴秀波的看法,这是一个没有方向感的结局。

小说版的结局

徐天最终是和何佳在一起了。但是这之后让那场报告占了太多的篇幅,反而使得结尾部分散乱而漫无目的。特别是以徐天入狱结束,让人如鲠在喉。

黑暗中徐天只好被带离了礼堂,上车赶往公安局。经过鼓楼小院时,徐天突然有些疯疯癫癫惊惊诧诧地大喊:“停车,停车。”两名公安迅疾地抓住徐天的手把他按在座位上,这时,他们才发现徐天并没有挣扎逃脱的迹象。吉普一个急刹车,人们摇晃着,车停了下来。“你犯什么神经!”动怒的是司机。
“哥们儿,就两分钟,不,就一分钟,让我再看看我的根据地。”徐天想挣扎着伸出手指示意,但他的手指只能在公安的手中蠕动。
“注意你的身份!犯罪分子,还哥们儿!”公安警告他。
在司机重新发动吉普的瞬间,在司机用力过猛一时无法重新发动的间隙,徐天看到鼓楼小院上空,尘土滚滚而起,那儿似乎有巨大的机器轰鸣声,那儿似乎在进行着一场摧枯拉朽的革命,那儿被夷为平地。徐天的想象中,汉代地宫再次被深深地掩埋了,它再次开始了暗无天日的等待。
徐天却独自笑了,只有他知道,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入狱的这段,以及之前在礼堂中颇具煽动性的报告,更像是一个革命者,而并非徐天的作为。与之前的风格极不统一,不伦不类。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小说并非徐兵亲自执笔。

相比之下,电视剧版的结尾则具有明显的吴氏风格。所谓吴氏风格,即虚处不虚,实处不实,虚实之间恰到好处;于动容处见真性情,于细微处见大智慧。巧妙地把哲学融入情节、对话,发人深省。

虽然哲学的“虚实”和美学的“虚实”并不完全是对等的概念,但是,哲学中的“虚实”和美学上的“虚实”却是一个母体里孕育出来。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美学中的两大体系。在美学和艺术批评领域里,虚与实绝不是两个孤立的名词,它们即是美学中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艺术创作的一条基本原理。它们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

小院里,何佳为徐天解说那句《心经》的意思: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走过所有的路到彼岸去,彼岸是光明的世界。于徐天而言,此刻的这番解说,表象是“虚” 的揭语,内里却是“实”的心灵的救赎。以虚托实,实由虚升华。意境立时别有天地。那些曾经丢失的寻找;迷惘的纠结;坚持的放手;所有的过往都是生命的足迹。未来的路即使风雨如晦,落寞凄凉,陋室依然无恙,阴冷亦可融化。当他回来的时候,一切还是平常一样。会有人点亮温暖的灯火,给他如常的安慰与温暖。

最后,徐天何佳在舞台上那段载歌载舞的跑旱船,可谓神来之笔。本来此处乃是实在到了市井,但是实中存虚,以实映虚,通过实的表象引发对虚的联想。一个男人如此装扮只为博老婆开心,一个男人心甘情愿听老婆训斥,那么他一定是深深地爱着了。就像我在剧评中写过的,流水穿竹而过,白云度山从容。神马偈语,此刻已然不重要了。徐天更看重的,是此时何佳觉得自己更像林冲还是雷震子。徐天已然通脱毫无挂碍,他真正获得了精神生命的自由。

这两段各有千秋,各放异彩!这就更好的印证了美学中虚与实之间互不可缺,互相贯通又互发其光的关系。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艺术强调“虚”,西方艺术推崇“实”。吴秀波很好的将虚与实统一起来,通过虚与实关系中的空间差异感,使得虚实相得益彰。无实,虚便显得单调,晦涩。无虚,实便显得直白,平庸。两者是不可缺一的。艺术也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生命的世界。




【从吴秀波的几部作品谈影视中的美学向度鈥斺斀峋制


下面要谈到刚刚热映完的《心术》的结尾。其实准确地说,我们要探讨的是霍思邈和美小护这条感情线索的结局,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全剧的结尾。

六六《心术》第二版如下。因本人懒惰,就不一字一字敲了,直接上图片,敬请谅解。


【从吴秀波的几部作品谈影视中的美学向度鈥斺斀峋制

【从吴秀波的几部作品谈影视中的美学向度鈥斺斀峋制


【从吴秀波的几部作品谈影视中的美学向度鈥斺斀峋制





吴秀波改动了结局,删掉了这大段的浸透着六六血泪的台词。当霍思邈接到美小护的短信追至站台,列车开走,美小护现身。美小护百感交集地说:“早上好,老板。”霍思邈爱怜地说:“已经早上了,老板娘。”



难怪六六大为不满,改得太狠了。六六的确下了功夫,把这大段的表白写得很唯美。但是我要说,美则美矣,然而却不自然。这段表白更适合芒果台的懵懂少年。如果出自酥酥之口,则更适合于马景涛的深情表白。倒是前面,霍思邈对美小护那段恶狠狠的求婚似乎更浑然天成。



中国的观众已然成熟了,再不是一部《渴望》就能万人空巷的时代。他们越成熟、就越挑剔、也越有参与创作的欲望。所以,我们的创作者必须做到重新认识观众的智慧、信任观众的审美。在创作中适当“留白”,绝对是个好办法。“留白”原本是绘画里的一个术语。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通过或浓或淡的笔触,在不平衡中营造出平衡。留白天地宽,只有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才能让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把自己的心情和理解代入。



留白也是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手法。具体到此处,涉及的是叙事留白和对白留白。留白亦有境界,中华文化崇尚曲径通幽的含蓄之美感。这个两句话的结局,前面已做了层层铺垫。以致于34集播完,萧东楼萧兄特意发一微博,抱怨“早上好,老板。”这一包袱有头无尾。不想伏笔尽在结尾,达到了于情爱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的艺术境界。此结尾开放,言有尽而意无穷,含有余味不尽之意。常言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老板和老板娘的对答供人思索玩味,既符合人物的性格,又具有含蓄不尽的韵致。



总而言之,含蓄之美,意蕴深远,内涵丰富。看似举重若轻,实则厚积薄发,远非我之鄙陋文字叙述之所能及。其中是非曲直、患得患失,尽在观众心间。两人的结合是因为爱还是因为孩子?这一步步走来,观众皆能明白这是最好的一对。刘三妹的离去也使霍思邈明白,生命的脆弱不只因为意外和疾病。爱与责任有时本为一体,在爱与责任之间纠结的只是编剧。



含蓄之美,是更高层次的美,这样的美,耐人寻味,让人回味无穷,是远非直白的繁复之美可以比及的。这是一种大美无言的境界。





【从吴秀波的几部作品谈影视中的美学向度鈥斺斀峋制




再说两句题外话。《心术》中,吴秀波又一次做到了只见角色,不见吴秀波的“本色出演”。他的无痕迹表演,一直是他在观众中备受推崇的原因,也正是被某些砖家非议的所在。花开花落,润物无声。艺术传达过程中的心神合一,正是美感流畅性,灵敏性的基础。



在营造角色的过程中,吴秀波必定能和角色浑然一体,他的表演生动传神,灵动舒畅。在繁密的人生画卷中,演绎出市井人情的浓郁趣味和全部情感。其美感的流畅性如江水东注,一气呵成。



美感的灵敏性更多的是基于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和超越。佛家讲“当下之境”,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对美感的瞬间体悟与传达也与此相类。纵观吴秀波的作品,从没有冠冕堂皇,故作高深。有的是一种自我灵性的真实呈现,有的是参透人生的智慧。演绎角色,他依赖于内心的细致敏锐,情感的丰富细腻。美感自然就呈现的舒适自然,不同凡响。他的作品往往凭借寥寥数语,神情并现,这顷刻的展现当来自于长期的累积。敏感的艺术家往往最善于捕捉那个最富于代表性的顷刻,完成瞬间美感的定格。“道”对“技”的征服,“神”对“形”的统摄,是吴秀波已然达到的境界。



吴秀波审美品格的本色化,审美表现的灵性化,审美情趣的庄谐并存,都使得他的作品雅俗共赏,自成一家,带有鲜明的吴氏风格。他的作品不追求审美效应的直接与快捷,但却经得起时间的涤荡磨洗,耐得住长时间地反复咀嚼品味,这就是经典吧。



心似海身如尘埃博客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119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从吴秀波的几部作品谈影视中的美学向度——结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