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谢柏梁教授研究生教材自学笔记——44
星期日 七月 15, 2012 12:29 pm
红楼戏曲多多。
早在越剧红楼梦问世之前,就有以京剧为代表的红楼剧目比如红楼二尤等,但都不是以全书中心人物宝哥哥林妹妹爱情为主题。
直到徐进老前辈的红楼梦全剧开始,才有了完整性的改编,也就是说以宝哥哥林妹妹初次相会到宝玉悬崖撒手,主体故事情节之完整,为之前的其他红楼戏曲所不及。
从这部红楼梦开始,红楼戏曲拉开了崭新壮丽的一幕。
文革前,就这一部红楼梦版本,拍成了戏曲电影,内地却不让放映。
改革开放后,这部杰作终于和广大观众见面盛况空前。
由此,一部部全景式的红楼梦版本出现在戏曲舞台上。
比如年轻的龙江剧荒唐宝玉——白淑贤的梅花杰作;黄梅戏红楼梦——马兰吴亚玲的代表作,还得特别提到戏里面的琪官由黄新德扮演,成为同越剧舞台上郑国凤一样难以替代的小配角。
从我个人观点来看,那时扮相非常年轻——现在也不显老——俊朗,其实完全可以出演宝玉。当然,现在已经为时过晚。
戏曲舞台上的宝玉由男性演员担纲早从史济华开始,那时侯上海越剧院有三台红楼梦,一台是徐玉兰,一台是曹银娣,第三台就是史济华。
再之后是赵志刚。虽然一样喜欢尹派和徐派,总觉得徐派的宝玉更胜一筹。
这也是一个很深奥难以解释的问题。按理说尹派更缠绵,看上去应该适合宝玉,可就是那几段唱段就不如徐派。
从文采风流角度来评判红楼梦剧本,也是以徐进的这个版本为佳。
后来上越构思的新版增添了省亲开场,把初会移到末尾,也是一种创新。当然变动不算大,基本原样。
谢教授分析了好些剧本中的编排绝妙之处,不再重复。
文采风流的红楼梦版本到了本来擅长文字功底的昆曲版本,那才得以和越剧版本相匹敌。
昆曲本分为上下两集,上本下本的做法对于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是适合的。
戏曲界本来就有连台本戏的习惯,全剧越剧红楼梦场次啪啪铺,难以压缩到两个小时多一点点现代观剧习俗,那么上下两本就很从容了。
于是,我们看到昆曲红楼梦可以增添了不少内容。
包括让两位僧道出场,以及王熙凤的戏份大为增加。
因为等着昆曲红楼梦问世,第44和第43块豆腐干相隔了好长时间,特此说明。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118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谢柏梁教授研究生教材自学笔记——4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