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被消费的文学———电视剧诱惑下的文学反思

星期四 七月 05, 2012 9:06 am



被消费的文学———电视剧诱惑下的文学反思

谢安良

  正如《风和日丽》结尾深刻反讽的一样,在一个消费的时代,一切都被纳入消费的轨道,包括苦难的记忆。有谁去关注这背后撕心裂肺的灵魂之痛?有谁去思索这背后不堪回首的历史真相?

   文学也是一样。大众要的不是沉重的思考,他们要的是轻松的娱乐,哪怕有泪水,那也是娱乐的泪水。

  尽管电视剧《风和日丽》热播获得好评,尽管原作者也表示对改编的满意,但显然,电视剧与小说根本是两回事。

  小说《风和日丽》是一部从个人的视角写出的波澜壮阔的史诗,电视剧《风和日丽》是一部“女性情感大戏”,一部“女性励志之作”。在电视剧里,“危险”的思索被回避了,反讽的意义被架空了,历史的宽度被淡化了,而情感纠葛的戏份则被强化,成为最大的亮点。

  从史诗到情感大戏,《风和日丽》完成了另一次的消费。

  小说与电视剧当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但在文学边缘化的时代,又该如何看待文学被电视剧消费的诱惑?

  有人说写诗是流血,写小说是流汗,写电视剧是流口水。但当小说变成电视剧热播时,作家的心态一下就复杂了。电视剧一个晚上就可以俘获过去作家们需要一辈子俘获的读者。对于渴望被阅读的作家来说,电视剧的高消费率着实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令人难以拒绝。

  大多数作家一方面盼望被广泛认同,一方面又本能地拒绝被庸俗消费。于是面临着“两难”:在编剧利益远大过作家收益,影视影响远大过文学影响的今天,是坚守理想,还是迎合世俗?

  作家苏童表示,电视剧要照顾大众口味,作家要凸现创作个性,两者“很难调和”。他说,“写作只是造布料。我造布,就应生产最优质的布料;可布用来造服装,就不是我的事情了。”声称决不会为迎合影视而写作的苏童,坐等长着慧眼的兔子接连撞上门来。

  作家艾伟戏称自己是“上得了厅堂,下不了厨房”。他说,“作为一个小说家,也只有小说让我有写作的快感,别的文体的写作对我而言形同苦役。小说写作是一个人的事,完全可以由着性子来,比较自由,也更容易深入到人物深处。但编剧得考虑很多艺术之外的问题,得考虑来自投资方的、导演的、审查的意见,想想都头痛。”

  小说、剧本同样畅销的麦家承认写剧本带给他的影响力,但他感慨地说:“如果让我选择,我肯定不写电视剧。”他认为,写电视剧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完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迎合这个人,要迎合那个人,不可能完全来自内心。

  小说和编剧都取得巨大成就的严歌苓在《金陵十三钗》发布会上宣布:“在我的内心,始终是把编剧和作家这两个身份严格区分的,我更加注重纯文学作品的创作,因此,在未来会多写作一些‘抗拍性’强的作品。”严歌苓说,“大家可以改编,但生产的影视作品与我无关。”

  不过,一些转型迅速的作家不禁发问:电视剧就是低人一等的,小说就是高贵的?过去对作家的定义,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启蒙者、导师。一个作家真有那么高吗?在写作门槛越来越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作家如果还是仅仅写点自恋的文字,还是高高在上试图启蒙别人,小说写作要不出问题就怪了。

  电视剧是市场化、商业化的艺术,市场和观众决定艺术的成败。而纯文学呢,纯文学不需要读者吗?不需要面向市场吗?艾伟以为,一部小说的生命力不是评论家给的,而是读者给的。“我甚至觉得,一个作家没有一部作品总是在书店里长销不衰,这个作家基本上就不成立。”

  从故事层面来看,小说《风和日丽》不仅故事情节生动精彩、人物命运一波三折,而且还集合了很多流行写作元素,比如悬疑、影射、政治、爱情、性等。小说显示了思想性、艺术性与故事性的统一,这似乎反映了作者在平衡写作与读者关系方面的尝试和努力。

  客观地看,文学与影视的结缘是门好亲。一方面,文学是影视的基础和源泉,影视需要借助文学的力量提升品质。

  当前影视存在的最大问题正是文化品格与文学精神、人文内涵的缺失。很多影视剧内容庸俗、制作粗糙、思想肤浅,正是制片人、导演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不重视剧作的文学性、艺术性所致。

  小说改编也好,作家直接编写剧本也好,文学进入影视之后就变成了营养丰富的原料或茁壮健康的种子。

  张艺谋一些成功的电影都是建立在一个比较成功的小说文本之上,就像园艺中的嫁接一样,他不断地将他的果枝嫁接到不同的母本上,由此产出不同的果实。

  另一方面,文学需要不断反思自身出现的问题,从各种艺术形式中汲取它们的长处,同其他的艺术形式形成一种对话关系。

  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可能是潜移默化的,这会使他的作品更注重情节和悬念,更注意色彩和画面感,使小说更加贴近时代的节奏,契合读者的需求。

  如今,小说与读者之间有一个断层,电视剧至少可以在这个断层之上架起一座桥,让小说走进千家万户。文学可以通过介入影视的方式,让传统的读者转变成受众,扩大文学的影响面,藉此文学得以重新回到社会生活的中心,引领时代文化的潮流。

  《风和日丽》的编剧林和平表示,小说和电视剧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小说主要是塑造人物,而电视剧是展现故事,二者有本质的差别。林和平说,每一部改编作品出炉都免不了被诟病。他希望观众不要那么挑剔,“电视剧就是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如果想感受原作的深度,可以去看小说,不要把二者混为一谈。”

宁波戏剧沙龙原贴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095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被消费的文学———电视剧诱惑下的文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