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去岁五月巧相遇

星期一 五月 28, 2012 9:21 am



写块豆腐干纪念杨飞飞老前辈。

我去年五月份在南京路巧遇老前辈。

通常,在上海经常去的地方之一是上海评弹团所在地乡音书苑。

那天正好要去看看书目,走在南京路北侧的上街沿,对面就是老前辈坐在轮椅上,从年龄段看来推轮椅的是她小儿子——也就是姓了赵不是姓肖的那一位,酷像赵春芳老前辈。

上前打了个招呼,看着他们两人在泰兴路打弯,我就继续自己的行程。

照例是那一副含笑的自然脸容,没有丝毫做作。

作为大明星,这是非常可贵的一条素质,也是与生俱来的品性。

拿梨园行一句老话来讲,就是杨老前辈一点都不飙。

与之相反,有的角儿就飙气十足。

而这一位是天生的平易近人。

我从来没有看过他们夫妻档的现场,现在回想起来恐怕和明星大戏院在黄河路上有点弯脚也不无关系。

相比之下,新光,天蟾,中央,人民大舞台,共舞台,瑞金,红都等相对熟悉得多。

那时侯主要的娱乐还是听电台。

无论如何,杨派唱段是在流派演唱会上旦角唱腔中倒数第二出场的,可见杨派的分量。

丁的倒数第一压台那地位摆在那里,杨就只能屈居第二了。

著名唱段就不一一回顾了,这里多的是行家里手。

虽然一次也没进明星大戏院,他们住的那条弄堂倒是经常去。

据说马先生也住在那里。可是当时并不知道。

常客是因为那里是我的一位患难好友,他的一大家子住上上下下一幢。他表妹的厂子是我带学生去生产实习的地点,也是通过我这位好朋友联系上的。

因为他知道我喜欢沪剧和申曲有些渊源,第一次造访就告诉我杨飞飞和他家算是邻居。

记得很清楚,介绍提及的是杨飞飞就住在这条弄堂里,而讲的倒不是赵春芳家在这里。

关于老前辈的传闻,都是从我好好婆那里听来的——

第一条是说她入戏非常快。在后台正说笑间,临上场,在侧幕里一站,马上就悲悲切切进入脚色规定情绪。

这就是功底啊!

第二条记得以前也写过,就是文革批斗中一条罪状是她开玩笑说过学毛选就像搽脚藓药水,搽搽末是好格,一个勿搽就勿灵了。

姑且不说那场浩劫如何如何,单从这句大白话大直话就能看到老前辈的性格直爽,不做作不装腔。

真所谓真性情!

最后,还是要说说杨派的发扬广大。说实话,老前辈的戏之后,可以说杨派的戏太少太少了。

所以说要呼吁,大力呼吁。

拙文上海越剧院的尹派和上海沪剧院的杨派业已贴出,并为某杂志总编采纳。

这些其实还是纸上谈兵,需要发展杨派新剧目新脚色。

而且,要从本地滩簧为奴隶的母亲和宁波滩簧典妻的对比上找找差距。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3998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去岁五月巧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