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时代性是个“危险”的词语
星期日 五月 27, 2012 9:08 am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题为《穿越文学热潮背后的思考》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近年来网络上穿越文学十分流行,无论人气还是作品数量,都在网络文学领域占有相当高的份额。网络穿越小说,是网络类型小说中发展、变化最快的一种文体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作品主人公因某个原因,穿越进入另外一个时空,可以是从现代到古代,也可以是从现代到未来,同样可以从古代或者未来到现代。作者的目的是借助时空转换,实现常规叙事无法完成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定。从体例上可以认定,穿越小说应该归入幻想类叙事文学范畴。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文学作品的寿命问题。不可否认,凡是文学作品都有其寿命,寿命的长短取决于作品的内在精神。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文学作品大都很短命,很少有作品能够流传两年以上。大部分作品如一阵风似的,一吹即过,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便出现些能流行两年以上的作品,这流行也大都和炒作有关,真正靠自身生命力活下来的作品很少。
不过,诚如上述文章所说,在世界文坛上,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889年出版的小说《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就成功运用了“穿越”。在华语文学中,台港作家席娟、黄易在上世纪90年代即以《交错时光的爱恋》和《寻秦记》产生广泛影响。在其他艺术领域,穿越也很常见,好莱坞科幻电影更是将其发扬光大,近年来的生活类电影《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和《返老还童》也采用虚拟时空手法,表现了丰富、复杂的人类情感。还有人指出,穿越小说并不新鲜,中国传统的武侠、传奇类小说也有类似的特征,比如《西游记》《七侠五义》《封神榜》等等。所举例子都很有道理,但文学作品的寿命取决于内在精神,这是应该肯定的。
说白了,一些畅销书作家和作品之所以能够“流行”,只是时代的一种误会,或情绪性的语言和宣泄。这些畅销作品中的许多故事性描写其实是非常幼稚的。真正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灵魂的写作,是有血有肉足以震撼人心并产生永久性磁场的。但流行文学的诞生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并不可避免地受局势影响,而时代性也毫不客气地将文学作品化成自己的精神外衣,于是,各种各样的流行文学应运而生。譬如穿越文学和所谓的微文学时代等等,就都是时代性的产物。因此,我认为,时代性甚至是文学作品短命的代名词。因为很多流行文学纯粹只是时代的产物,并无实际的精神内涵,所以大都很短命。
举个例子(实在很不愿意再举这个例子),中国古典名著尤其是四大名著之所以能够不朽,绝不是炒作出来的,和时代性也没有必然的关系。换句话说,时代性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名词。当然,四大名著各有自己的时代性,但它们的时代性是指时代背景,而不只是指粘附在作品表面的时代特征。四大名著之所以不朽,是靠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和力量养活和支撑的,而流行文学作品更多的只是靠时代情绪性的语言和宣泄来吸引读者的关注。时代性确实是一个很“危险”的词语,如果写作者搞不清楚这一词语蕴藏的含义,作品就有可能失去文学性。
卢一心
2012年05月27日,星期日
原载《文学报》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3991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时代性是个“危险”的词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