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谢柏梁教授研究生教材自学笔记——37

星期六 五月 05, 2012 1:38 pm



田老有一部剧作是被谢教授列入四出本子之一,它的剧名是金鳞记。

很有趣的是其他三部都是改编自古本和别的剧种的原始本子,这一个本子是改编自安娥的越剧本追鱼。

从网络资料介绍还是夫妻之间巡回改编。

她将田汉整理加工的湘剧高腔剧本《追鱼》改写成越剧。这些切实的工作,都扩大了田汉剧本的影响。安娥把田汉的湘剧高腔剧本《追鱼》改编成越剧之后,田汉又在此基础上把《追鱼》改成了《金鳞记》。

更加有趣的是同样题材基本内容大致相同的三个本子,最后的舞台效果和社会效果完全不同。

由于越剧的独特魅力以及有名家演绎的缘故,上海越剧院的追鱼迅速地走红,并且拍摄了戏曲电影。

戏曲电影的触电效应更加推进了这部大戏的红火。

至今,央视的戏曲春晚和元宵晚会,经常能看到越剧追鱼的观灯片断——比如较早的赵志刚何赛飞版本,新近的王志萍黄慧版本等等。

何以有如此的区别呢。

关键点在于剧种的适应性和二度创作的力度包括演出班子的投入。

记得当年,专门介绍王文娟如何刻苦地排练这出新戏。

鲤鱼化身为牡丹,服饰变换的快速惊奇,最后刮下三片鱼鳞时的痛苦以一系列的乌龙绞柱演绎等等。

再加上喜剧性的剧情,主题的引申意义,越剧追鱼记得在大众剧场十分闹猛。

至于原本的湘剧不知道是否有如此火爆,后来的金鳞记虽然文字修饰功底丈夫胜于妻子,但是文本字句的精彩不等于最后的成果。

基于此,越加必须承认戏曲是以最后的舞台效果来做最终的评价。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3934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谢柏梁教授研究生教材自学笔记——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