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刘厚生获奖:希望上海能更多出人、出戏

星期五 四月 20, 2012 8:23 am



——在京获颁第2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

《文学报》,2012年04月12日



4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右)为刘厚生先生他颁发第2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证书和奖杯。(沈兴莹 摄)

第2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日前在沪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宣布,本届白玉兰奖把分量最重的“特殊贡献奖”颁给著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活动家刘厚生。这是“白玉兰”首次将这项大奖授予一位戏剧理论家,也是“白玉兰”有史以来的第三座“特殊贡献奖”奖杯。

  因为身体原因,刘老无法亲赴上海领奖。4月8日中午,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妍、副书记何麟、白玉兰戏剧奖办公室副主任陈达明等一行8人来到刘厚生老人位于北京安定门外的家中,探望老人。当日傍晚,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及上海文联相关人员,就近在老人家楼下的老年活动室,为刘老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杯。

  随行的白玉兰戏剧奖工作人员沈兴莹告诉记者,她见到的刘老温和,慈祥,彬彬有礼,但这位戏剧理论界泰斗的居所“甚至比不上一般的普通人家”——刘老和夫人两人住在老式公房里,七八平方米的客厅里几乎没有装修,仅有一个沙发、一张餐桌和一只老式五斗橱,显眼的是书籍和照片。

  记者了解到,这对皆年过九旬的老夫妇去年向中国剧协捐赠了50万元存款和数千册珍藏的图书,用以扩建剧协的小型图书馆。当记者在电话采访时提及这项义举时,刘老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是件小事。现在的许多演员,练功很积极,读书不积极。我希望大家多读些书。”中国剧协的工作人员清晰记得,多年来两位老人积极参加单位和社区组织的捐款捐物活动,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2008年的南方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带头捐款5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出特殊党费1.5万元,2010年玉树地震捐款1万元,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又捐款1万元……在这一笔笔的捐款背后,是两位老人每月花费不超过千元的节俭生活。直到如今,即使身体已大不如前,刘老也一直没有雇请保姆,他每天上街买菜,照顾比自己年长五岁的老伴。他始终没有停止工作,这些年还撰写了长达万字的关于地方戏剧的论文,为传统戏剧在当代的发展呼吁、倡导,提出建议。

  刘老与上海剧坛有着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在上海长期工作,为上海戏剧理论评论工作开创了平台。他与上海的戏剧艺术家也有着深入交往。当年,刘老的入党介绍人就是上海剧坛的传奇人物“麒麟童”、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新中国成立前,刘老就曾在上海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领衔的雪声剧团任演出部主任,导演了由袁雪芬主演的越剧《万里长城》和《李思思》,从此与她们结下长久的友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老衷心地表达了对上海戏剧界的祝福:“上海是出好戏、出人才的地方,文化艺术在全国领先,全国都关注上海,上海责任重大。希望上海的同志们更努力,希望上海能更多地出人、出戏。”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3892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刘厚生获奖:希望上海能更多出人、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