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请王老孙徐春孙董茅院长关注,还有朱俭本人,贝贝老先生
星期六 四月 14, 2012 3:23 pm
看题目就知道,本人本着关心沪剧振兴沪剧的意愿,继续呼吁重量级别人士关注。
本来一介草民,原非圈内人士,虽然曾经有个副教授头衔可早已成为过往,再说现在二级演员也真勿要忒多哦——就正好相当于副高级,因此特别期待正高级别以及超高级别的人士重视。
拙作赵燮雨剧作新编的口号是振兴戏曲匹夫有责。作为匹夫一份子,再来从新提起梅花奖阴盛阳衰话题。
最近最新的感慨就是梅花大奖获得者裴老的话——看看梅花里面雌的多还是雄的多。
这个男女比例不和谐现象在沪剧界表现得特别明显。
对老前辈来说,那时侯不时兴梅花奖。这是时代成因。但是从我个人来讲确信丁老她能拿几次梅花,王老也能拿几次梅花。
对中生代来说,可以有资格有能力摘梅花的不在少数。对照沪剧界四朵金色梅花,完全可以设想也应该有对应的另外四朵。
可惜啊可叹,没有机会,没有推出以他为主的大戏,或者即使有也没能申报。
中生代早已退休,感慨也罢惋惜也罢,早成为过去。即使有这样对摘梅花的精神追求也已无济于事了。
接下来,重点谈谈王老的高足。
他就是陈树新先生他认为足以成为孙派创始人的一位王派传人。虽然我并不赞同孙派的提法——我猜想他们家父子两人都未必欣喜若狂要应和这种新流派孙派提法——但是孙先生的个人风格十分突出非常欣赏。
比如逃犯,根据其剧本内涵舞台演绎影响层面特别是男主角他的演出功底,足以匹敌赵志刚的杨乃武,周东亮的珍珠塔——别的不再举例。
一朵梅花在握,本来是三只手指捏田螺的事情。
可是,现在连二度梅截至的年龄都快在眼前了。沪剧界还是没有一位男生名列梅花榜。
这都是过去时态了。现在来说现在时。
之所以要提议朱俭站到起跑线上准备冲刺,有着很重要的历史性意义。
第一,王派传人。标准王派传人!
沪剧小生十生九王。在考量哪个流派传人最先出线最可能出线这个课题上无疑应该说王派首选。
不说具体人选,如果王派传人首先荣登沪剧梅花男性演员榜稳居领先第一位的话,那就是王派的无上光荣,也足以让王派创始人自豪的一件大好事。
非常希望王老能够健健康康地看到自己的一脉传人有所突破,有能力有演技拿到戏剧表演最高奖。甚至于可以设想在载誉归来的时候老前辈亲自上台祝贺致辞。
其次,作为师父,孙徐春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功不可没。我相信,有那么一天的话,孙董事长一定会比自己的剧作上演拿到剧本奖或者做生意签了一个巨额单子还要高兴。
有其徒弟有其师,这也足以让师父弥补自己没有机会摘梅花的遗憾。
相信,特别高兴的还有王派同门师兄弟,以及孙老先生贝贝。
这不相当于自己的大孙子获长江学者奖一样吗。
很重要的一点是第三点,这是涉及官方涉及院长业绩的大事情。
继多少年之后,终于,你看沪剧界新人辈出!勇攀高峰如愿以偿。
院长也就比当年慧眼识别他来做自己的搭档寒江舟意义还要深远,换句话说,就是早早地确认他是一颗好苗子,终于成为梅花奖演员团一份子了。
这样的业绩有目共睹,不容抹煞,并且在整个沪剧界前无古人,即使后有来着为时还早。
所以,这又是提供给院长的一个郑重又宝贵的建议。
到临了,一切的一切还是要靠自己登台表演。
天下无场外的举子。
准备进京赶考吧。
别再说什么谦虚的话,别再有什么畏难情绪。
有党的领导,有院长关怀,有祖师爷支持鼓励,有别具一格的师父压阵,有好多戏迷粉丝期待,——怎么说呢,还是让我用王派唱词来表达:
红军长征行万里
南征北战天下闯
纵然关山千里何足惧
也挡不住我们红军奔前方
总还记得这一段粉墨佳年华吧。
希冀为沪剧舞台上的男小生做一个表率,为后生辈示范。
谁说沪剧舞台阴盛阳衰?王老邵老解老赵老张老施老称雄的时代难道真的会一去不复返吗,我就不信!
当然,可喜的人才还不少。但从目前当务之急,目前的实力状况来看,天降大任,必须担待。
最后,可以打气也应该打气的是——
先看看好些并非是剧团领导人的一线男演员摘梅的人选:
田磊,二十九岁吧,北风紧,施宜生;
包飞,四十刚出头,折子戏;
华渭强,快到截至年龄,折子戏;
安平,比上面一位小,成败萧何,韩信;
徐铭,不到四十,一缕麻,呆大;
王佩瑜,三十出头,赵氏孤儿,程婴;
........
那最后两位是生角。故而也列在其中。
特别需要点明的是他们都不是院团领导一把手,但是领导重视培养志存高远。
努力努力再努力,加油加油再加油!
至于提供的折子戏段落仅供参考。比起这一块豆腐干来说,那是技术层面的事了。这才是进军号角开始吹响。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3880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请王老孙徐春孙董茅院长关注,还有朱俭本人,贝贝老先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