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时值三八,又据说有入学五十周年纪念——回忆女生张珑
星期五 三月 09, 2012 1:35 pm
时值三八,又据郑州一位校友说有入学五十周年纪念——于是,开张回忆。
第一位是班上女生张珑。
张珑是我们的大班学习委员,杭州人。
西湖美女型。
全国招生,北从山东到南边的福建,浙江人不少——杭州和宁波等地。
圆脸,稍有几点雀斑,并没有减分;健康,还是我们大班中唯一的一位女生在一次学期终了时被指导员专门点名学科考试包括体育在内门门优秀。
刚开始第一学期,她什么干部也不是。
因为新生入学大家不认识,第一任的班干部是指导员按照档案材料指定的,第一任的大班学习委员来自山东文登县。据说她是那里的高考状元。
结果,半个学年下来,那个女状元学习成绩乏善可陈无法担任大班学习委员重任,自动辞职。
因为是我们小班的人选,大概也得从中找后任正好张珑的学习成绩特佳,于是她就成为大班的学习委员,一直做到四清。
后来才知道她是很靠拢组织的,很可能这也是班干部推荐她就任的一个因素。
很快,她就是我们班团支部第一个发展对象。
非团员也邀请去旁听审批会。
第一次听,很好奇。
原来,她舅舅是个右派分子。这个问题被纠缠了好一会儿严正立场。
入团介绍人是班长和生活委员两人。
审批通过。
张珑除开学习成绩包括体育课成绩都优秀之外,其他方面也很活跃比如文艺。
班上排练小歌舞,她总是骨干。比如六样机小演唱,头上兜一块毛巾,就成了农村活到六十几的老太婆。
歌剧江姐风行,很快大家学唱,江姐中女主角以及孙明霞的歌曲女生全会唱。其中,也可以说数她的嗓子响亮。
很快,三年过去。四清下去,自告奋勇一开始就到农村——不是像大部队那样先到工交财贸居民口。
可惜,城郊结合部的这个公社先行试点的两个大队四清成果也是没有多少油水。
文革开始,张珑就和我们班上的大多数同学站到了不同的阵营。
很多人是东方红,张珑是红师筹。
最后,毕业前要成立文革小组——两派各推一人,逍遥派一人三结合。
张珑自然而然就成了文革小组一员。
到毕业那会儿才知道她早早就谈恋爱了。
毕业分配申请表上注明一个字:凌。
我傻傻乎乎地误认为她的他姓凌。后来才听别人说他的姓名是钱爱凌,是我们专业教研组实验室老师钱爱华的弟弟。
这一位人在南昌,部队机关的干活,是技术军干。
于是,理所当然的,张珑希望分配到南昌。尽管还不是军婚——大学期间那时侯不让结婚,明文连恋爱都不行呢。
张珑的派别就是跟着那位未来的大姑子来的。实验室教辅嘛,跟教授们自然有界限。
由于工宣队进校,一场激烈的纷争之后,张珑被分配到湖北京山军垦农场。一年后农场结束再分配就顺理成章地到了南昌——军垦农场军队管,还不照顾军人家属吗。
张珑于是成为十位京山去向中唯一一位出省分配的同学。
据说她分配在南昌床单厂。工作不错,又是军属,政治上一贯要求进步;后来就担任厂长了。
文革后第一次招考研究生,张珑学习那么好,自然就报了名。
同学们知道行情的都觉得她必定考上无疑。
结果,她落榜了。
据也是同学的消息来源,说是复试时要到上海来面试。丈夫钱爱凌特地请假陪同。陪同的目的不是体贴她帮助她考上,而是拖后腿,拉着她上街压马路耗费时间。
由此,可能准备时间不足心情受到影响,最终复试就淘汰了。
原因是丈夫的专业只适合南昌的部队机关,在上海或者杭州都没有可能有对口的工作,那样势必要退役转到地方才能不两地分居。
张珑考研究生如果考上则出路不会是回到南昌。
总之,是失败了——同学中大家都想不到。
是否有那位姐姐跟教研室磨叽,不得而知。但是研究生面试要让考生考上难,要让考生落榜是很容易的。
或许面试老师也不想让军婚破裂吧。
再后来,就听说张珑得肝癌去世了。
据说魂返西湖,葬在杭州。
二十二年后,班上组织一次校友活动,由杭州校友出面做东道主。
久别重逢,实在兴奋。
又是只有我傻乎乎地说了一句话——张珑葬在杭州,大家要不要去看看她。
无人响应。
大家都直愣愣地看着我——觉得我好奇怪哦。
我就此不再吭气。
再见,张珑。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3744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时值三八,又据说有入学五十周年纪念——回忆女生张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