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谢柏梁教授研究生教材自学笔记——5

星期四 一月 26, 2012 3:13 pm



谢教授研究生教材是厚厚的一本书,最后又在看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桢为第一作者发表在《戏曲研究》杂志第五十八第五十九辑上的美文。

仅摘录其中的结束语——

当代戏曲研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当代戏曲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性、现时性,1949年以后戏曲作为艺术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但同时戏曲的“俗”性越来越被“雅”化、思想化,戏曲的娱乐性被较为严肃的教育宣传功能所替代,对作品内容、塑造人物的分析、评价成为当代戏曲研究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着眼点。人们感觉当代戏曲研究比较难,当代研究成果要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比较难,重要的一个原因,要么将现实性与学术性对立,要么将现实性与学术性简单化,无论是主观原因抑客观原因,在一种利益力量的驱动下,做出非学术的选择。其实,学术与现实,学术与意识形态并不是对立不容的,是对立的统一,坚持学术原则也是坚持科学原则,这对戏曲的当代发展非常重要。当代戏曲研究一定程度的缺乏学术性,这种缺乏,有的是无为无力,有的是出于非学术的功利之心,这也是多年政治运动和极“左”思潮带来的后果。立足戏曲本体,坚持学术原则,会带来当代戏曲研究的新面貌,也会推动当代戏曲的发展。学术建设有别于思想宣传,应规范、鼓励当代戏曲研究的学术原则和客观性标准,这对建立、维护当代戏曲研究的科学性意义非凡,没有学术性、科学性就不会有严格意义上的当代戏曲研究。
戏曲不仅是一门古典艺术,还是现代艺术,这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但也因为它跨越了古代与现代,在继承与发展中还有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这是戏曲研究者所肩负的任务。戏曲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双重性,使戏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遭遇着日新月异的现代意识,这种双重性在客观上增加了戏曲研究的难度,无疑,也增加了它在现代学术研究中独一无二的地位。20世纪的收获是史无前例的,21世纪的未来更是大有作为的。

从中得知戏曲史的研究是一门颇具难点的冷门学科。

谢教授孜孜不倦地完成这部大作确实不易啊。

绪论部分的第二个特征是性格化与故事性相结合。

可以说这两者的结合是戏曲文本和演出历来固有的特点。古今中外的戏剧均无一例外。

中国的戏曲也是如此。

发展到当代,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

凡是没有作到性格化和故事性相结合的戏,不是被观众诟病就是为市场淘汰。

谢教授特别提到春草闯堂,也即我在龙年话龙戏一文里假婿乘龙。

其中有一场戏是丫头秋花冒充小姐,各人身份不同自然白口就决然不同。

作为戏曲剧本这个一剧之本的编写者,特别要主义到着一点。

千万不要 混淆了时代,地域和人物本身的经历修养。

比如,目前在电视连续剧里频繁出现的那些台词——出现在二战期间的谍战剧里:

你确认?

我确认。

这就简直是把当代美国英语直接搬来了。

粗制滥造,此为一例。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3605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谢柏梁教授研究生教材自学笔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