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重看《 走向共和》——从马蹄袖到中山装

星期五 十月 07, 2011 1:48 pm



重看《 走向共和》——从马蹄袖到中山装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作


十年前,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纪念之际,中国大陆鸿篇巨制名角云集规模宏大长达五十九集的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面世。可惜,没多久这部极具里程碑意义的热剧大制作就在市面上销声匿迹。

十年之后,值此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重看《走向共和》。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值得探讨也应该探讨的课题多多,这里仅就剧中人物的一些服式谈谈感想。

满蒙马上打天下。出身关外驰骋疆场的满清贵族们把包衣奴仆当作上马石,踩着跨上马鞍或坐上轿子。背朝青天面朝地双膝跪倒两手撑着的姿态等候主人来踩踏,再配上一副马蹄袖,就活脱脱地呈现出一幅牛马奴才相。

纵观满清皇朝从头到尾全部历史,屏幕上的宫廷戏尽是听到满口的“主子”“奴才”。那些王爷们在奴才面前是主子,到了主子跟前却又是奴才。连得“亲爸爸”叫个不停的皇上也要看他的主子真正的“皇上”老佛爷的脸色行事呢。李鸿章张之洞荣禄端方袁世凯跪在那里时可是清一色的马蹄袖啊。

点数中国历代皇朝和世界各国的专制年代,唯满清朝特有的马蹄袖服式可以说是代表封建最典型最可悲的一种服式。这也注定了那就是末代皇朝走向没落面临覆灭的一种象征。

终于,中华民族走向共和的历史转折关口来临了。马蹄袖退出了历史舞台,一种新服色也就此应运而生。那就是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的,以他的名号命名的中山服!

在《走向共和》最后一集里,牛犇客串扮演的老裁缝摇着头对孙中山说:这不是官服,也不是便服,这么多的兜,不合体统。岂不知,这才是合乎体统的服式,一种象征了革命,标志着共和的全新服式。

袖子当然不再是马蹄袖!右边袖口缝上三粒钮扣代表共和的观念:平等、自由、博爱。左边袖口也对称地缝上三粒扣子代表三民主义的理念:民族、民权、民生。

孙中山把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制度进一步阐明为五权宪法。分别用五个兜来表示。

左上面这个口袋表示立法权;右上面那个口袋表示行政权;左下面一个口袋表示司法权。这就是三权分立理念的三种权力。

接下来,孙中山先生告诉我们,他更喜欢直接民权,他对直接民权情有独钟。

直接民权分两种:一种是考试权,另一种是弹劾权。

我体会的考试权是民众跻身官场的一种权力。也就是通过公开的透明的考试制度当上公务员并有逐步提升可能性的权力。凡是杜塞了民众也就是历代所谓庶族进入权力阶层这样一种可能途径,换句话说凡是世族权贵垄断官场的时代,那往往也是激起民变的动荡时代。民众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那末通过考试进入权力阶层的机会也应该是平等的。封建社会里剥夺了相当一部分人做官机遇不准进入考场的不平等做法到了民国终于被推翻了成为旧日黄花。

孙中山先生用右下面的一个口袋来表示考试权。最后一个弹劾权没地儿装了,不要紧!藏在里面左侧有一个内袋就表示了弹劾权。弹劾权是民众的杀手锏。轻易不用,用则大动干戈。所以不在面上而是藏在里边。这弹劾权可跟历朝历代御史弹劾官员大不一样!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弹劾权正是美国国会弹劾尼克松克林顿相同的弹劾总统的权力。

这就是民国当年时行的一种服色——中山装。

孙中山先生毕生就一个希望——让共和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一个口号一个立项,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成为民众牢不可破的信念。

孙中山先生说得多好啊!

曾几何时,象征封建的马蹄袖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也曾几何时,象征共和的中山装广为流行。可于今,不仅马蹄袖只能见之于博物馆展品和清装戏屏幕,连得中山装也从市面上全方位地消失了。

结婚典礼上新郎一律西装革履新娘便是礼服长裙,新郎新娘即便换装则是换上马褂旗袍甚至于还有凤冠霞帔;戏曲摄影复古那是文武小生青衣花旦箭衣长靠水袖蟒袍褶子;连得著名女作家程乃珊都著文推崇长衫说是特别具有男士风采,而并没有任何人来推崇中山装。

从古装服饰跨越到现代摩登,眼下唯一缺位的就是民国那一代独领风骚的服色。时尚啊时尚,潮流啊潮流,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潮流时尚!

抚今追昔,好不令人怀念中山装哦!

——文章登载于全美首家中文简体报纸《新世界时报》2011/9/9第十页,《华盛顿邮报》2011/9/10A8版面。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3496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重看《 走向共和》——从马蹄袖到中山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