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我所知道的美国华人医生

星期二 一月 25, 2011 10:39 am



虽然说有什么不要有病,可人吃五谷杂粮还有谁能不生病呢。

飘零美国,更是容易水土不服心火不打一处来。

这就开一个系列晒晒我所知道的美国华人医生。

第一个是牙医。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你命。

刚起步太太每月才一千美元,还好不必付税。我才来两眼一抹黑分文不赚。干什么都要钱,难哪。

牙齿有窟窿,疼;不能不补。正好我在纽约培训,表哥表嫂介绍曼哈顿唐人街有一位相熟的牙医。

去了,自然是华人。从哪儿移民过来的。

补一下子明码标价比老美牙医便宜得多。

谁叫咱没有牙齿医疗保险呢----那很贵,即使投保也是有自掏腰包的那一部分价格不菲。

太太坐在那张像极了理发店的椅子上,我坐在一张长条凳上等。

那华人牙医穿着普通倒也罢了----没有正规的医用外衣,这里不流行白大褂好像据说是怕给病人心理影响通常见到的有蓝色的有华彩的;可他穿的旧西装短裤居然档里裂了一个口子。

能说啥呢?

不规范是来源于随便,也由于收益。

长安居大不易。

这曼哈顿寸土寸金,就算是唐人街也是租金吓人。难怪就是小小的一个隔间,里面就一张牙科手术椅子。

那裂口裂就裂吧,还好不影响观感。

露出来只是内裤的颜色,倒不刺眼-----不是以前北方那种大花裤衩。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2991

1页/共1页   

作者 留言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二 一月 25, 2011 10:40 am    发表主题:    

这第二个打过交道的也是牙医。

严格地说,她只是中国牙医生,算不得美国牙医生。

不像曼哈顿唐人街的那位,门面虽小自然是有行医执照的。

否则不能开业哦。

这一位也是经朋友介绍,驱车前往芝加哥西郊。挺不错的一个住宅区,挺不错的独立房。

因为要上班,吃了晚饭去的。

黑呼呼地找到门牌号,应门的就是这位上海来的牙医生。

她没有去拿美国执照,就在地下室里有一块地方开发出来一个诊疗室。

设备是齐全的,手艺也相当不错。

不好意思去打问原先来历哪一家牙诊所。

补牙也是二十块美金,收费很低廉的,现金交易。

靠朋友介绍,华人医生华人病患,两相得益。

快出门的时候,她的女儿和毛脚回来了。

说的是她女儿正在攻读医科——牙医,也是女承母业!!!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二 一月 25, 2011 10:41 am    发表主题:    

这一位不是牙科了。

他是肛肠科医生。

说是医生,其实是实验操作人员。本身不带治病的,就是说基本上就是做检查,也不是肛肠科开刀医生。

换句话说,你如果生了什么最后还是找别的医生管用。

他就是一个直肠镜窥测者。

现代医学技术大发展,内窥镜就是一种典型。相对来说,直肠镜窥测又是最简单的一种。因为部位关系哦。

因为他在一个网站发布了如何如何注意饮食如何如何定期做直肠镜探视等本行本业帖子,颇受欢迎。毕竟是医生,行家里手,即做了推销又得到关注。

谁知道后来就跳到其他领域,也比较地杂牌起来了。

这也无可非议,闲不住的人。

直肠镜探视本身操作并没啥稀奇,好比拍爱克斯光。

你去牙科诊治,一个洗牙的助手就能给你拍;胸科也不难,在电视连续剧《那些迷人的往事》里居然让一个小灶厨师去学拍爱克斯光了。

这些个实验操作,好比理工实验室测试仪器都有其规范性。难点在于看片子分析结果。

好比我们那时候打红外作核磁共振,谱线出来了好些操作人员本身是不管分析研究的。据我表姨父说他们医院招一名病理科医生,来的应试者中不乏博士和其他高年资人,要求就是十张片子中看对五张就算过关,可就是没人及格。

这位直肠镜医生最后在网上和别的网友对口舌时破口大骂的最有意思伎俩是要把直肠镜探测器塞到人家嘴巴里。

专业知识医用仪器竟然能派如此用途,可谓新鲜!

由此可见这位来自大陆的医生也不过如此。

不说医术,至少医德不佳!!!

德艺双馨,何其难哦!!!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二 一月 25, 2011 10:42 am    发表主题:    

这算是第四位——不过不是大陆来的,而是来自台湾。

在我接触过的所有美国看到过的华人里面——专指第一代移民,属来自台湾和马来西亚的有教养有素质。

可能跟从小受的中华道德修养教育没有被历次政治风潮淹没冲垮吧。

韩国和越南的都不行,更不用说香港了。大体比较下来,属香港的最次,有的还真不如大陆第一代新移民。

这位来自台湾的华人医生是我在急症胆囊炎发作时认识的。

我在麻醉状态下,他用胃镜一类的带手术刀的对我救治,据说是拿那个口子稍稍花开了一下。这是我渡过难关之后,他来随访告诉我的。

是为救急,不是治本。

后来的开刀摘除胆囊就不是他的事儿了。前后两次手术连续住院住了将近一周,都是卡特皮勒公司买单。那时候幸亏大公司还没有甩包袱——呵呵,通用汽车还没出事呢。

总共大约花了四万美元!好乖乖,真亏得没自己掏腰包。有什么不要有病,至理名言哪!!!

后来,因为过了年龄应该开始查直肠镜,这又遇到了他。

高手啊,一看就是谈吐利索手脚便捷的人。

好样的!!!

哪像上次说到的那个大陆来的直肠镜检测医生,动不动就在网上扬言要把那个医用武器装备塞到与之持有不同意见的网友嘴里去。

水平之高下为人之优劣可见一斑。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二 一月 25, 2011 10:43 am    发表主题:    

这一位可不是仅仅知道了,她是我们的堂房侄女。

排行第一的堂兄他是仁济医院的著名医生,医术高超为人正直工作卖命。可惜英年早逝---就像电影《人到中年》里那样。好多好多真正打拚的知识分子,一心扑在工作上不为自己去钻营,很多都是身体亏了。这就是中国人民的脊梁!

一家子孤儿寡母很不容易!

两个小女儿,很有意思——大女儿立志继承父业从小就要准备去考医科;小女儿知道当医生的艰苦,坚决不当医生。同样是基于父亲的为职业献身精神,走着不同的方向。

人生的选择就是这样,毫无扬此抑彼的意思。堂房小侄女后来念会计进了税务局工作,那真是不要忒适意哦。

大女儿考上一医,邻里轰动。要知道在上海考一医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儿!毕业分配在华山医院也是兢兢业业一把好手。

后来随丈夫赴美——侄女婿也是高材生,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再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包括从新做住院医生终于挂牌就医。

起先也曾经想自己开业,因为一方面还得支持老公的事业孩子的学业——他们的大儿子十六岁就考上斯坦福并且好多大学课程已经取得学分,目前在哈佛攻读医学工程研究生,对于个人开业打理一个摊子的想法作罢。

进入一家医院,当然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医术好,人品好,英语好,医德好——什么都占全了。

没想到的事情是有一件事是让她犯难了——呵呵,当然最后迎刃而解。

她在美国医院里是在小儿科。严格地说应该把个小字去掉。

这也是中美之间中英文不严丝合缝所造成的问题。

美国医院考量的儿科是指到十六岁为止,也就是能拿驾照才不算少年儿童。

问题就来了。

本来儿科的毛病对她来说驾轻就熟,别忘了还有国内的医疗经验呢——一个中国医生每天要看多少病人,远远超越美国医生的工作量。

可是,青春期的男生居然还算是少年儿童纳入儿科的范畴。

不光是一般儿科诊治,还包括常规小手术。

就是常规小手术也难不倒她——小菜一碟!

可是,偏偏是环切手术来了。啊呀,我的妈呀,她怎么会做过环切呢。

这在国内时是泌尿科的事儿。

刚听到这个环切的英文名字,她还根本不懂啥意思呢。

旁边的护士提醒她,就是你先生那里的小手术。

老天哪,她还是不明白!

她先生又不是犹太人。

赶紧查书看本本,终于明白是咋回事儿了。

从此,她就堂而皇之地走上手术台替一些个男“少年儿童”作环切。

别的没啥,就丢下一句话——这些家伙,干嘛不在生下来百日之内割掉算了,偏要挨到这么大了再来呢。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二 一月 25, 2011 10:44 am    发表主题:    

这就结束。

第六位是我们的家庭医生。

原先不明白什么叫家庭医生,也不知道干嘛要一个家庭医生。

最近看到上海市的拾贰五规划里也提到了家庭医生,西风东渐真厉害!

家庭医生其实也就是在医保计划里固定的一位医生,算是掌握了你的全部医疗资料状况(牙齿不算)。有的医保必须有固定的家庭医生来转诊。那么,家庭医生就显得更为重要。

这一位也是来自台湾,自家开诊所。夫妻老婆店----太太跟餐馆老板娘一样坐帐台管收钱。

医生很忙,早晨经常去大医院随诊随访。这也是家庭医生该忙活的地方。

台湾医生态度好,耐心细致,靠这个来吸引固定一大批病家。

多半是老人,他们不会再跳来跳去。可能也挺喜欢他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家庭医生的医术一般都一般。

用医生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就诊病人都是属于保养性质的病家。

也就是说来者为保养,一般性的检查一般性的诊治。

好比中药里的甘草。性温。

有它不多没它不少。加了进去也挺不错。

必须得有家庭医生,这就带出了保养病人这个对我来说更新的名词。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我所知道的美国华人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