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罗慰年:茅台政治经济学
星期一 一月 17, 2011 4:08 pm
新年过后,美国纽约华人聚居的几个中国城,茅台酒价格出现异动。1000毫升装53度飞天茅台,涨到220至230美元一瓶,按照目前汇率,大概在1500元人民币;375毫升65到70美元,折成人民币约400到500元。华人竞相购买,疯狂扫货,有的按箱拿货。
美国茅台酒的这个价钱,比起几年前,可以说是“飞涨”。2008年,中国茅台酒提价时,我到法拉盛的一家酒庄买过两箱。那时的价钱,375毫升53度飞天茅台,才25美元一瓶;1000毫升,68美元。3年翻了近3倍。但比起中国大陆,美国的茅台酒依旧便宜。新年过后,500毫升53度茅台酒价格,在中国飙升到了1200元人民币。美国的茅台酒,刚好便宜一半。
为什么在美国茅台酒比中国便宜?有人归因于美国的《公平交易法》、《克莱顿反托拉斯法》、《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认为这些法律使得美国茅台酒经销商不敢肆无忌惮涨价。这个说法太牵强。个人认为,茅台酒在美国卖不起价,是因为茅台酒在美国没有市场。本地的华人,喝茅台酒的不多。买茅台酒回国送人,每人每次限带1000毫升。纽约茅台酒的价格,是纽约的华人对茅台酒的市场需求有限决定的。
反观中国茅台酒的价格,不是由经济学的市场供需决定,而是由“政治经济学”的特殊消费者身份需要规定。在中国,为了满足消费者身份需要,茅台酒被赋予了“政治经济”色彩,成了政治酒、身份酒、天价酒。茅台酒披上了“权贵外衣”。
有好事者,把茅台酒跟中国的干部级别连在一起,把茅台酒的价格跟中国的处级干部的工资挂钩。一般而言,一个处级干部的工资收入,大约可以买10瓶茅台酒。30年前,一瓶茅台酒的价格,是8元人民币,那时的处长的工资大约是80元一个月。如今,一斤茅台酒的价格,大约还是一个处长的工资的10份之1左右。
茅台跟权贵挂钩,是茅台酒价格年年上涨的根本原因。最近,佛山高明区,有几个局长落马。其中,有一个被称为“茅台局长”。此人“性格豪爽,喜饮酒,尤钟情茅台,每宴必喝茅台。”因为有“茅台局长”的名号,逢年过节,上门送礼都提着茅台酒。被查处时,家中搜出20多箱茅台。
高明“茅台局长”负责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管理。茅台酒成了局长和地产商交易的触媒。茅台在这个经济游戏中,不过是一个媒介,搭起权贵与建筑商勾结的桥梁。问题的核心是,地方政府这个本来为管理和服务社会而设的机构,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异化为“自营自利”的超级经济实体。官吏们则是这个超级经济实体的CEO和大小经理,发展是他们升迁的筹码。
高明区是个仅有数十万人口的小城,车辆并不多。却同时有好几座立交桥在建设中。高明某大型楼盘前的一条大路,本来交通顺畅,只要加一个红绿灯就可以解决来往车辆的流量问题。偏偏挖地三尺,硬生生建一座立交桥。由于资金不到位,建了好几年还没建好,搞得乌烟瘴气。建桥造成交通混乱,车祸不断,已经出了8条人命。可惜,第8个不是”铜像“。这样的经济建设,不光无事生非,还给百姓生活带来无休止的困扰。如果说“幸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衣食住行的问题,而不是天上白云。”生活在这样的交通状况里,那里还有“幸福”可言?
“茅台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现象。政治的经济化、经济的政治化,把经济发展作为社会第一优先次序,为发展而发展。而在目前中国”下权上授“的政治结构中,只有发展,才是官员升迁的”硬道理“。于是,中国出现了只为追求GDP政绩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性经济开发。地方政府,相互攀比;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和标兵靠近,和追兵拉开距离。“中国进入史上最大的经济“大跃进”。
中国经济搭上只有加速功能,没有刹车功能的“竞速列车”。如果继续以地方政府这个超级经济实体的“拆迁经济”为引擎,在茅台酒酒精、个人经济利益、政府CEO升迁等“燃料”的推动下,中国原本应该平稳行驶的经济列车,将会像最近美国上演的《unstoppable》电影里的那辆只能加速、不能刹车的无人驾驶列车。这驾独自超速的经济列车,撇开世界上其它经济体,轰轰隆隆向前奔驰,能不能通过人类经济史上最大的一个拐弯点?
来源华夏快递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2960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罗慰年:茅台政治经济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