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做 功
星期五 十二月 24, 2010 12:57 pm
浅说表演程式和演员必须知道舞台生活的重要性
戏曲表演程式是戏曲舞台创造角色的基本手段。没有表演程式也就没有了戏曲表演。当然每个剧种由于地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其表演程式也就有其自己的风格特色,但是强调表演程式的性质是一样的。因此,许多戏曲工作者认为一个演员在学戏之始,首先要学会各种戏曲表演程式,也就是先要学会角色在舞台上的一整套生活方式,这样才能胜任舞台表演。
什么叫程式?程就是标准,就是规矩。给艺术形式设立一定的标准,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形式,就叫做程式。
戏曲艺术程式化的范围,不是只限于动作,可以说它在舞台上是无所不包的,凡是戏曲舞台上的一切,无一不是程式化的。舞台演出由始至终是用一系列程式组成的。那么,是不是只要学会了各种程式,就可以演好戏了,当然不是。如果不从再现主题思想、体现人物的性格出发,而是单纯的以虚拟手法和程式出发,那就会造成虚假和形式主义的表演,反而把有利条件变成不利因素。具体实例以后会举例说明的。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说过:“演员要灵活运用程式,不要让程式捆住手脚,如果必要的话,在风格统一的原则下,程式是可以随意突破的。但是,前辈们创造出许多优美的程式,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是从生活中吸取来的。我幼年学戏,根本不懂程式的奥妙,师父一遍一遍地教,我认认真真地学,做到准确了,才可以上台演出。在台上演出了相当长时期,这才渐渐地得心应手。掌握了程式,能够运用了程式,才渐渐地发生变化。一个演员要学会演戏,如果不经过勤学苦练程式,想靠一点小聪明跨大步、抄近路,这样的话日久走样,终究会塌。”
梅大师的这番话对演员可谓是语重心长。想学好戏无近路可走。更是告戒演员一定要学好程式。是啊,真正的表演艺术家是演出来的,那是经得起风浪的表演艺术实力。
现在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舞台和舞台生活。有些人也许会说这个有什么好介绍的。可不是哦,学问大着呢。
舞台。最早的舞台三面都是能看戏的,没有布景,也不用幕布。这种状况和我们到农村去业余演出很相似。因而演员上台表演得根据舞台的条件而作特殊的創造,具备特殊的风格。演员上场以后怎么表演,如何用特殊的动作把环境表现出来,便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的剧院当然是只能正面看戏了,但是,在舞台上的一系列动作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一系列舞台生活都是有程式的。一个好演员必须具备好的表演工具,上面说过的唱功、念白都是演员必备的表演工具,下面要说的做功当然也是表演工具了。我国的戏曲历来讲究唱做并重。戏曲表演的做功,如同“万花筒”里面的花絮:变化多端,永无止境。为了介绍的方便,也为了能使好友们容易听明白,我按表演动作的主要特征分为以下几种:1、虚拟动作,2、姿态动作,3、情绪动作,4、典型动作,5、生活动作。内容非常丰富,做功和五法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有一点,希望能为好友们以后在表演戏曲时有所帮助。这些动作其要点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以虚拟为主的浑然一体。
一、虚拟动作
虚拟动作要摄其神、拟其形。
1、舞台上有两个门,一个演员必须要懂的这两个门的用处,舞台左边的门叫上场门,过去在门额上题有“出将”;右边的门就叫下场门,在门额上题有“入相”。这样就明确了出入门。但是,右边的下场门在特殊情况时,也可以用作上场门的。例如,根据剧情的需要,演员(角色)上场以后必须进入房间,而剧情规定他不能待在舞台上,那么他只得离开舞台上进入“房间”,注意是进入“房间”。他刚刚进入“房间”,忽然外面有人叫门,此时的演员(角色)就必须从右边的下场门出场,因为他是从“房间”里面出来的。这个就是程式、是规定。剧情没有特殊需要是不能随便变动的。观众看的明白。反之,如果剧情需要把“房间”设立在左边,动作的顺序是一样的,从上场门下,再从上场门上。不能演乱套了。
2、由于舞台上没有具体的布景,而观众坐在台下看戏,却是要知道演员此刻在做什么?这时候演员就要做虚拟动作表现出来。所谓虚拟动作就是无实物,有时靠演员用徒手表表演或用道具象征实物来表现有鲜明实物感的动作。例如:开门关门、趕鸡趕鸭、打石放炮、飞针走线等劳动动作;刀枪拚刺、挥拳摔打等战斗动作;骑马蹬车、步行乘船、飞涧过桥等行进动作;赏花观鱼、摘花捕蝶、等游览动作;这些在生活中都是有实物对象的动作,在戏曲舞台上却是去掉了实物对象,全靠演员的表演去表现出鲜明的实物感。艺语有“不实当作实,非真认作真”的说法。无流水偏舟,却要见船在碧波中荡漾;有鞭无马,却要见战马飞奔驰骋;狭小的舞台上,却要让观众看见長途跋涉的情景,这就是虚拟动作的功能。
3、掌握和创造虚拟动作要摄其神 、拟其形,亦即揣摩其神情、摹仿其形态,使之成为概括集中、象形逼真的舞蹈动作。它的要点是抓住生活动作的基本特征,生活动作却是舞台动作的原型,也是检验舞台动作是否真实的标准。所谓像不像是针对舞台动作是否符合生活的实际而言。但是,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的真实,而是对生活的概括和升华,把揭示生活本质的艺术材料熔铸于形象之中。
二、姿态动作
什么是姿态动作?是指四肢同时分布在高低、上下、左右各个部位富有工架的舞蹈姿式;它往往是一组动作中的主干,有时是过程动作的结果,有时就是过程动作。姿态动作一般具有:姿式美、节奏强、和相对静止的特点。因而往往是给观众影响比较深的部分。由于它有这样的特点,便使它产生如下三大功能:使主干动作突出;使身段有层次而且清晰;给观众美的享受。
姿态动作的要点是舒展、挺拔,使它在整个表演动作中放射出闪亮的异彩。否则就显示不出它的功能。
亮相。亮相是戏曲中重要的的姿态动作。亮相是一瞬间相对静止并富有雕塑感的造型,它在集中展示 人物精神面貌方面具有特殊功能。特别是角色第一次与观众见面的亮相,如果动作做的好,就能起到介绍人物身份、心情、动意的作用。 剧情发展过程中的亮相,还具有制造 气氛、分清剧情层次、起到文章句号和分段的作用。亮相是节奏较强、棱角较锐的姿态动作。
三、情绪动作 这一个动作对于演员来说非常重要,希望需要的好友认真去体会、学习。
什么是情绪动作?是指直接表达人物某种思想、某种感情的动作。如:唱、念时帮助表达词意或者内在感情的手式、表情;代替语言的哑剧动作;表达哭、笑、羞、恨等的情绪姿态。
情绪动作不仅可以把剧本中规定的人物对话、唱词的内涵生动地表现出来,而且还能表达出那些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感情。我们常常听到观众称赞某个演员“做功好“,主要是指情绪动作。这个部分的动作要求设计细腻,表达贴切;所谓细腻,就是要捕捉住能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细小动作;所谓贴切,就是动作要做的分寸得当、真实感人。观众可是看的非常清楚的。我现在先来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
据说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看戏,有一天,他陪伴太后看戏,上演的剧目是《长生殿。惊宴》。李隆基和杨玉环一出场,李隆基就有一段唱:"天高云淡,列长空数行飞雁…"谁知道演员唱到这里时,乾隆不高兴地一挥手,说:"换了,拉出去。"这个拉出去意味什么大家很清楚的,马上换演员,谁知道这一个演员唱到这里也被拉出去了。班主急啊,拉出去的可是两个最好的演员,那里还有演员呢,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一个在平时被看成没有出息的演员站出来说:"我来演"!也不管头答应不答应就上台演出了,他知道已经没有好演员了,如果不演,全班人马统统得死。他非常冷静地表演,唱做并用,有声有色,在唱到"天高云淡。。。"时,他边唱边看天空,并且手指天空及远处。乾隆非常满意地大声说:"好!赏!"。这个演员后来当然红了,这里就不多说了。那两个好演员还好没有杀掉却是不能演戏了。为什么会这样?原来第一个演员一上台看见乾隆坐在那里,吓得头都不敢抬了,腰也不敢直了,第二个已经吓破胆了,自然演不好戏了;第三个他已经不怕死了,而是要保护一班人马的命了。但是关键是他完全按戏的要求在唱、做。乾隆事后对班主说,你唱戏的人怎么可以把看戏的不当一回事,天空在上面,你看地下是什么意思嘛。。。这个虽然是一个经不起考证的故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演员在演出时。如果不进入角色的情感世界,不认真表演,那么是决不能演好戏的。
情绪动作是以感情体验为基础的。但是它却是以面部表情为中心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业余演员或者爱好者上台演唱基本是以清唱为主,因此面部表情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一个演员如果没有面部表情基本功,那就无法将你体验到的情感表达出来。许多业余演员尤其是刚刚学习唱戏的人,由于不懂运用面部表情动作,因而面部肌肉死板、眼大无神致使表演千人一面,万感如一,仅仅用一付面孔对付观众,以不变应付万变,是无论如何表达不出千变万化的感情的。
说了姿态动作,下面就来说一下“情绪动作”。我个人认为这一节对刚刚参加演出的人来说非常重要,你看完以后,也许和我会有同感的。
2、情绪动作
情绪动作是指表达人物某种思想、某种感情的动作。如:唱、念 时帮助表达词意或内在感情的手势、表情;代替语言的哑剧动作;表达哭、笑、羞、恨等的情绪姿态。情绪动作不仅可以把剧本中所规定的人物对话、唱词的内涵生动地体现出来,而且还往往能表达出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感情。我们常常听到观众表扬某演员“做工好”,主要指情绪动作。
情绪动作是以感情体验 为基础的,但是它却是以面部表情为中心的(我们业余演员一般来说清唱的时候多,故而一定要学会面部的情绪动作)。对一个演员来说,如果没有面部表情基本功,那么就无法把你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以不变应万变是无论如何表达不出千变万化的感情的。我们初学演戏的人,由于不懂得运用面部表情动作,加上一上台就紧张,因此脸部的肌肉死板,眼大无神,致使表演时千人一面、万感如一,只有一付面孔对观众,这样当然是不行的。情绪动作的设计要求非常细腻,表达贴切;动作要做得分寸得当、真实感人。
我们面部的眼睛、眉毛、脸、鼻子等部分都是表达情绪的工具,眼睛的表达是主要地位,但是其它部分的辅助和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想在台上好好表达的话,平时就要好好的练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是老一辈艺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下面我浅说如何表达面部各个器官的情绪动作,希望能为需要的兄弟姐妹起到一点启发作用,关键是大家要学会“举一反三”,表达起来才能运用自如。
嘴在艺术表演中是唱、念的主要器官,但是它的张、合、翘、瘪、闭等动式又能表达各种情绪。自古以来,文学家常常用“张口结舌”、“欲言又止”、“目瞪口呆”、“咬牙切齿”、“张牙舞爪”等词来形容人的仪态、情绪。大家看到了,这些词都和嘴的动态有关。人在惊讶时,嘴必定是张开的;小惊小张、大惊大张。人在微笑、思考、观察时,都是比较平静的,嘴一般总是合着的。闹情绪不乐意时,嘴往往是翘着的。极端藐视某人某事时,嘴总是瘪着的。愤怒、激怒时,嘴往往是紧闭的。人在“欲言又止”时,必然是先张嘴,然后又合拢。人在向往或者回忆某些幸福事情时,嘴往往会情不自禁的张开、合拢。可以说的太多了,关于嘴的表情动作就不多说了。
眉毛和眼睛更是必须要学会的情绪动作。眼睛的瞪、睁、眯;眉毛的弯、皱、竖、倒等样式,都是不同感情的表情。
人在高兴时,总是“眉开眼笑”,非常高兴时“开怀大笑”,人逢喜事精神爽嘛;当然,有的笑也会皱眉毛的,如“哭笑不得”、“有好气有好笑”。反正,人在心情快乐、开朗时,眉毛总是舒展松驰的。人在痛苦、苦思冥想、反感时往往是“愁眉苦脸”、“愁眉不展”等等的情绪表现出来。竖眉表现极度愤怒,眉毛往上挑,“怒目相视”;倒眉表现哭泣、哀愁、痛苦和病态;不过表现你同情别人时往往也会倒眉的;有的人说话时,眉毛会一上一下的跳动,“眉飞色舞”,在舞台上往往把这种表情用作轻佻的表情。
还有脸部肌肉的沉与启、紧与松,也是表达不同心情的。人在生气或不高兴时,脸皮总是拉下来的,此时的脸部肌肉是下沉的;人在兴奋、感到幸福、非常愉快时,脸皮向上启的,脸部肌肉是松驰的;人在愤怒时,脸铁板,脸部肌肉是紧绷的,而惊恐时,脸部肌肉会颤动。
总儿言之,面部表情要根据剧情和人物的感情来选用。其实,有许多必须要表现的情绪动作唱词中已经告诉你了,只要我们仔细、用心的去观察、去琢磨,你一定会得心应手的。
3、生活动作
沪剧的一大特点是演出现代戏比较多,而生活动作在现代戏中运用比较多;生活动作和程式动作有一些不同,程式动作具有较强的舞动作,而生活动作是生活本身的形态动作,如:倒茶、擦汗等等。但是,舞台上的生活动作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动作,需要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集中和美化。不过,在表演时要求我们表现得更自然。更贴切。
完成了。呵呵。兄弟姐妹们,但愿这篇日志能为你服务,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 没有用,我也谢谢你能耐心的看完。
作者:过客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2871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做 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