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
粗读杯浪兄诗--两首
星期二 十二月 07, 2010 2:31 am
杯中冲浪诗歌2首
《父亲的告别词》
父亲
最后
不再
咳嗽
在呼吸急促的当儿
他匆忙得
很像自语
他说
“完蛋了!”
完蛋……
最后
他真的
完蛋了
我听到第二个声音
是他胸脯
“扑哧——”的响音
真的
和轮胎杀气
很像
然后,好久,没有声音
一直到现在……
《知了》
知了叫的时候
是那种
声音——
农村人
哭丧
农村人坐在地上
知了坐在
农村
的树上
---------------------------------------------
这两首,是很具杯浪兄风格的诗。
简评第一首:
《父亲的告别词》
这首诗,几个环节,轻而易举地手法处理,有令人震慑的艺术力量和效果----
无惧、淡定、正视生命终结。
(也可以说,没有什么处理,白描,这是诗人的功力所在)
短促,惊悚,肃静,庄严、无奈,
在生命弥留之际,留得生死别离时刻的永恒的新鲜
父亲最后那一句颇具黑色幽默的告别,莫不是揭示生死如常的淡定
死神已来到眼前,
“完蛋了!”
令我惊厥!我一直在琢磨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想笑,却被死神的力量镇压着,心脏一阵阵惊悸收紧。
“父亲
不再
咳嗽“
说明他已经与病魔拼到最后,再没有力量,咳嗽了。
按常理说,人到了气尽灯灭之时,早已没有多余的能量去恐惧去想其它。
然而,临死前的父亲又是异常的清醒,仿佛再回顾一眼坎坎坷坷巅波的一生。
告诉自己也是告诉所有的亲人,关于“我“的,世间的一切,即将结束。
第二个令我惊厥之处:
“真的
和轮胎杀气
很像”
和轮胎杀气(可能用北方的方言讲,应是SA 气,不知我说得准确否,)
最后活着的一口气,再也守不住,缓缓放出, 气尽人尽。
这一刻,让活着的亲人是多么熬煎无奈,那宝贵的一口气正在一点点泄入空旷的自然,生命正在一步步远去,伸手够不着,留也无法留。
第三处令我惊厥, 是诗的结尾
“然后,好久,没有声音
一直到现在…… “
时光就定格在父亲断气过程的那一瞬间
父亲就活在那一个瞬间,永远鲜活
无论多少光阴流逝,再追溯过去,那一刻
父亲鲜活,保持他应有的温度,说话腔调, 和动作的缓急
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一刻,关于父亲
更要突出说明的一点,这里诗人所写的父亲,是一位芸芸众生中普通平凡的小人物,没有显赫的身势和地位,生命低到尘埃里,顽强淡定,正因如此,正因那些朴素的字眼造就艺术的生命常青。父亲永远鲜活!
粗评,草草,还有很多感觉说之不尽。
12.6
--------------------------------------
再来粗评一下《知了》,不知摸错脉了没有,先说在这。
其实,我想,诗人是以对比反讽的手法意在写农村人的“哭丧”
农村人
哭丧
坐在地上
在记忆中是很熟悉的场景。
这首诗,有其深厚的现实意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我已经远离了农村很多年,对这一点的嗅觉迟了些。每每电话回去,探不到什么凤毛麟角,少了触须之感。
其实我不情愿并害怕这种对乡村生活的远离和嗅觉的迟钝。
目前是没有办法,个人意愿与现实生活总是局限于无奈。
(这是题外话不得不说的纽带)
知了,高声,聒噪,千篇一律的格调,你几乎听不出旋律,分不出是忧伤还是快乐,是个直嗓门,农村人好用的词就是直叫唤或直嚎。可以说,无味,无谓。
而哭丧,本诗中的哭丧,(取景于广,立意于点)无疑具备了以上这些特征,为什么这么说呢?
哭丧,本是一种风俗,一种本应悲伤的场景,为何却用“知了”来反讽?是不是一种对死者及亲属情感的亵渎?非也。
诗人这里想表达的是:
乡村里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一种仅为风俗的风俗。借以反讽。
在乡村生活过的人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认知。
记得很多年前,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哥对着周围就说过这样的话:看看那些不孝的儿女,父母亲在时不行孝道,死后还哭给谁看,(扎牛做马送银子,不如活着时给端一碗饭。)
这不是明摆着和知了一比高低么。
说广了,哭丧,本身是一种风俗,无可厚非,不同的地域还有着不同的章法流程及仪式。
历来在中国,还有年老者离世,红白喜丧掺半之说法。
但《知了》这首诗,取意在一个点上,成景,成意,成味。这就是其意义所在。
诗的开头,诗人以知了叫的声音引出农村人哭丧,以宾套主。(呵,我的说法)
给“哭丧”就蒙上了一层有味道的纱,渲染了场子,就如王熙凤出场,这是手法。
农村人坐在地上
知了坐在
农村
的树上
把两者再次放到一起,一上一下,对比与讽刺的意味更为强烈,同时更圈定了环境,“农村”,加重了环境的浓重色彩。
整首诗,句法的序与断,恰到好处,读来,真是享受。
这是这首诗的魅力。也可以说是杯浪兄创作下的诗歌的魅力,我喜欢,嘿嘿。
诗歌来源于生活,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这首,是很好的典范。
回头再补个小故事:
前天晚上听姐南京打来电话里讲,她住的小区里,隔壁楼的五楼上,一大早七点钟跳下来一位老人,而其女儿和女婿则抱着头皮磕破的女儿(老人的小外孙女)去医院,而跳下的老人脑浆迸了几米远,却一时无人问津。这个故事,你信不?
天天在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看这个刚发生的打死我也不信的故事,只顾吾幼哪有吾老啊!
小时候在农村,小孩子天天唱这样的儿歌:
“小小槌,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注:小小槌即小麻雀)
粗读12.7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2807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桃李不言
-> 粗读杯浪兄诗--两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