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从十九到九十——上海女性母亲篇其一:革命老人之八
星期六 十月 16, 2010 4:02 pm
宋志文在最恰当时候出现。
可不,就是大救星来了。
宋志文自己就是九十二岁。他的发妻九十岁,长期卧床这个病那个痛的。刚刚去世断七。
挥手从兹去,正天涯孤旅。
宋志文他到了上海,来看望故友。
故友的三个孩子惊诧莫名。从未听妈妈说起过。更没有可能听爸爸说起过。
但是,电光石火之间,三人也迅即恍然大悟。
女作家张洁写过一本很有名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很可惜,现在古狗搜索单单打进去张洁这两个字,冒出来的周立波的老婆。要搜索女作家张洁这才是本尊。
那末,可以有一本小说——初恋,是不能忘记的。
别说,就是九十多岁的老人,眼睛里照样会流露出爱意。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妈妈很安详。那种老是怀疑别人偷了她的钱的眼神绝对地消退了。
不恼不吵不糊涂。
我来看你了。就这么简单的五个字。一切恢复宁静,一切归于平淡。
平平淡淡才是真。
彭爱华老太太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滨海护理院。毫无怨言。
你们走吧,不用惦记我。
三个孩子如释重负,各自奔向三个不同方向。
全程陪同的是宋志文。宋志文也就此住进了滨海护理院。
同出同进,同心同德。
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
三生石上还是有缘!
最大的爱抚也就是握握手而已。
彭爱华宽心,心定了;宋志文满足,心安了。
念念不忘的初恋。
那宋志文燕大大二,迎接新生时候的第一眼就促动了心潮。
再木呐的人,在爱的涌动下也会有勇气表示。何况,宋志文古文底子好,诗词功夫到家。
打碎水缸洇过去----可惜都碰到了橡皮墙壁。
等到明白了究竟,再等到看清楚对手(恐怕还算不上情敌,因为宋志文根本不在候选人名单上),他就自动退避三舍。
自己一介书生,却又不喜欢不希望投笔从戎。这儿的战场单指革命战场。上街啦,游行啦,贴标语啦 ,喊口号啦。宋志文打心底里觉得这些很可笑。
可是彭爱华属于那种勇于背叛自身阶级的新女性。到一旦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口悬若河把共产主义理想描述得近在眼前的地下党员还是支部组织委员出现的时候,春潮涌动不可抑制。
说白了,那时候的燕大早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说透了,那年月的燕大已经是胜券在握。
四九年兵临城下,任谁也看得很清楚——北平即将和平解放。这个革命绝不会有多大风险,投身革命就是很时髦的了。
彭爱华在心爱之人介绍下入了党。时值四九年春夏之交。把个一贯落后的宋志文更是远远地甩开在千里之外。
南下南下!
南下的彭爱华很快就结了婚,定居在上海。别忘了,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之前含三十日参加革命的都是离休干部哦。
谁能想到,宋志文和彭爱华到了九十开外又第二次握手呢。
-----第一次握手就是迎接新生那会儿。还是彭爱华主动大方,跟坐在长桌后面检点登记新生名册的宋志文伸出右手。
*****************
备注:这是母亲篇的部分内容,仅仅涉及这一段最干净最纯洁的爱情。其余内容以后再陆续贴出。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2557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从十九到九十——上海女性母亲篇其一:革命老人之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