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独脚戏”的来历—— 一个人的堂会
星期三 五月 26, 2010 8:11 am
一个人的堂会
日期:2010-05-26 作者:王汝刚 来源:新民晚报
王汝刚
王无能先生是滑稽界鼻袓。他原名王祖荫,又名王念祖,小名“小辫子阿魁”。1892年农历七月初一,出生于苏州。从小随父来沪读书,后在洋行学徒,因为有表演才能,参加文明戏班子,担任丑角演员。
1917年春天,王无能随民兴社到苏州阊门大戏院演出。他经常观看街头艺人表演,触类旁通吸收艺术营养,回到后台绘声绘色模仿给大家看。据说,王无能钻在桌幔后,能够一人模仿六个人吵架,声音高低错落,形象层次分明。
那年,江苏督军程德全的姨太太过生日,为了增添气氛,准备请戏班子来唱堂会。督军程德全追逐时髦,他听说社会流行文明戏,因此吩咐副官去请文明戏班子唱堂会。谁知文明戏班不同旧戏班,艺人们自命不凡,认为在舞台上宣传维新革命思想,决不能等同旧艺人做派。因此,推三托四不愿唱堂会。管家只得对戏院老板施加压力。老板无可奈何,只好说服王无能前去应差。
几天后,督军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虽说是姨太太过生日,但还是来了不少贺客。有位常熟老太,仗着是姨太太的亲戚,倚老卖老,在宴席上百般挑刺,连连摇头泼冷水:“好哉,只请一位艺人唱堂会,能让大家哈哈大笑,我是不会相信的。依我看呀,主要是看不起姨太太……”常熟老太一番抢白,弄得管家很尴尬。
王无能胸有成竹走进寿堂,直奔常熟老太身边,操一口流利的常熟方言打招呼:“啊哟,大阿姐,嫩(你)也来哉,今朝嫩件衣裳颜色鲜来(今天你的衣服颜色真鲜艳),赛过十七八岁的小仙娘(小姑娘)”。常熟老太一时弄不清这是何方来的神仙,也就糊里糊涂与王无能攀谈起来。王无能硬是凭三寸不烂之舌,把常熟老太逗得乐不可支,笑得缺牙的瘪嘴老半天合不拢。这时,管家才上前挑明:“亲家太太,这位就是滑稽先生王无能。”常熟老太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眨,马上转口:“到底是有财有势的大户人家,真有办法,请个滑稽先生好笑格,笑得我肚皮也痛煞哉。”
就这样,王无能一个人在督军府唱起了堂会。他一会儿表演各地小贩叫卖和各地堂倌吆喝,一会儿演唱方言京戏,生动有趣的语言,滑稽突梯的动作,赢得众人满堂彩声,有趣的是,那位常熟老太竟成了王无能的啦啦队,她不断地捧场叫好:“好,再来一只。”这场堂会,督军程德全十分满意,送给王无能一套长衫马褂料子表示谢意。
后来,王无能回上海笑舞台演出。某次,他请郑正秋先生吃酒,把督军府唱堂会的事,作为笑话告诉师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几月后,上海明星电影公司老板之一的邵醉翁过生日,郑正秋带着王无能赴宴。席间,郑正秋起身拱拳为礼:“今天,邵老板千秋,兄弟我特地带徒儿王无能献丑。”于是,王无能把督军府的堂会戏重演一遍。这种新颖的表演形式,逗得观众哈哈大笑,造成很大影响。后来,不断有人请王无能表演。王无能索性邀请钱无量作搭档,把表演形式定名为“独脚戏”。
从此,上海舞台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曲艺形式“独脚戏”,并且声誉鹊起。岁月蹉跎,历经曲折磨难,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列。
(100526)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2108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独脚戏”的来历—— 一个人的堂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