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央视春晚感慨之九
星期日 二月 14, 2010 10:47 am
央视春晚的歧视不光是对中华文化优良传统之一的戏曲,而且对南方这一大块地区。
中国的政治重心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集中在北方,偶有变动却也始终是黄河流域为主宰,长江流域的作为政治中心大半短命。四川只是陪都,李隆基也就是逃难才想到那儿。
因此,联想到央视春晚这种几乎一边倒的轻视,情势,歧见是不奇怪的。
文化和政治的密切相关性决定了央视春晚有决策权的班底之倾向性,这也丝毫不奇怪。
可问题在于是否应该对这样的一个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最大的遁词是不是普通话,观众听不懂。可为啥赵本山的翠花上酸菜式的东北方言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借助央视春晚反而大为流行了呢。
我们不说海派文化所在地上海。上海方言确实是为不少人感到难懂受到非议,把它撇开不谈免得问题复杂化。这儿也不提及海派文化对京派文化的挑战和成就。更不涉及周立波的婉拒央视春晚却又北上抗战。
我就集中在南方地区整个儿的被忽略这个问题上来。
既然东北话河南话在央视春晚小品等节目里有所体现,那么安徽话湖北话(只要听听黄梅戏和汉剧就成)为大多数南北地区观众通吃就不是奇怪的事了。
说到底,赵本山擅长的小品不也是央视捧出来的吗?以前堂会擅长的乐见的相声被小品挤压,那是小品更具生活化情景化,于是小品才逐年牢牢占领了央视春晚的舞台。
那么,只要肯捧敢捧,真正照顾地区性平衡至少是南北平衡而不是一边倒的小品节目就不该是现在这样子安排。
好啦,静等着央视春晚的改革,那么南方色彩浓厚的幽默包括乖乖龙地冬韭菜炒大葱在内也必定会风靡一时。我相信这乖乖龙地冬韭菜炒大葱绝对不比翠花上酸菜难以听懂。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1826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央视春晚感慨之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