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有房有车中产阶级为啥也哭穷

星期五 二月 05, 2010 12:31 pm



转贴按语——尽管对于中国中产阶级是否存在仍有不同看法,此文还是可以供中国中产阶级参考。


  根据美国皮尤民调公司的调查和研究,美国的中产阶级人数约占成年人的53%。在美国,中产阶级按社会地位本身也被分为四个阶层,这包括富有的中产阶级(The Top Middle)、渴望的中产阶级(The Anxious Middle)、自我满足的中产阶级(The Satisfied Middle)和挣扎的中产阶级(The Struggling Middle)。

  在美国学者的研究中,中产阶级也是对民众社会地位一个非常含糊的定义。总体而言,美国的中产阶级的定位要看教育程度、所从事的职业、经济地位以及社会影响力等。上层中产阶级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从事的工作以白领为主,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职业性职业、医疗教育、大众传媒、工程等领域。大学教授、医生、工程师、律师、建筑师、记者、公司的中层主管、作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财务经理、高中教师、高级护士、药剂师、分析师等是人们最常见的上层中产阶级成员。而公司下层管理人员、销售员、秘书等则是典型的下层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尤其是上层中产阶级成员拥有令人羡慕的职业、较高的收入、衣食无忧、对社会思潮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常规上讲,美国中产阶级人口约占成年人的45%至55%。

  美国算是世界上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一个国家,中产阶级的形成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这几年美国遭遇经济危机,中产阶级受创最重,连大学毕业的80后也成了挣扎的一代。中产阶级走下坡路将会动摇美国的社会稳定基础,所以奥巴马25日提出协助中产阶级家庭的新方案,要为中产阶级解困。奥巴马协助中产阶级家庭的新方案包括为要照顾子女的家庭增加免税额、为学生贷款的还款设定上限、为有老人要照顾的家庭提供援助,并要求公司让员工选择为退休基金储蓄供款。

  说到美国的中产阶级还有另外一种比喻,按社会地位来分,中产阶级上有富人、下有穷人,中产阶级夹在中间,就如同三明治一样,所以现在的美国中产阶级也被称之为“三明治一代”。从家庭上讲,中产阶级成员既要照顾子女、送子女上大学,还要照顾家中老人,就如同潘虹当年主演的“人到中年”一样,不过那时没叫个洋名“”三明治。

  对于美国的社会阶层,学术界有不同的分类,但基本上大同小异. 学者吉布尔特将美国社会阶层分为资本家阶层,他们占美国人口的1%,他们由大公司的主管、高层的政客和遗产继承人组成,接受常春藤学校教育在这个阶层极为普遍。中产阶级上层,约占美国人口的15%,他们大多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很多人拥有研究生学位,这个阶层的人虽然也是工薪族,但他们大部分从事职业性的工作以及在公司担任中层主管。中产阶级下层,约占30%。这个阶层的人也可以被称作是白领阶层,大部分人大学毕业。劳工阶层约占30%,他们主要由办公室文员和蓝领工人组成,一般只是接受过高中教育。

  贫穷劳工阶层,约占13%,他们基本上属于蓝领工人,高中以下教育程度。贫民阶层,约占12%,他们大多为失业者或是打零工者,只具有高中以下教育程度。

  富有的中产阶级:幸福健康快乐

  富有的中产阶级主要由男性组成,他们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不少人出自名校,经济收入较高而且有保障,其年中位收入为8万6280美元,而且前途光明亮丽,他们占美国中产阶级人数的35%。在美国中产阶级中,这类中产阶级的教育程度最高,收入最高、身体也最健康。他们当中有40%是大学毕业,29%在上大学,32%的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三分之二家庭年收入超过7万5000美元。

  在这类中产阶级中,75%的人拥有股票、债券或是共同基金,33%的人有储蓄公债利息收入,86%的人拥有IRA个人退休帐户和401k退休福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很满意,而且也不差钱。

  这类中产阶级人群主要由医生、律师、大学教师和其他各类职业性专家组成,96%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是出身于豪门世家,往往是通过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70%的人认为,他们比自己的父辈更为成功。

  他们更相信人命运的改变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多数人也认同“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一观点。在政治观点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介于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但对社会事务比较关注。

  渴望的中产阶级:对生活不满意

  渴望的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仅次于富有的中产阶级但高于自我满足的中产阶级和挣扎的中产阶级,但这类中产阶级在所有中产阶级中是最不快乐的人群,也就像俗话讲的高不成、低不就,钱不多不少、生活不紧不松,想更上一层楼吧心有余力不足,不上吧又不甘心,他们约占中产阶级人数的23%。这部分中产阶级似乎是已经实现了美国梦,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却认为自己的美国梦并没有实现,因此尽管他们收入不算太低,但却对生活不满意。他们会经常抱怨现在的日子比十年前还要艰难,而且对自己的子女能否过上比自己的还要好的日子信心不足。

  他们当中30%的人大学毕业,70%的人家庭收入超过5万美元,三分之一的人家庭收入超过7万5000美元。在这部分中产阶级人群中,51%为女性,49%为男性,59%的人年龄在30岁至49岁之间,81%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已成家、有稳定工作、拥有住宅,住宅占了他们家庭资产的一多半。但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满意(只有21%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满意),而且对美国社会现状也最不满意(76%的人对美国现状不满意)。33%的人认为美国经济很糟,54%的人认为美国经济不太好,25%的人担心失业,22%的人认为,自己下一代的生活会比自己更差,76%的人认为要想生活得更好不容易。

消失的美国中产阶级

  巴芭拉最近写了一本书专门讲述美国中产阶级正在消失这个现象。她不是唯一持这个观点的人,美国很多民众正在切身体会着这样的生活。这本书名为 Nickel and Dimed ,作者认为,由于高失业,房地产泡沫,借款紧缩,美国的中产阶级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而且这个状况不会很快好转。美国中产阶级里面很多人已经放弃追求所谓 “美国梦” ,而是依赖政府和慈善组织救济维持生计。

  巴芭拉认为,现在很多以前属于中产阶级的或者劳动者阶层的人士的生活水准都跌下了贫困线,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只有华尔街还在发上亿的红包。明显的是,华尔街的日子过得不错,银行经营状况良好。当美国经济走出2007年开始的这场危机时,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在经济上更不平等的社会。

  在过去的15到20年里,所谓白领人士越来越容易被公司解雇。公司不断压低白领薪水几乎形成了一股潮流。很多人上大学,甚至都硕士学位,但是之后呢?能找到一份短期合同工作已经算幸运,而且还没有福利。

  巴芭拉说,几个星期前一位大学生对我说“我就是穷人之一”。他在Wendy’s快餐店打短工,住的是与很多人分祖的房子。毕业后他唯一能做的工作是参加Peace

  Corps,因为实在找不到其他任何工作。

  在今天的美国很多大城市里,有很多象这位年轻人一样的受过高等教育但没有好工作的人士。

  满足的中产阶级:不愁 挣扎的中产阶级:无奈

  挣扎的中产阶级主要由女性和少数族裔组成,其经济地位只是略高于美国的穷人阶层,他们约占美国中产阶级人数的17%。对于他们而言,美国梦可谓货真价实的只是一种梦,他们中大部分人只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比自己生活的好。在这类中产阶级中,58%的人家庭收入在2万美元以下,因此日子过的紧巴巴,而且还要为能否保住饭碗而焦虑。他们中只有34%的人拥有自己的住宅,60%的人居住是靠租房。这部分人群结婚率只有23%,因此53%的人将能够结婚看作是最重要的事。在挣扎的中产阶级中,63%的人是女性,少数族裔比例也很高,其中20%是黑人,19%为西裔,14%为非美国公民,21% 为出生在国外的移民。挣扎的中产阶级中,30%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只有8%的人大学毕业,45%的人高中毕业,31%的人不到高中文化程度。在他们当中,28%的人被公司裁员或是失业。他们对自己能够掌握和改变命运缺少信心,更希望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与福利机会。他们中75%的人认为人生最主要的目标是职业上的成功,28%的人极其渴望成为富有的人。

  中产阶级困境难解

  中产阶级是美国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概念。在奥巴马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政策当中,中产阶级已被置于帮扶的核心位置。然而,随着失业率的节节攀升,美国中产阶级的处境愈发堪忧。

  专家认为,美国人普遍认同的中产阶级的标准是:有自己的住房、住在较好的社区,子女能够接受大学教育,不为医疗和养老保险发愁。

  如今美国中产阶级曾经普遍拥有的优越感在下降,而住房、教育和医疗保险已经成为背负在美国中产阶级身上的“三座大山”。

  美国进步中心的一位经济学家说,尽管与30年或者50年前相比,人们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都提高了,但是工作时间的延长使人们却感觉生活质量下降了。

  凯西尔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谈到,30年前,典型的中产阶级供养两个大学生可以无需负债,但现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谈到为何美国大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下降,专家们并没有给一致的答案。目前的中产阶级困境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凯西尔则认为部分是受到全球化的影响。美国作为规则制订者的作用在下降。这种全球影响力的下降最终影响到美国普通民众的优越感。


转自美国中文网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1770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有房有车中产阶级为啥也哭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