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她比王熙凤还王熙凤——协理苏州织造府

星期五 十一月 20, 2009 5:45 pm



王熙凤在欢迎林黛玉来到荣国府时美美地亮了一次相,可惜旋即被贾宝玉的出场宝黛初会作为这一场戏的高潮所冲淡。接着凤辣子大显身手的重头戏是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相比较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震二奶奶马凤英是协理苏州织造府。

震二奶奶的出场本来就是陪同曹太夫人回娘家探病危的母亲文氏太夫人——和曹太夫人的婆婆一样也曾经是康熙的保母。接下来舅公亲自出面力邀震二奶奶在办丧事的时候主内。马凤英当然一开始就推辞。

“不成,不成!我哪干得了这个差使?”

“若说你干不了,还有谁能干得了?不说别的,只说搭棚遮风这个主意,原不算新奇,可偏偏就只有你想得到!”——光是这点子就已经超过那么多男女老少的智商和应急本领。

“本来至亲休戚相关,能够出力,没有个推辞的道理;不过,自己也得量力而行!若是大包大揽,临了落个包涵,自己没脸还是小事,把老太太的这场大事办得欠圆满,只怕你我的心都不安。”——曹老太太说话多有分寸。

“不会的!二奶奶的才干谁不佩服?”

“这倒也是实话,我也不必替她假客气。”曹老太太首肯,这就定了局。

世家大族的婚丧喜庆,都按朱文公的“家礼”行事。丧家延亲友一人,专典宾客,谓之“主宾”。延知礼的亲友一人,凡丧事都听他处置,谓之“相礼”。震二奶奶被请出来襄助,却非专主一事,而是双肩挑。

以“相礼”为主,“主宾”为辅。为啥主宾为辅呢,这也并非是震二奶奶才干不及,而是因为有几位要紧的堂客来比如吴中丞的老太太来了,那就非得曹太夫人亲自接待的缘故。

震二奶奶很聪明,知道旧家世族,亦有许多“城狐社鼠”盘踞着,架弄哄骗明侵暗蚀(以后我们会看她自己其实就是个中高手),其弊不可究诘。自己只是受托料理丧事,并非替李家整顿积弊,而况又是一个短局,就有此意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如果贸贸然就去揭穿此辈底细,落个虎头蛇尾徒然留下话柄实在划不来。

不过,既然受了舅公重托,必定要干出个名堂经来。何况必有好些李府上下人等在等着看结果——都说曹家的震二奶奶能干出了名倒要瞧瞧究竟有多大的能耐。所以也势必要露一手给李府这班下人看看,好让他们有几分忌惮之心,把他们收服了自然遇事巴结,既有面子又不伤和气。

震二奶奶打定了主意,便紧守着曹太夫人的告诫“别逞能”。到得花厅就声明:论人,个个陌生,不知面长面短;论事,件件生疏,不明来龙去脉。所以,遇到下人回事,仍然由原先的内当家四姨娘发落;遇到疑难,商量着办,或有所见直陈无隐。

这样一来,震二奶奶成了名副其实的“客卿”——特地请来的高级顾问。她全部责任只是坐在那里替四姨娘出主意。

第一个主意就是:按名册从新分派职司,某人照看何处,某人专司何事;特别定下轮班交接的规矩,务期劳逸均衡。这前半段还和王熙凤差不离,后半段就要高明过王熙凤——劳逸不均是导致纠纷偷懒撒气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主意是:数九寒天,值夜巡更的格外辛苦,应当格外体谅。因此,后半夜的人另加一顿点心,还多发一个放在脚炉里取暖的炭结。

马上这就赢得了李家下人一个心服口服。

花花轿子人抬人。

吴嬷嬷提出警告——你们别当震二奶奶是好相与的!有恩必有威,小心别犯错,出了错恐怕四姨娘也保不了你们。

下人们自然格外上紧。

“大家也得捧捧震二奶奶! 务必放出点精神来好好办事。”

一场丧事办得就此十分圆满。

从这一段精心构筑的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一来细致地描写了震二奶奶的精明强干,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她十分掌握分寸。既不是像王熙凤那样去替侄儿媳妇办丧事而是替太姥姥办丧事——这个辈分级别的差别可不敢忽视;也不是一味逞能,还动用了板子,而是名正言顺的更符合身份的客卿。这才叫做进退自如十分好相处最后皆大欢喜。

还不能不提出的是作者高阳先生熟知江南习俗。寒冬数九,苏州地区是用脚炉取暖的,那脚炉里烧的正就是炭结——一个个圆圆的炭结。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1374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她比王熙凤还王熙凤——协理苏州织造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