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官僚篇续六)
星期三 十一月 18, 2009 12:17 pm
在中国的封建官场里,御史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职位。维基百科上是这样来描述御史职能的——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汉朝御史统归御史台领导,按职掌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东汉末改刺史为州牧之前,汉朝的刺史也是监察官,也是御史的一种。
三国时,曹魏于殿中省置殿中侍御史,掌记录朝廷动静,纠弹百官朝仪。
西晋,御史名目很多,开后代专门职务御史的先河,有督运御史、符节御史、检校御史等。
隋唐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与殿中、治书两侍御史并立。
明清,专设监察御史,隶都察院,另有派遣监察御史巡察地方者,明称巡按、清称巡按御史,清又有御史巡行京城之制,称巡城御史,又有监察御史督察漕运,称巡漕御史等等。
不少学者如钱穆、孙中山认为御史制度是中国古代运作良好的监察机关,但近代学人何炳棣却认为,御史的功能无疑是被夸大了,御史制度大部份的只是沦落成文人官员之间彼此攻讦的工具。李鸿章叹曰:“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故前明之亡,即亡于言官。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借此以出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1]明代第一清官海瑞就常被御史弹劾,嘉靖四十年(1561年)巡盐御史袁淳弹劾海瑞“倨傲弗恭,不安分守”,海瑞从升任浙江省嘉兴府通判,反而平调江西兴国当知县;隆庆四年(1570年)吏科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刁民,鱼肉乡绅,沽名乱政”,并罢其官,闲居家乡十余年;万历十四年(1586年)四月,御史房寰弹劾海瑞:“谓其莅官无一善状,唯务诈诞以夸人,一言一动无不为士论所嗤笑。妄引剥皮实草之刑,启皇上好杀之心。”
在高阳先生的朱楼梦里着力描写了京城的一个巡城御史崔都老爷。
巡城御史专管地面,查禁淫书便是他的职司之一。凡是查到禁书一律销毁,所以并无数目可稽。所以但凡查到了这些书,执事的官员吏役随意取几本带回家去阅读不足为奇。曹雪芹的四叔受和亲王之托,为赋闲在家的十四爷搞几本新出的淫书消遣。这就找上了崔都老爷。
要找崔都老爷,得上砖塔胡同老鸨大金铃那儿找。大金铃就是崔都老爷的相好,崔都老爷就是大金铃的靠山。清朝明文规定官吏不得嫖妓,但规定是规定执行是执行。崔都老爷是有恃无恐的,本来就是他自己巡城嘛。
崔都老爷有一件新闻就是大金铃是如何傍上他的。原来大金铃要撵走她原先的泼皮相好牛三,牛三是个混混死赖皮不肯离开。大金铃嫌他受了伤在床上无济于事铁了心要赶走他。出身天津卫的泼皮混混不好惹,于是请出巡城御史崔都老爷来。
崔都老爷被大金铃的姿色吸引鬼迷心窍,不惜身份出面和混混较量。利用官场势力把牛三赶出京城撵回天津。于是大金铃就以身相许投桃报李。
曹四老爷转辗托人找到崔都老爷,不仅拿到王爷要看的椑官说部一类的淫书而且还搞到了以唐诗三百首为名的春册。
这一托可算是找对了人。崔都老爷言而有信,第二天午前就送到有一批“薄本儿”(淫书的代称)的书。什么《肉弄堂》《僧尼孽缘》之类不下三十多种,而且都是年前年后新刻的版本。
投桃报李的结果,原来崔都老爷结交太监偷盗宫中珍贵药物包庇窃案,如此一个下流不堪不安分守己的御史还想利用这次交易来挪一挪位置。想调任山东道这样一个好差使。
如此一个御史想调任山东道的思路来自都察院就省份分道的重新分配方案。山东道稽查刑部太医院河道总督衙门监管五城盗窃命案。缺分仅次于江南道,又有稽查河道总督衙门的职守就能出差到河南江苏去巡河。外加崔都老爷身为御史本来就内外勾结在他管辖之下贼盗的孝敬就更加铺开范围。
这就是满清政府当时活生生的一幅官场现形图——矛头直指都察院这样一个本应清廉监管群臣的机构。
由于种种原因,中间环节脱钩等等,崔都老爷未能满足其餍。到了曹家再次遭遇大难的时候,崔都老爷干脆投井下石充分发挥了他巡城御史秉公执法上执言事的职能。对曹雪芹的四叔狠狠地踢了一脚,曹家从此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1356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官僚篇续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