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茶居

深而且广的共鸣——赏读和平岛一首诗

星期六 八月 12, 2006 8:08 pm



深而且广的共鸣——赏读和平岛一首诗
Rolling Eyes 文/ 山城子

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人的一生不知要遇上多少震撼,而难忘,而转折;一个人也像一个国家,在国家的历史上不知要经历多少里程碑,而前进,而发展。抒写人生和祖国,无疑是任何一个诗人都不会舍弃的情感领域。这样的感情领域会引起读者深而且广的共鸣。
在和平岛的人生里程碑中,有《第一次坐北上的火车》。那应当是1985年吧?走过黑色的七月,挤过独木桥,他就坐车北上了。我类似的“坐车”要上溯25个年头,是奔赴省城。那时没有黑色七月,没有独木桥,我们没有经过“中考”,是全员“保送”到高中和中专的。得来的容易,失去也容易。学业进行一半,我读的中专学校就被国家调整了,沦为学徒工。那时共和国还在学走路,东一步西一步,趔趄而行。但我还是惊讶于城市的宏大和诱惑,尽管那时的城市都矮矮的趴在地上,不像现在这样有身架,有姿态,有欲望。
和平岛北上不必走二万五千里,只是坐在列车上穿越“华北平原”,“像是/ 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大鼎,/ 南长江,北黄河——/ 恰似两条东西飘逸的彩带/ 轻轻挽起,故国千钧之重!”这样好的心情是当时的呢?还是20年之后“八千公里之外…,回望”的呢?但对古国大好河山和民族伟大摇篮的深情,已经饱满在意境里了。首次穿越华北平原,我是在60年代末,却是向南,向南,在北京住一晚,在武汉住两晚,再穿湘绕桂而入黔。我没有“春秋大鼎”那么好的想象,只是累计73个小时疯跑的火车,让我切实地领略了祖国幅员的辽阔广大,山水的壮丽多姿,心想若是在欧洲,不知穿越了多少国家了。
情之深,不仅在于两千年前的灿烂,更在于两千年后的腾飞。“我喜欢上节节拔高的重金属/ 打击的响,一条现代化的巨龙/ 发自浙西南的一声清脆,向北,向北/ 腾飞的快感,从内心的震颤开始”说的是温州吧?那是中国“开放”的一颗商业明珠,在浙西南闪闪发亮。温州人的脚印已经印满了全球。毕竟经济是基础,经济腾飞,才能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从80年代初就任教中学政治,职业要求我两眼要盯紧时政,尤其盯紧了迄今为止的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如果说当我们自己内乱的时候,亚洲出现了“四小龙”,而现在我们当然就是一条“巨龙”了,尽管“现代化”还远没有到位。但宏伟的目标已经不是看不到的桅杆了。
作者从“回望”切入,到第三节终于找回了当年坐列车北上的感觉。“远山像是青铜/ 的纹饰。落霞,那千年不息的火把/ 在野地深处燃烧。而炊烟袅袅/ 暗香阵阵袭来——/ 一垄垄黄金打制的稻穗/ 来自浑厚的大鼎腹部”,可以想到一个学子前赴高等学府途中深挚的热爱和喜悦。我的高等学府来得很迟,就是现在和平岛的这个年龄吧,却是一面工作一面学习的。10个学期经历33门课程的考试,我终于拿到了中文本科文凭,尽管是迟来的喜悦也依然热爱。
作者告诉我们天亮时到达首都。“欢迎新生入学的巨型横幅/ 我站到最醒目的四个字下面/ 就像钻入了那火焰的中心”。多么让人难忘的时刻呀!“醒目的四个字”,看来只有“清华大学”担当得起吧?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起来了,学子的希望之火也熊熊燃烧起来了。好美的“回望”呀!我能回望什么呢?替女儿接了一个电话,说她旅居英国的同学因到贵阳办事,要回到山沟的工厂与当年的同学聚一个小时。他们是84届的,仅有几个进了高等学府,其中的这位也是穿过华北平原北上“钻入了那火焰的中心”的。今天还能想得起来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小模样,坐的很安稳,眼睛总是盯着老师的脸。后来“北上南下”的学子越来越多,也有两个先后去了加拿大,更多的是在北京上海广州奉献。于是我想,尽管我没有“钻入了那火焰的中心”,但在偏僻的贵州,我毕竟为祖国燃烧过了,且余热正旺呢!
请别奇怪:怎么赏读别人的诗作,老是东拉西扯说自己的事呢?但我不说自己的事,怎样能证明我的共鸣呢?不东拉西扯,可怎样证明我共鸣的深而且广呢?我是想说能引起读者深而且广的共鸣的诗,才是好诗。而过于朦胧艰涩难懂,不可能引起读者共鸣的诗,,其就意义就不大了。 (2006-8-6)

附:

《第一次坐北上的火车》
文/ 和平岛

在远方,确切地说,是
八千公里之外的云和月,回望
二十年,华北平原像是
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大鼎,
南长江,北黄河——
恰似两条东西飘逸的彩带
轻轻挽起,故国千钧之重!

我喜欢上节节拔高的重金属
打击的响,一条现代化的巨龙
发自浙西南的一声清脆,向北,向北
腾飞的快感,从内心的震颤开始
有人尘埃似的被它带走,有人
被风吹落。崭新的村庄,一排排
擦亮——
镶嵌在天边的灯盏。轻轻地

甩一下青袖,远山像是青铜
的纹饰。落霞,那千年不息的火把
在野地深处燃烧。而炊烟袅袅
暗香阵阵袭来——
一垄垄黄金打制的稻穗
来自浑厚的大鼎腹部

当抵达首都的咽喉时,东方
才微微发亮。有人咳出
埋藏心底的南腔北调
出口处,满是
欢迎新生入学的巨型横幅
我站到最醒目的四个字下面
就像钻入了那火焰的中心

2005-10-19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123

1页/共17页   前往页面 1, 2, 3 ... 15, 16, 17  下一个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山城茶居 -> 深而且广的共鸣——赏读和平岛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