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帝皇篇续四)

星期四 十月 22, 2009 10:54 am



三年无改人子孝。这是儒家规范的百善孝为先基本原则之一。

可是这对平民百姓适用的清规戒律对帝皇家并不适用。换句话说,在帝皇家本来应该是给平头百姓作出典范的可自己往往带头违背。

三年无改人子孝,也是我编进为振兴地区文化创作的新编历史剧《肝胆皆冰雪》第八场“入仕”里的一句唱词。

原文是——

宋孝宗唱:
先皇驾崩无子嗣,
迎来寡人立当朝。
太后懿旨殷殷告,
三年无改人子孝。
无为而治本应当,
怎奈是,
庙堂内外,
朝野上下,
怨声载道。
三年无改怎生好?
三年无改怎生了。
民为贵,
君为轻,
朕虽不敢称舜尧,
民意民生心头绕。
大学之道明明德,
人心所向最紧要,
大学之道在亲民,
人心所向最紧要!
(接白)奉天承运,公道自在。朕登基以来,为岳飞岳元帅平反冤狱,谥武穆,封鄂王,重修陵墓。又晋封张浚张将军为魏国公,深得民心。前番检点先朝表章,竟有张孝祥身为状元却是赋闲之奇事。观其文字如大海之起涛澜,泰山之腾云气,倏散倏聚倏明倏暗,虽千变万化未易诘其端而寻其所穷。如此人才,岂可轻弃!日前已然颁旨,召他前来应对。来啊,宣张孝祥上殿!

可见,新皇登基推翻前朝某些做法屡见不鲜。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承认做错了!只不过先皇在世出于某种原因不能承认错误不肯承认错误不愿改正错误罢了。

在高阳先生笔下的《朱楼梦》里,同样演绎着这一幕。

康熙南巡,和曹家李家关联甚大。其间劳民伤财事项多多,也是曹李两家积年巨额亏空的缘由之一。正如赵嬷嬷跟王熙凤说的那样银子花得跟水淌似的,罪过可惜这四个字真说不得了。

在高阳先生笔下也是追忆。因为小说重点不在康熙朝。就说巡行,河道两岸安搭起空心围墙遮掩不堪入目的情景。围墙边种上爬藤植物只觉得两岸青翠,心旷神怡。

到了雍正朝,以廉洁自重,摒绝南巡一事。雍正他连得热河行宫除非出于要务也轻易不去。为啥?因为临幸行宫虽然不比南巡,那也一样兴师动众。狩猎一类事项照样化费银子钱。整个一部《朱楼梦》从康熙在热河行宫要苏州织造进献丹桂盆栽开场。这些都是奉有上谕的差使。从这一点来说,雍正实际上是自己的现实行动否定了他父亲的挥霍做法。

到了乾隆朝,事情又倒过来了。乾隆南巡更胜于乃祖。所以,乾隆下江南成为剧坛文坛津津乐事。书中明确表示——太后虽为天下养,但为博一己之欢耗尽民脂民膏,其谴责之意跃然纸上。

乾隆一继位,头几件大动作里就有废除乃父信佛炼丹的做法。所谓辅助雍正夺位的国师文觉被罚步行遣送原籍,这和当年的作威作福一个天来一个地。炼丹房撤销,那一干道士统统遣返。

做了皇帝想神仙,那样子追求长生不老的措施于是实际上被后继者宣布为荒唐不稽之谈,也同样是滥用民脂民膏。

其实这种直击帝皇家后任推翻前任的写法,可以说在高阳先生之前少见多怪。在红楼梦里因为朝代年纪俱不可考,更无从谈起。

长篇巨制红曹系列小说《朱楼梦》可谓是秉笔直书,以后朝的一反三年无改人子孝的做法印证了前朝的罪错。

青史凭谁问是非,并非是只有史书才能行。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小说,主要是历史小说,起到了比之史书更为普及面广深入人心的作用。在这方面,中国最后一位旧式文人高阳先生的历史小说《朱楼梦》横跨康雍乾三朝,起到了很优秀很深刻的鞭鞑作用。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1154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帝皇篇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