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写在北京曲剧十台大戏演出后

星期一 十月 19, 2009 9:35 am



前段时间观看了团里十台大戏的精彩演出,真正感受到了曲剧的魅力之所在,在惊叹老师们精彩演技之余,更对老师们对工作对艺术的执着与热情由然地升起了敬佩之情!


论历史,北京曲剧虽然不如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昆曲悠久,不如国粹200多年的京剧辉煌,但北京曲剧仍然以着它独有的魅力在北京这座千年文化古城孕育而生,并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原因就在于北京曲剧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代表着老北京的文化,是历史的缩影。与其说北京曲剧代表着北京文化,到不如更准确的说是代表着满族文化!长衫大褂、提笼架鸟、四方桌上换杯盏,一派喧闹景致,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扑朔迷离的大清朝。


此次展演的十台大戏,虽然我们以前基本也都看过,但这次给我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在老师们的表演上,和对作品剧情的把握与处理上都有了质的区别,更能接近人物的内心,更有真实性,更能打动观众。不仅这些,在剧情上有的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结合了流行的趋势。在幽默的演绎同时,又勾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通过十台大戏的展演与私底下和观众们的交流,了解到观众普遍对北京曲剧都十分认可与赞赏,对曲剧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因为它不仅结合了戏曲,话剧,声乐,形体的优点,还传承了戏曲的精髓,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为首都人民又提供了一道宝贵的精神食粮。


经过对观众们的观察与反应,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烟壶》,《正红旗下》,《龙须沟》,《少年天子》,《茶馆》等优秀剧目倍受新老观众的欢迎!我在其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也可以说是个共同点!这些剧目普遍剧情都特别吸引人,一环扣一环,剧情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矛盾冲突特别明显,加上声腔与音乐的巧妙结合,能达到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效果,观众会随着剧情中的人物产生丰富的感情变化!虽然是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但不会给观众一丝倦意!再一个我发现观众们对大场景的戏也就是对热闹的戏特别感兴趣!更喜欢偏重于对唱,合唱和小的个人经典唱段!我们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在今后的新戏创作中发挥我们优势!



以上只代表我个人观点,有不足与未说到地方请老师多多指导!衷心的希望我们曲剧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相信在团长和剧团全体演职人员的努力下曲剧的未来一定灿烂辉煌!

转自刘冰博客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1131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写在北京曲剧十台大戏演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