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曹雪芹和孔梅溪的文集在哪里?

星期四 九月 17, 2009 9:27 am



通过上面的分析,《红楼梦》的甄真贾假已然弄清,真宝玉及应怜真女即曹雪芹和孔梅溪的生平及撰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过程也已揭明,《新史料辨证》也已讲过,现在可以开始探寻曹雪芹和孔梅溪的文集在哪里了。

据敦诚《四松堂集》,芹诗有《题琵琶行传奇》"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一诗 , 据张宜泉《春柳堂诗稿》《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知雪芹诗中有《西郊信步憩废寺》或《西郊信步》一诗,用的吟、深、阴、寻、林韵。据明义《绿烟琐窗集》知芹、梅集中有《无题》七律七首以上,七绝两首以上,并有《七夕》及《回文》等诗词,据敦敏《懋斋诗钞》有《镜中灯》七律二首,详参《新史料辨证》一文,诗韵不录。为从清乾隆、嘉庆年间佚名的文集中鉴别出一芹一脂即雪芹梅溪文集提供了工具。

我深信雪芹梅溪的文集必有人收藏,且极有可能已付之梨枣,只是和雪芹一样,都不会明白地亮出曹雪芹或孔梅溪著字样,很可能用的是白雪集、红梅集、真玉集或甄女集等名目。

事有凑巧,1963年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在故宫文华殿展出了《红楼梦》及有关的书籍和文物。在受《红楼梦》影响而产生的书籍中,刚好就有一本书,题名《甄女词》,著者一栏,恰正是"佚名"。当时我因为还是个学生,身份低微、衣着破旧,且初涉《红楼》,自然无缘得睹全豹,仅看了展开的一个对页。由于目睹,知书为一带有双行批注的刊本,篆刻清晰,且批注较长,似乎刊刻者颇为重视。展出两页,除批注共有两首半诗,当年亦曾记录回,但又在"文化大革命"中佚失。经过多年雨雪风霜,天旋地转,现在尚能记得的只有前边一诗的后五句,其文如下:

.....................,日月星辰顿觉闲。
翠帐绿窗寒寂寂,碧桃红杏水潺潺。
常持清净莲花叶,禅客无心锡杖还。

诗明显为出家人的诗句,另两首也是佛语,又书名《甄女词》,当然也是出自一名女尼或道姑之手。

若此种种,也就太像我们《红楼梦》中姓氏湮沦的应怜甄女——真女孔梅溪了。这一《甄女词》莫非即是她的诗集吗?

据了解当年展出的组织者为曹孟浪、刘世德、杨乃济等。不知这一本书今日是否仍在人间? 在哪一图书馆内?或已在"文化大革命"中毁掉了呢?当年的展出者把它列入受《红楼梦》影 响而 产生的作品内,其中虽我未见但必有涉及《红楼梦》"大观园"红楼人物、诗歌及"雪芹" 字样,否则当不会列入。把上述各点相加起来,它能不是真女孔梅溪的诗集吗?

倘此论成立,《甄女词》确是梅溪的诗集,那么将其取出一阅,种种尚未解决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值得强调的是,那是一本带有评注的篆刻整齐的刊本,刊刻者既将《甄女词》刊出,《甄玉 词》或《甄士集》自然也当刊出,而不会不刊的。查清这个刊刻单位,在他们的其它书目中 找出曹雪芹的文集也将不会是难事。

我期待着梅雪文集的重现人间。

附带说一下,梅溪是雍正后期苏州最著名的歌妓,曹子称其为红伶妓头——伶之红者, 妓之班头,自然是第一歌妓,查一查当时的伶人传或名妓录,据我们今日已知的一切,是不 难辨明哪一位是孔梅溪?她当年的艺名是什么?是否是秦棋官?由此更可以推知哪些新结论?等 等都是值得一做的。

另外,曹雪芹雍正六年回北京住在哪里?潞河老家在哪?逢梅溪的"谢家"是哪家?她避入的 "广寒宫"在哪里?团聚后的新家在哪里?是否即"小花枝巷"?曹雪芹出任州同在哪一州 ?苏州?常州?还是杭州?曹頫流放地是黑龙江还是新疆?都是我目前尚不能断定,需要进一步验证的事,望后来者有以教之。

至于他二人后来居西山樱桃沟"退谷"、"水源头"一带,(周汝昌先生指出的)即"竹谷西 边涧水东",我是毫不怀疑的。

1996年11月

作者阎肃林,摘自《甄家红楼》第三编《史料辨》之四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955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曹雪芹和孔梅溪的文集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