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红楼探佚:湘莲因何提前"回京"
星期三 九月 09, 2009 5:10 pm
红楼探佚:湘莲因何提前"回京"(丁维忠)
然而奇怪的是:按柳湘莲的原定计划,他的"走他乡"是要"逛个三年五载"的;而实际上,他从"去年"九月十四日在赖家酒宴、打了薛蟠之后出走,到下一年"八月内"回京,"逛"的不到一年就回来了。这又是何故呢?是因为与尤三姐的婚事吗?不是,事实上早在路遇贾琏提亲之前,湘莲已经准备同薛蟠"一路进京"了(第66回)。那么难道他不再"惧祸"或"畏罪"了吗?看来恐怕确是如此,盖原因有三:
第一,当宝玉问:"为何"要"远行"?湘莲答道:"等到跟前你自然知道。"从"跟前"一词可知,湘莲原以为这场"祸"是很快就会败露,被传的沸沸扬扬的。但从第47回到第66回的情节描写或实际情况看,这"祸"并没有被闹将出来,倒是无声无息、风平浪静。居然并未事发,他心里也就逐渐踏实下来。
第二,尽管如此,湘莲原先仍不打算这么快回京,而是在"平安州"一带活动。孰料此时他恰好从一伙强盗手中救了薛蟠性命,两人"结拜了生死弟兄",这才准备"一路进京"。这一笔十分蹊跷:按湘莲好恶分明、蔑视权贵、"冷面冷心"的秉性,竟愿意与被他打过的"如此不堪"的薛蟠义结金兰,甚至与"亲弟亲兄一般",这事颇可琢磨,肯定有他深细的考虑。也许薛蟠毕竟是四大家族的子弟,有权势、后台硬;并且他与宝玉不同,是个敢出头露面、胡打官司的能手。聪明过人的柳湘莲,"结拜"了这样一位"义兄"作"生死弟兄"(这词很可玩味!),也就多了一层安全保障,心头又增加了几分踏实,于是便改变计划,同意提前回京了。
第三,湘莲与薛蟠结盟,其机缘是一桩"奇事",他从一伙剪径的强盗手中救了薛蟠。这事"奇"得确实又有些离奇:按常理,湘莲以一人对"一伙",武艺再高强,多少会有一番厮杀格斗,但他却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就夺回货物、救出薛蟠,并且仅仅把贼人"赶散",而不是杀散打退。如此看来,莫非这伙强盗与湘莲这个"强梁"之间有着某种默契?甚或劫持与救出薛蟠,乃是他与同伙设下的一出"捉放曹"?这是很可能的。更为重要的是,湘莲单轮匹马与强盗对垒一点,正好可以用来证明他不是"强梁",而是打败"强梁"的好汉,而且人证物证俱在(也许让薛蟠作为人证是他与之结成"生死弟兄"的主要原因);至少,即使将来"祸"事败露,这一"赶"一"救"毕竟亦是一功,恰可将功折罪。如是,他便更增添了几分踏实,怀着瞒天过海或赦罪、免罪的企冀,准备提前回京了。
以上,大概就是我们能从书中得知的湘莲敢于提前回京的综合原因。纵然如此,谨慎机警的湘莲仍没有直接即速返京(尽管与尤三姐的喜事急等着他,贾琏、薛蟠催促着他),而是先要去"望候"二百里外的一个"姑妈"。其实鬼知道他是否真有这么个"姑妈",反正他后来说"家姑母"已给他"订了弟妇"是纯属编造。纵然真有这"姑妈",先订亲而后再"望候"、报喜,不是更好吗?干吗反而撇下婚事,先去"望候"?再说他原应诺"月中"进京,实际却拖到了"八月内"才践约。看来他真正"望候"的不是什么"姑妈",而是又在外面听候了近一个月风声,确实平安无事,他才从提心吊胆渐而放心大胆地提前回京,准备结亲的。
如此这般,作者这样细微曲折地来写湘莲提前返京,处处透出此人的特种内心心理--"惧祸"二字。作者特以湘莲"赶散"强盗一节,来作为他提前回京的转折,也是意味深长的,这似乎是用"暗透之法",微妙地透露了他所惧之"祸",正与强盗有关--即"作强梁"也。
综上所述,柳湘莲"作强梁"一案,不是发生在佚稿后30回,而是早在第47回"惧祸走他乡"一节,作者已经让他作了"强梁"。只是"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作者将这桩秘事写得十分诡秘,一如神龙弄影,"尽在烟飞水逝之间,一展眼便失于千里矣"(脂评)。
三 谜底何时揭开
尽管我们从前80回的有关章节,解读了湘莲所惧之"祸",然而,关于这个"祸"的具体内容即"作强梁"的具体情节,究竟怎么回事?前80回毕竟没有直白写及。作者只给了我们一把若隐若现的钥匙,但它只能打开所"惧"之"祸"是"作强梁"这一道关,还不足以进一步打开这"祸"的全部真相,"作强梁"的全部谜底。
那么这个谜底,难道作者再不打算揭示给读者了吗?难道"作强梁"这桩公案,于全书会成为一桩"无头案"?肯定不会。然则作者会在哪个地方再来交代这一谜底呢?答案只能是:既然湘莲其人已在前部"出家"不返,则必然地只能在佚稿后30回用"补遗法"或"倒卷帘法",由旁人、旁事来回叙或交代谜底了。那么这又可能在后部的何处才"表"呢?最大可能是在宝玉罹难"狱神庙"之时,甚至湘莲"作强梁"旧案乃是宝玉被拘押的重要原因。因为:
(1)湘莲的"强梁"案一旦事发,其惟一"知情人"宝玉必然受到牵连。(2)从作者和脂评提供的信息:宝玉并无其它触犯刑律的"祸"事,足以把他押入 "狱神庙"。(3)作者安排秦钟--蒋玉菡--柳湘莲作为宝玉的三个挚友,是各有用意的,皆在烘托宝玉叛逆性格的发展(见下篇)。
而按情节的发展逻辑:湘莲之"祸"从被人告发而暴露,到官府审理此案,宝玉涉嫌其中,拘押"狱神庙",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中间,都不可能不具体写及湘莲"作强梁"旧案的具体实情。大概正是在佚稿后30回的这个地方,作者将会通过旁人(如该案原告和作案同伙),或用倒叙、补叙,来"表"或揭开"作强梁"的谜底。总之这是属于脂评所说"留在后文细写"一类情节,本来是很有看头的,可惜它已"迷失",我们只好"叹叹"了!
转自安子博客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899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红楼探佚:湘莲因何提前"回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