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下的上海福州路

星期二 八月 08, 2006 1:13 am


那天到上海已晚上十点多,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老一小和一孕妇,她们是到福州路,我和布衣都认为先送她们到目的地,再送我和皮皮回家,然后布衣自己回工厂。这样比较合情理,另外还有一个好处——能看到上海最繁华的夜景。
车一上延安高架,便能一路欣赏到车窗外的灯火辉煌的夜上海,黄浦江对岸浦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最为耀眼,几年不见打扮得更妩媚动人了,霓虹灯光披挂的广告比过去更显高贵且富有内涵。由于车子不能停下来,经过外滩时,我都来不及取手机拍一些镜头,就已驶进了福州路。此时,人比灯火少,街面上暗淡无影。
我摇下窗玻璃,迎面袭来熟悉的都市风,当车经过曾经工作过的店门,往日情景一再浮现。他们还好吗?
福州路是上海有名的文化街,上海书城就坐落在街中央,使这条街的文化根基奠得更深。其他有大小书店,旧书新书一应俱有,我差不多都去瞧过。除了书,这里的艺术纸行是远近闻名的,纸张主要以进口纸为主,不入过此行是真难以想象纸还能有那么丰富的艺术性和学问性,我对纸张的了解也就是那半年的时间,每天摸着色彩缤纷、纸质不一的特殊“艺术品”,心情非常地好。既然是文化街,与文化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物品这条街上你都能找到,小到铅笔橡皮大到电脑复印机,廉到几毛贵到价无所定,总之你只要肯逛肯费脚力,文化方面的东西你肯定能买到。
当然一条街必不可少吃住闲的地方,福州路上两个点很有名。一是吴宫,我那时因有妊娠反应老吃吴宫里的面,价格适中环境又好,这是国营中继承得比较成功的企业吧。二是杏花楼,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杏花楼里的月饼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一到中秋前期,那里就云集一批“黄牛”,眼睛死死盯着排长队的人们,他们把不想吃月饼的人手里的票子买过来,然后又倒卖给渴望又得到不月饼票的人们,赚取中间的差额,一个中秋下来也能捞取不少。听说杏花楼里的月饼票都是流到单位集体的,一个月饼十来元那算是便宜的了。我也曾托老板买过一盒送人,还真不容易搞到。杏花楼第二项绝活就是包子,每天到一定的时候就有人排队在那儿买,一个包子正好塞满一只手掌,胃口不大的也能将就一餐,1块5也不算贵。
不过现在是太晚了,店面都已打烊,想买个包子温习一下旧日的口味也不成了。
我们下车替她们搬大包小包,走进福州路边上的居民群,我的记忆又鲜活起来。原来我们诸暨老乡就住在这里面啊,鸡笼般的屋子,如今可是寸地是金哦。那年老板为了节省开销在这里租了个居民房做工作室,每个月只要500元租金,十几平米,还有个阁楼,老板就住在那上面,他是个烟鬼,满屋子都是烟味,也没有个透气的窗,当时念在老板夫妇人品特好,自己又非常喜欢这份工作,所以也就不多计较了。其实也只呆了三四个月,后来只剩下那个男孩子,听说后来顺着老板的关系到了医务工会,后来我和这边也渐渐失去了联系。不知道现在这房子是不是还承租着,这时看到它,我感觉好亲切,有些喜悦之情。
车退回到福州路上,从不远处传来一阵吵架声,寻声望去,好几个人围观着,一男一女正在手脚并加地纠缠着,又正好在一盏路灯下,甚是显眼。布衣听我喊了声“在吵架”,看也没看,只是随口说了声“福州路也会有这种事发生”,我轻笑了一下:“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发生。”
一会儿我们就回到了高架,随后就是高速,半小时后我们回到了久别的家,布衣继续赶他的路。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86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