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从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晋剧的传统经典说起——
星期三 八月 26, 2009 9:17 am
最近,一连串的戏曲传统经典消息报道,让人兴奋。
京剧昆曲自不待言,四郎探母除去特殊年月被禁之外,始终因为其传统经典而不可动摇其地位;昆曲更是如此---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等可以断言再有几百年也是永远的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越剧的传统经典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再加上红楼梦,那也是一直要演下去的哦。就算是出新改唱词换唱腔(就像穆桂英挂帅由梅派换作程派)那仍然是那部传统经典而不是其他。
黄梅戏此番进京就是女驸马天仙配,韩再芬她独领风骚。当然演的并非是公司,而是黄梅戏百演不衰的传统经典。
今天看了龚晋文先生和人合作写的梅花版打金枝,写得多好啊!首先是晋剧传统经典,其次是那么多梅花汇聚一堂。
别的剧种也都有各自的传统经典,这就不一一例举了。
回头想来,这就不能不为真正植根上海本土的海派文化——沪剧感到悲哀。
沪剧没有千百年的传统,那时上海才不过是个小渔村。等到正式成为申曲沪剧已经为时过晚,别人家的传统经典早就流传---哪怕是同样很年轻的黄梅戏。
申曲沪剧皆采取的是一条捷径----拿来主义。这就淌开了一条新路子,也让申曲沪剧着实风光了好一阵子。
可是,回过神来想一想,那传统经典到底在哪儿呢?回答是很茫然的。
有的是好作品好戏连台,但从传统经典的角度去考察,很让人难堪。
比如珍珠塔,沪剧界早年也经常演可那是锡剧的传统经典而从来不是轮上沪剧;比如杨乃武与小白菜,应该算是传统经典了吧,可是现在演不过赵志刚版的越剧----原因是人家更出彩了。
陆雅臣卖娘子也是传统经典,可是内容陈旧(这里说的内容陈旧是指不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视觉),好不容易有徐俊版的唱腔身段改革也有朱俭接班山东获奖----(这应该是评上一级演员的要素之一),但是朱俭开始发胖,恐怕难以想象像于魁智言兴朋那样能人到中年继续打金砖。
怎么办呢?
大量的新戏美则美矣,要算是传统经典难免牵强附会。即便是拍了电影的两部杰作-----第一部是罗汉钱,讲的是婚姻法自由恋爱,内容也已过时;第二部是星星之火,讲的是包身工,这会让人想起黑矿主。
于是,沪剧界在十七年里有的巨作一是芦荡火种二是雷雨。芦荡火种继续在演,人才辈出;而雷雨始终没有达到当年的盛况。原因就是始终并非是五十年前的原汁原味。只要说一条就行---那里面没有正宗杨派的四凤,那就大打折扣。
思前想后,要打造传统经典到有一个现成的途径---像黄梅戏把双下山小戏铺陈为大戏僧尼浪漫曲那样,把杨飞飞赵春芳版的卖红菱拓展成一部大戏!
可以设想到的是增设前因后果的一系列场景:包括薛锦春蒙冤的公堂----增加大量的身段动作等等,在优美的传统唱腔之外增添沪剧原本缺少的功夫。比如公堂可以向赵志刚的杨乃武学习借鉴,比如挑着红菱担子的舞蹈动作---比之舒悦上场时更加精彩(哈哈,不是说舒悦的薛锦春不精彩,而是完全可以更加精彩)。
大家看看,这是否是一条路子。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837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从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晋剧的传统经典说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