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看看为啥人家活得出活得好 - 3

星期六 七月 18, 2009 3:29 pm



继续学习先进,为振兴戏曲事业。



百老汇和其他老美的文艺演出场地有两个惯常的做法,值得借鉴。



因为,他们的戏码事早就排好的,这好比好莱坞发行电影,至少半年计划。尽管也有变动,不会像我们那样一个月一排。甚至于排了贴出海报,还有可能突然变动。上次我到兰心大戏院去询问海报上的票子啥辰光开始卖,那票务爱理不理的回答——阿拉勿晓得,要等通知。我又问——记得那是赵开生个唱会,我很喜欢的“蝶恋花”作曲,那么是不是会提前三天卖票呢。回答是——说勿定要取消!



生硬而又无情的一句话,我只好闷脱。



因为人家心中有数,因为人家言出有信——贴出海报从法律上来讲就是邀约,这是应该有合同法制约的。只要有回应(承诺),你就不能轻易取消邀约。



所以,通常的做法是——



第一,每一个演出场地都有俱乐部会员制度。千万不要被俱乐部这三个字吓倒,好像俱乐部会员制有多高级,就像国内电视连续剧里描写的那些高级场所只有那些大佬才能凭金卡进出。现在遍及全球的沃尔玛本来就是开山人山姆从一个山姆俱乐部开始开张的。那个山姆俱乐部其实是一个仓库式的开架商店,现在成为全球第一的零售商。



交一点点年度会员费,你就能进去自由选购。往往是东西好质量保证统算下来你付的会员费并不吃亏。文艺领域也是如此。



每个经常性演出的场地都有会员制度,参加者享受第一时间的演出信息,第一时间的对内售票制度——也就是不对外售票的时段你可以先拿到票子定好座位。这还不算,会员制度保证你的票价划算。总之算下来并不吃亏。你看,文艺领域开店的老板出于资本家的本能,脑子多少活络。最低限度他拥有一批甚至于一大批基本观众!



第二,卖套票。这个做法和姚明在流汗流血的篮球赛一样,不过区别仅在于篮球赛(棒球赛橄榄球赛都一样)卖的是以赛季为单位。而文艺场所是以一个演出季为单位。两者没有啥本质不同之处。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下子就卖掉好几场。我记得茅善玉曾经有过一句话就是明年度的演出计划已经排满,这说明剧团有年度演出计划,那末一下子卖套票就是有实现的可能性。



就算不是剧场来出售套票,由剧团来出售套票也未尝不可。



喜欢的人总是喜欢,不喜欢的人也有可能喜欢。但是这样一来,保证基本群众扩大剧场影响,实在是可以用“精明”两字来形容。不过,为啥历来精明的上海人不来尝试一下呢。



附带说明一下,对于卖套票的时候特别有一条附款——(抱歉,我又用上法律字眼,这是拿了法律文凭带来的毛病),就是以这一条款来保障消费者利益。



附款就是:若你一旦购买了套票而对其中的任何一个场次不论何种原因不能如期出席的话,可以在演出前前来换票而无需理由。换票方式有两种:一是换取本演出季度任何一场尚待演出的场次保证同等价位的座次;二是保留金额,等下一个赛季另行选择场次,保证同等价位的座次。



看看,人家就能钩住了你,这样的换票方式提供了便利,又确保已经到手的票房。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597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看看为啥人家活得出活得好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