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其一:帝皇篇)续

星期四 七月 16, 2009 2:11 pm



封建皇帝的诡计多端,高阳先生写来力透纸背。

乾隆多年经营,大局底定。于是一改初衷,使出辣手。

起因自然是他内心的自卑感,触发的导火线却是因为他的结发夫妻孝贤皇后在德州投河自尽引起的风波。

乾隆自觉这个宫闱闹笑话有点太抬不起头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逼得皇后不得不投河以求解脱,实在是莫大之耻辱。出于一种强烈的“乾纲独裁”,刻意立威的愿望,一系列的措施接踵出台。

其中,许多详细细节读者诸君自可细细阅读祥加品味。这儿先举一个极其卑鄙毒辣的手法以正视听。由此完全可以揭穿所谓明君所谓盛世的谎言。

军机大臣汪由敦对皇后的兄长当朝国舅傅恒分析乾隆皇帝外派衲亲为经略大臣经略四川军务的上谕。汪由敦告诉傅恒的心得是——“用人用其长,不用用其短”,这是皇上得自先帝秘传的心法。

这里的皇上就是乾隆,先帝则就是曾被大力吹捧的雍正。

“用人用其长”,发挥其长处这自然是正理。不用其长,难道用其短?可是,后半句就是不用用其短。

这后半句的意思就是不想用一个人的时候,就得用其所短。为啥呢?傅恒起先还想不明白,思考良久方始回味过来——非如此不能名正言顺地“欲加之罪”。

明知道其人所短,却偏要把这个人安放在这个不适当的位置,正是让他自爆其短。然后就可以加以罪名,而有所不用。

对一个臣下,不是直言其短也不是干脆辞退或者贬职,而是采取这样一种迂回曲折的做法。其道理就是由此可以名正言顺地欲加之罪。这罪过是任命时就可以预见的到的。一切的心计策划,出发点在于杀大臣以立威。本来人家勤勤恳恳并无差错,故意安放给你一个你所短的去处,自然力不胜任自然难以应付,因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处罚,并且自然是不会轻的处罚。

至于,如何知人善任,这就不存在追究的问题。最多也就像上文中所说自承阅人失察而已。

果然,对军务毫无所知的衲亲督师不力,最后被处斩。军机领班落了这么一个下场——原由就在于乾隆决定“不用”,而这不用的最后达到目的是因为用了其短这样一个办法。

乾隆学先帝,不仅仅是这个“用人用其长,不用用其短”,还有威权独操。赏罚由心。威权独操,好理解。历来封建帝皇就是独裁,自然要威权独操,不能大权旁落。大权旁落的帝皇日子不好过,甚至于岌岌乎危矣,连命都会不保。而这赏罚由心四个字,在高阳笔下用刑部尚书阿克敦的话来诠释,就是天威不测。傅恒对此不明白——好好儿的,没有过失,怎么就给人降了官呢?这就只能用天威莫测来解释清楚。

天威莫测,才能叫人害怕。皇上就是要叫人这么想。乾隆要伸法,伸法必先立威,于是就要拿人来开刀显示权威。如果没有过失,好好儿的也会开刀,那么立威的效用就更其强烈。

我知道几位经理先生或女士,都曾采用过这样的办法来立威。惟其不才,惟其不才而被属下看不起,惟其出错而不承认,于是就采取这样立威的办法来铲除异己,都可以对芸芸众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用。真正的德才兼备的领导必然虚怀若谷,是不肖于那样一种秘法心传的。

乾隆觉得自卑,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这一点和古代近代现代的其他好些例子可以相互佐证。比如朱元璋,他当过和尚,所以忌讳好些字眼。比如一个众所周知的伟人他在一个图书馆里受过气,于是就要编造出“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样的名句,把老九打入十八层地狱之中,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高阳先生不但是列举历史史实,有机地糅合进小说情节,而且还通过曹雪芹的表哥平郡王之口说明弄权是会上瘾的。

平郡王说了一个非常浅显的例子——他小时候有一天在花园里玩,无意间摘了一朵芭蕉的花搁在嘴里,吸了一下发现花露是甜的。当时大为惊奇。不过光有一丝甜味自然心有不足。(加注:小孩子嘛。)于是,一朵一朵摘,一朵一朵尝,一百来朵芭蕉花,都让他糟蹋尽了。

平郡王使用小时候的例子来表示自己的失悔,也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人发现自己有着那么大的权力,尝到甜头不肯罢休一而再再而三地不罢不休。

弄权上瘾,这四个字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帝皇内心世界的一种滥施淫威的原始推动力。当然,实际生活中的平郡王不一定说过这样一段小时候的经历,而是我们的作家高阳先生以极其生动的比喻写出了他人所没有想到的或者即使他人想到了也未必写得出未必敢写出来的这种特殊的上瘾:弄权上瘾。


(未完待续)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588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其一:帝皇篇)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