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再说梅花奖(中)

星期四 七月 16, 2009 8:01 am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我就把它拿来和美国的东尼奖相提并论。在电影方面,中国的那些奖项上不能跟奥斯卡匹敌,甚至于提不到中国的奥斯卡这样的说法。但是,戏剧历史悠久,这一点足以自豪。所以类比一下无妨碍。



梅花奖好多杰出人才包括老中青三代。但是在一部参赛的戏目中要能够有两位演员得奖----不仅仅是两位演员提名,这方面的例子还少。很多场合下就是一部大戏,提名一个男主角或女主角,总之是第一主人翁。



没有很认真的去查对,因为好些得奖人员年代已久,现在也查不到出演剧目--这一点很遗憾。但是,凭印象可以说男女主角双双提名而又双双获奖的实在稀少。



这一点和东尼奖很不一样。当然,东尼奖和奥斯卡差不多模式,有其他各方面的奖项,不像梅花奖只针对演员而且只针对主演。



那么,在我记忆和猜想中哪些是成双作对的呢。



最近的就是昆曲《牡丹亭》,那是戏祖宗的一出祖宗戏。因为白先勇因为第一块传承牌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戏曲界叫得震天响。本来,根据我的追踪那两位俊男美女柳梦梅杜丽娘出演者据说是举手投足都是很不像样子的。把内行话来说,就是僵格格,是不会演戏的。可是就是这样的基础,硬是由特聘老师来强化训练,训练成多少年来没有在戏曲舞台上出现过的包括昆曲舞台上绝响的全本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



一句话,惊艳!这样的工夫化下去,你要想不得奖也难啊。



于是,几乎可以说初出茅庐的两位青年演员本来没有多少舞台经验可言的一双男女双双提名双双得奖。这在其他场合是很难想象的。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高校破格提拔青年教师,考不上研究生专门报送研究生班,没有重大项目专门报批一个重点科研项目,自己出不了书,有老资格老前辈大师级合作编书出版。一切条件具备,只要具有基本素质(一般性素质)登台并不困难,因为那个台子和梯子早已搭好,并且是专门为之搭好的。只等你上台领奖。



这样子说话,并不是说那两个小青年的柳梦梅杜丽娘演得不好不够格。而是强调那就是吃小灶吃出来的。至于他们今后到底演桃花扇演十五贯演白罗衫演错立身会怎么样不得而知。



另外一对那就很不容易。因为人家并没有吃小灶。而是硬碰硬得奖。更是没有查对,但我自信我的猜想是对的。那一年钱惠丽单仰萍双双获奖,我想那就是新编舞台剧《舞台姐妹》。



钱惠丽不简单,小生演员双肩挑,何况是自己不熟悉的旦角。那旦角不仅台步身段女性又是要唱花旦调门流派。可谓脱胎换骨从新做人。相比之下,除去武功之外,这男女角色来回串,一点不次于今年梅花大奖的《响九霄》。



单仰萍同样不简单,真正做到生旦并重。尤其是戏中的送兄一场,实在是大大超越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本的送兄。单仰萍还既要翻桌子,又要舞长袖。这样的角色这样的演技如果不双双提名不双双获奖,那就是不可理喻的了。



百老汇的东尼奖一部戏里有两个人获奖大概不算稀奇。希奇的是今年在颁奖仪式上看到的一幕。那就是一部大戏三个人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双黄蛋倒是司空见惯。有确实是势均力敌难分伯仲于是并列第一,也有幕后操作故意力捧但又不好意思把真正的第一拉下来从而硬是挤进去并列的,更有上次台湾颁奖时搞乌龙居然会把这张误弄成那张,结果两张同时最佳。



但是一部戏里三位男主角,而且三位演员都是最佳,这样的情景总是先例了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一个角色,一位男主角,分别由三位演员来演出。相当于就是A组B组C组三组演员三个男主演,他们仨都轮流演出都达到最佳水平都有资格提名都有资格获奖。



想想看,这是不是很激动人心呢。三位小演员都非常出色,能歌善舞。放在这儿要强调的是假如国内的一部大戏一部新戏一部十分讨巧票房爆满的戏目,不要说没有三组主角,(通常有两组就很了不起,据我回忆只有一次上海越剧院三组红楼梦人马相继上演,那宝玉分别是徐玉兰曹银娣史济华)就是有三组人马,能够一样出线一样获奖?



恐怕那第二组都未见得有多少机会上台,更不必说第三组。这就是陪太子读书了。



所以说,机会的均等和悬殊,结果大不相同。



我因而就曾经大声疾呼,让京剧王子在舞台上真正打一场马球吧,不要仅仅只是替身走台。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584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再说梅花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