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看看人家为啥活得出活得好 - 1

星期六 七月 11, 2009 7:43 pm



虽然也受金融风暴影响,百老汇也受到冲击;可是看上去不至于稀稀拉拉。再从东尼奖颁奖仪式上来看盛况依旧,并且因为是戏剧,所以观感要比奥斯卡抢眼得多---有好多舞台演出嘛。



百老汇就是个造星工厂。其造星能耐不输于好莱坞。况且其角色和演员的耐久性有时候比好莱坞寿命长得多。这次五度东尼奖的女明星,就是《尼罗河上的惨案》里那个最出色的女配角扮演者作为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百老汇的收益不仅仅在百老汇。她的舞台演出本(不是编剧编写的原始剧本)就是公开传播的决不是一家独享。也就是说,不单是百老汇自己的演出团体,就是等到她演得差不多时候就可以有各地的演出团体甚至于小乡镇上的草台班子拿去演出。那一部一个出租司机两个老婆的戏就到处可见。因为喜剧因为名剧屡演不衰到处都开花结果而绝不是一花独放只是开在那个原本的老地方。



当然,这就像连锁店一样是要收费的。具体如何分成如何转让其金额比例不太清楚。但无论如何着,生财之道在那儿摆着。



其实,这种反复地广泛地遍地开花式的上演以前在国内也是如此。区别在于那时候没有金钱意识。一个剧团演了是首演,别的剧团拿来就是,别的剧种接手就改编。没有版权保护没有民法纠纷。



我老家常熟县越剧团也就照样上演徐进版《红楼梦》。一样的黛玉葬花,一样的宝玉哭灵。虽然不如徐玉兰王文娟原版,老乡们看得一样开心。本来嘛,开心就好。



上海沪剧界的《父子恨》来自莆仙戏《团圆之后》,直接从话剧搬过来的更多。三团青年团的开演大戏《血染姐妹花》从话剧《她在含笑中死去》拿来。拿来主义万岁。



可是现在呢。大家努力于自己的原创作品。一台戏红火了,同剧种别的剧团未曾见有搬演,别的剧种更未曾见有改编的现象到处都是。诚然,知识产权保护很重要,但是繁荣戏曲事业不是更重要吗。



非常希望能够恢复以往的热闹劲非常希望出台政策法规条文,促进推动百老汇式的戏剧百花盛开----其一条就是让梅花到处盛开。而不要怕搞乱,而是要搞活。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561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看看人家为啥活得出活得好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