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的春天

星期一 六月 15, 2009 3:04 pm

    
文/林华轩

《文学观察》(华艺) 06/13/2009

  
画一瓣桃花,春意尽跃纸上。自有诗人持以图说:去年的人面与前年之前错落的桃事。
  三月若赋予细致,当能发现:《雨巷》(戴望舒作)里出走的丁香,已碘腹在枝头仿如人妇。既不愁怨,也不构成意象。
  
  
   文学艺术创作的两种形式:游移历史与现实的着笔或解构即成试图获得重构的艺术愿望。
  善于谋局者能把线性的发生折作双向并置,在某个岔口让自己与自己合拢的技巧(影视常用的分镜手段)
  以拨乱了的时差,成就一台戏白的重逢。后者则持创造取向对未来的建构。但多因缺少理论支撑的底气,思想面不足
及缺乏实践、重构的天赋与能力,常被阅读的人们看穿新衣的底里。如阿拉伯世界、妇女的映像--传统脸面套上一重新的面纱。
其外,架构文学艺术创作的三边之一:抵近生命核心,因生命本真而歌,因自然、性灵而足蹈的--艾玛式的谱写成为另一叙述对象:
一树火热燃烧着的青春,不倚绿叶矫作着来映衬花红的坦率。
  生命予真实只为自由才奔放,为个性而炽烈。于是有春下此时木棉的盈然,纯粹。
  
  源于《生命的堤岸》。因其不旋转于技巧,物欲年代能秉持对精神层次的追求,
  恪守以人格魅力、忠实记录,以生命感创作的文学品质 ,其作品十年来感动又砥砺着多少读者,但显然,心灵沥出的文字那刻
让我如饮甘泉,从而愈加坚定且认为追索生命真义的信念不仅仅关乎个人必要。生命里程持对成长的理解,不能作如云雀的蹈空,
希冀展翅便会是扶摇直上的青天。更不能理想一路坦途,人生,偌多的“十”字岔口,每一箭头所指都很含蓄,足下方寸--即便浅浅的
脚印里也曾困锁过人的一生。需要你的智慧思辨,需要自强担负,需要良善的心灵支撑,需要爱着坚贞、沐浴,情去创造,需要:

【人若无力扛下这诺大喧嚣纷争的世界时候,可以试试看.把自己想象成一滴露珠.生命就是如此简单纯净.
  在满大地绽开的草尖上自然跳跃.俯首仰望.都是一片晶莹剔透.】《论生命》
【目光再明亮些.脚步再坚定些.笑容再灿烂些.面容再鲜润光洁些.歌声再高亢些.舞步再欢快些.】《早安.青春》
  
有限的生命应当积极面对,艾玛还为贯穿全盘人生而必要胸怀的心态乃至眼界、把握、一份淡定,
赋予青春的颂词,追求与歌唱。
 
【当你体会与感受到荒凉中的自我存在.你就完全可以从红尘喧嚣中挣扎出来.获得生命的超脱及精神的自由,
  那种渴望进入一种最纯真而毫无设防生命天地,与自然和谐,与人和谐的从容与豁达......】
从《生命之荒》捕捉到自然与生命与社会的联结。艾玛对人的精神面也开始提纯,以独立、尊严作为个体生命呈现;
 期待人际间的和谐存在,之后并归于自然的美好愿望。当然,这种声气不是艾玛为图舒展,因短暂美好的一时情急:

【因为爱.因为不能不爱啊。这贫脊的生命薄壤,因为爱.而辽阔.因为爱.而书写.因为爱而起身飞舞.承受荒凉与苦难.
因为爱而喜悦这万物生息.纳宇宙变幻.四季更迭.因为爱而超越凡身的庸俗.抵达灵魂的饱满.精神的殿堂.
因为爱.生命从安静纯净到奔腾涌动,丰腴饱满.万象更新.万物生息.《落入静之湖泊的一片树叶》
  
是的,因为爱,因为人生观 ,因为着纳入视界的宇宙观。因为不忘根于现实, 艾玛关注生命形态变化之余,面对浮躁而冷漠的现世,
才会以宽容广博,独立着思考,本着良知,一份真情倾注 ,对生命的挚爱转化笔端。
当生命与爱的气息凝结,便给阅读的体验引入一股暖流。仿佛经历心灵的安抚 ,而后,沉浸沉静澄净......
  
初始只认为艾玛的散文别具。境阔不失深度,执情而不浅浮。后读诗歌才道,也:好!
  或者对自然的亲近一直是艾玛的内心款曲。 因为只有深深的迷恋者才能把自然界的灵性纳于心湖。轻轻一击,一湖诗潮泛起。
合集文章里随处可见花鸟草树,山水烟桥星辰雨露。由此,艾玛为诗歌不但筑起阳光花园,歌唱的天赋让诗篇更是充满了百灵欢声
  
  【我将持久地爱你/为侯鸟弥留的春天/我持久地温暖/为这雪季盛开的星光......】
  【晨光正向我们歌唱/每一支歌子都生出饱满的翅膀/亲爱/不携带苦难/我与你含首微笑/幸福的泪水撒满天空.......】  
又如《异国之恋》:【我只好遇到路人就讲述你的故事/象长蛇妇象布道僧/我把你的故事讲俗讲滥/此后我再无苦痛和优伤......
当手指与舌尖穿越柔情时灵魂被深深刺痛/甜蜜穿过黑暗穿越苦痛穿越你茂密幽深的爱恋/我会醉死/会醉死......】

捎上翅膀的歌子如此坦荡纯真,如此美丽而自由着飞翔。倾情放歌,总是回荡出诉不尽的爱意。
《词语的角逐》《奠葬》《饥饿的季节》《图像与往事》...... 有忧郁,有隐忍,有追求有失落,掩映艾玛青春的心迹
但因为爱的深沉,穿过世事、人性的洞灼, 艾玛常怀怜悯,为一切可赞美、祝福,生命的本真不断谱写下动人的乐章。
  
  
  
  每一时代只是为文学开引,每一阶段发展势必引发一个时代对另一时代文学视角的争鸣。
  然而生命存在的形式却要通过文学的演绎才被展示 ,于是,对文学创作的思考重心不得不落实到每一存在的归纳。
理性有助解开并揭开错综复杂的社会之谜。关于自然与人类文化的缔结,历史对现实的促成意义或现实对历史的一次义无返顾,
  因了借鉴与模仿构起庞大的人类社会。随科技建设的推动,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事物更被分割具细。整体判断的失真将有赖于
对个体进行研究,必须把种种现象进一步解构找出与之千丝万缕的纠葛所在。
从当下文化作业呈现的多元性及多变性,信息化的网络生命的形成已见对传统文化下的生活进行冲击,并且扩张。当有限认知被置于无限里,
迷失与混乱是必然要涌现的现象。为此,文学研究也必定要做一次回归的审视,冷静面对百花齐放的假象同时,要求把眼光摆放到
事物发展的根系,滋养着生命的土地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梳理。
  
对充斥的网络文化,本着入世的态度,艾玛及时调整自己。从固守的传统作业逐步与网络接轨并写下《无声的感动》:
【我曾是个书奴。一个传统媒体和纸质文化的耕耘者和守护者,执着地排斥网络文化......感谢网络。感谢网络让我们的灵魂穿越
  时空,让陌生的你和我相援。只要有你在远方真诚呼唤,关爱,以及低吟浅诉。就有我在这头永恒为你守候,为你书写,
为你无声感动,为你根植爱与希望的芳草,携手人生之梦!......】虚拟的世界,另一角度地感受人性里潜藏的纯真善良,从此也拉开
艾玛漫长的网络写作之路。但艾玛未曾失去警醒。在不尽成熟的网络世界边写边走边思:
  【我仍然想.真正的伟大的作家还正在寂寞着.他们历来是这个世界的少数有灵魂的人的事】《写作状态》
  
  《诗歌的窘境与困境(垃圾派诗歌研究与批判)》一文中不难窥见
  艾玛非但没有自恃,“文化人”似的踞高度着某种虚张。而是对其时遭受针砭的垃圾派诗歌力持客观,面对文化异象,采取退守
到现实生活里进行归位思考,以文学艺术审美的宗旨提出希望。正视垃圾在现实领域的存在并且呼唤维护社会环境的洁净。

【如此我多么理解各种行走的艺术之路上的人们.不管他们采用何种方式存在.他们必然是急切,
想要为自己表达着那份对生命对爱对美的渴求与热爱吧.】

文章另外映射出一重社会文化现况。传统的文化作业操作流程与中国现代教育所缺失的精神建设尤其暴露
加剧着这些矛盾冲突。但随世界之门大开,格局变化之快往往超出世人的接受能力。当传统价值观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社会阶级分布便极速分化 ,显现弱势的一方经突围无望后产生了虚无观。
人性一面,物质与精神得不到有机统一,认识的缺乏导致功利心理大于实践。从近代文学创作名目繁多的主义挂靠者身上,
扛先锋大旗招摇的现象,其中便泄露流程操作的弊端种种与社会阶层隐含的暧昧关系,进一步促成文学作品质量与秩序的失控;
中西文化交流不能被溶解,生硬的主张及一些概念不断抽象化,于是出现固守传统与宣扬个性独立的两种话语。
艺术创造甚至被单边的阐释成“破与立”。另有艺术与政治唱双簧者,一边又相互拆台的行为。整个社会文化的横面给视觉
带来了断裂感。
  
  【文学是艺术.它为着人类的精神文明的家园而存在.可终于有一天.你发现.文学艺术都被扭曲异化成为政治的代言.那些披着"使命"
  的外衣的都赤裸裸地通向了自我个人意志和权欲角逐的彼岸.】《权利意志.虚妄与疯狂.彼岸真理》
 

  回首历史的动机并不是为今天的某个格局寻求答案,而是为了更好地理清纹路 。对未来的文学创作,不断探索才可能为新形势下
准备创造的条件。同时,文学的声音从不曾有过寂灭,它随着人类文化积淀 ,反馈并赋予每个时代新的文明。因此,写作的倡导
及文学的定位需从人类文化的延伸着笔,为人类文明建设而呼声。 立足生命融入生命 ,以艾玛式的精神为内在, 从历史中发现、
解决并持创造未来的魄力 ,文学创作将重新泛彩。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426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