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高阳先生笔下的红楼经济篇(其二)

星期四 六月 04, 2009 11:54 am



借贷放债,是拿银子钱生息盈利的一个方法。另外一种生息盈利的办法便是放在店铺里面。旧时各家有些名望的店铺就兼做这样的集资。在茅盾的小说和由此而来的电影《林家铺子》里就有这方面的描写。



震二奶奶她从公款中捞取私房,比之琏二奶奶克扣延误丫头月规钱放出去生息更要高明数额也更大。最后中饱私囊的行为败露,曹震偷了她的存折前往相关店铺提取银两换成他自己的名字。三个存折计有十五万两之多。



转换手续是在上元县立案挂失办妥的,显然就是买通官府。一连跑了两家都畅通无阻,结果在有八万多的第三个折子上碰到了黑吃黑。



店主赵胖子心狠手辣,算准曹震手里的折子来路不明。所以要拿着县衙门立案的挂失文书前来交涉,而并非震二奶奶或锦儿前来办理。赵胖子谎称震二奶奶留有手印,凭存折图章手印三者缺一不可。捏准胛不用刀,曹震偷了老婆的私房银子只能乖乖就范,和赵胖子立下文书拿走四万银子在折子上批注全数领取两清。也就是说赵胖子凭空乘机捞横堂拿到这飞来横财四万两只多不少。



这样子的捞横堂当然并不常见。常见的是戴帽子。



朱楼梦中涉及这样的买卖不在少数。这儿主要列出官商中介的几件典型事例。



平郡王府太福晋关照处分曹老太太遗留下来的两个大箱子里的宝贝。接下来的勾心斗角先不去说他,中间提及的买祭田一段,就明白无误地介绍了中介戴帽的利害程度。



曹世隆受震二奶奶唆使,前来和季姨娘说项。一共二百多亩,分三处。价钱分两种,一种是实价一种是虚价。实价是十二两一亩,中介人之一季姨娘有一两好处。虚价看戴帽子戴多少,比如二十五两一亩,季姨娘的好处上升到三两半。小说里最后这笔买卖因故未成,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戴帽子的热昏。



中介捞好处最有大收获的一笔是曹震代为说合转让一顶七两赤金打就的金丝帐。原是赵文华孝敬严嵩的礼物。本身所值不足三千两银子,被曹震簇哄抬价到一万!但是经手过程中只给内当家报三千净价。由此可见,曹震夫妇间相互欺骗-----拿震二奶奶的话来说,落一成是他该得,落二成也还说得过去,就算落三成吧也就认了,没想到一万竟然落了七千!倒三七实在让精明的马凤英忍受不了,结果夫妻破脸连带买卖也到头来没能做成。内耗的危害性通过小说家言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些还只是民间的故事。在朱楼梦中大量地揭露了皇室官府的敲诈勒索。



所谓淡食的地方包括云贵广西三省。广西报称自动库银为本官运官销已无盐缺致贵之虞。规定的盐价每斤减去二厘,实际上二厘只是部定差价。结果是一层一层附加上去,豆腐盘成肉价钱。老百姓仍然是吃不起盐。



云南的盐价额定每百斤二两五钱,其实官价已经高达每百斤四两银子。中间的差价为一两五钱,提价为规定价格的百分之六十!



起因在于云贵总督尹继善少年得志勇于任事。但凡有兴作必得用钱,因而提高盐价。由此除去应缴户部盐课之外,其盈余就用作地方公益事项。



这还是一个清官所为,看来是取之于公用之于公无可非议。倘使尹继善是一位贪官,那里面的花样还不知道有哪些门槛呢。



这些精彩描写,远比就是一个黑山村乌庄头的年货单子叫喊打饥荒越发是既生动又详细喽。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366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高阳先生笔下的红楼经济篇(其二)